企业家回乡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2781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家回乡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家回乡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家回乡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家回乡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家回乡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家回乡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家回乡记 有一种归属是乡情,有一种诚挚是奉献乡土,有一种荣耀被称为乡贤。 企业家的回乡,是一种情感需要和文化回归,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下,他们回馈乡里,以企业家的视野与资源,重新勾画乡村的美好面貌。胡正春:走在成为乡贤的路上在桓台县唐山镇八里村,有一座民居博物馆,典型的北方院落,土坯墙、麦秸顶、木门窗,内有传统乡村常见的石碾台、独轮车。博物馆里还有一处当地酿醋工艺的展示,“西三益”的招牌传承了三百年。 山东智邦文物保护工程公司技术总监胡正春是这座博物馆的缔造者。980年高考落榜的他从八里村走出去,从建筑工起步,逐步成长为瓦工、技术员、施工队长,又创立山东智邦文物保护工程公司,成为山东省建设

2、工程评标专家、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胡正春的内心一直留有乡愁。在他看来,有一种归属是乡情,有一种诚挚是奉献乡土。 古往今来,乡村能人兴学、修路、资助贫困、建设新农村、举办社会公益,自己也概莫能外。这些年,胡正春出资修路筑桥,使八里村对外连接的道路通畅起来;还为村民解决净水工程,从组织专家论证、设备考察、施工安裝,到水质达标监控,胡正春亲力亲为。在与乡村进一步接触的过程中,胡正春逐步认识到当代乡村在工业、农业和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呈现出的“层叠社会形态”:精英流失、空心化加重、土地撂荒,个别乡村甚至出现“刁民”群体化、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主导人”和“决策者”的现象,导致村庄自主生产价值的能力快速

3、衰落,村庄共同体本身在逐渐解体,农村治理进入困境。 在迷惘与探寻之中,胡正春想起了家乡那些耳熟能详的乡贤故事。早在童年时,胡正春便听家长口口相传,93年代左右,老一辈乡贤为村民兴修道路整治水利,每年还会进行义诊。及至197年代,乡村能人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为村里建起一座硫酸厂,是当时县里最先进最有规模的化工项目。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胡正春比别人更能意识到乡贤文化的能量。处于多年从事文物修复的职业敏感,他认为要留住乡愁、传承乡村文化,首要是留住其载体。 以其家乡八里村来说,这里曾是解放战役的后方基地,临时设立战地医院,当时在周边麦田与树林里形成了多个烈士墓群。解放后,有名有籍可查的烈士都归

4、了故乡,还有六名无名烈士魂归此地。202X年,胡正春捐资把荒草丛生的烈士墓修建成一座小型烈士陵园。有人建议将其迁至县烈士陵园,胡正春却很坚持:这是八里村红色记忆的载体,留在这里才能成为历史,否则便只留传说,并最终消失。 前文提到民居博物馆也是出于此种考虑。胡正春将其一步步改造升级,最终获得了省级验收,并对乡民与游客免费开放。 今年月,身为政协委员的胡正春提交了关于推进乡贤文化发展的建议。在提案中,他表示:“乡贤群体的消失,使乡村传统文化失去了传承人,乡贤文化在农村建设中由于缺乏传承载体而渐行渐远。”胡正春不敢妄称“乡贤”,他自认与“乡贤”还差得很远。但在走向乡贤的路上,胡正春有自己的思考。“新

5、时代背景下,乡贤文化发展既不能违背乡贤文化发展的固有规律,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政府部门的领导、引导作用。”胡正春建议,通过组建县、乡、村三级乡贤协会或商会等社会组织形式,鼓励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公共建设和公益事业。同时,鼓励和支持乡贤挂职村官,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塑乡村文明的框架,保障农民权益和乡村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更新,推动中国特色乡村文明治理现代化。 望乡、归乡与“在乡”胡正春的经历,在某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家的普遍心理:在传统的衣锦还乡情结加持下,家乡是企业家永远绕不过去的“结”。无论在外生意做得再大,总不忘提携帮扶家乡报端就常见“某企业家投资数百万投入家乡建设”的报道。 回乡投资是第

6、一步。小米创始人雷军多次在语言和行动上宣传家乡仙桃,还将小米全球供应商大会放在仙桃召开。同时将湖北发展成第二总部。去年6月,小米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雷帝触网报道,截至今年7月,武汉光谷已落地了小米、金山、顺为第二总部,以及小米产业基金、西山居、金山办公等一系列项目,员工规模已超过60人。小米布局中,武汉第二总部被定位为“超大研发总部”,预计投入20亿。看着家乡的“贫困和衰落”,企业家常常会想起自身年轻时的艰辛困苦,因而慷慨解囊回报家乡,就成为下意识的情感选择。20年,山东的梁希森投资200万元,给老家梁锥村的136户村民盖起联排别墅,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曾引起“农民生活能否现代

7、化”的争议。7年后,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民裴春亮外出打工创业成功后,个人出资300万元让老家改头换面,外界对此等事情已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企业家回乡的情感需要在初阶性纾解后,涌现出更深层次的需求,即在家乡为自己的祖姓建立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祠堂,于是他们兴教育、办文化,做慈善。 202年4月底,广州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将投资上亿元的恒大中学无偿捐赠给家乡政府,并减免1万余名学生的学费2X余万元;盛大网络CEO陈天桥在故乡新昌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天桥基金”,首期总额为近百万美元,主要用于奖励、资助贫困的优秀学生;山西煤改之后,汾阳市煤老板成立转型协会,拿出1亿元发展教育、文化、旅游诸多

8、产业,其中,总投资亿元的“教育工程”已经启动青岛金王集团董事长陈索斌为了保护家乡招远山里陈家村的陈家大院,一次性捐款多万元。招远孟格庄大书铺的后代山东鲁鑫贵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光瑞,花30多万元回购了散落在民间的大书铺、二书铺的文物如雕板、匾额、书籍等近百件,以备村里建博物馆所用。 当然,更多的企业家、商人和创业者,则回乡亲自参与城镇化浪潮。近年来,“企业家当村官”成为现象,这些先期富裕起来的企业家通过乡村选举,或掌握了村民的经济命脉(如吸引就业),成为乡村资源强有力的整合者。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率先致富的优势和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民和谐共处等难题,成为乡村经济社会新的引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