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2765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d.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要11.1 工程背景11.2 工程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1.4 工程效益21.5 组织领导和管理2第二章 工程区概况42.1 自然概况4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42.1.2 水文气象4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52.1.4 水资源5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现状52.1.6 自然灾害62.2 社会经济状况62.2.1 人口及劳力62.2.2 土地利用现状62.2.3 农业生产水平6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7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72.3 根基设施72.3.1 水利干渠工

2、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72.3.2 田间工程现状7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82.3.4 交通与电力8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3.1 工程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制约因素93.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03.3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0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14.1 工程水资源概况114.1.1地表水资源114.1.2地下水资源114.2 供需平衡分区114.3 工程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114.3.1 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114.3.2 灌溉面积124.3.2.1 现状需水量分析124.3.2.2 灌溉水利用系数134.3.3 人

3、畜饮水134.4 工程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144.4.1供需平衡分析14第五章 规划设计155.1 指导思想155.2 选项原则155.3建设标准155.4 建设规模165.5规划布局165.6最正确方案选定16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176.1 开发任务176.2 建设内容176.2.1 水利措施176.2.2 农业措施176.2.3 科技推广措施18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97.1投资估算197.1.1估算依据197.1.2投资估算197.2 资金筹措方案197.3 群众投工投劳207.4 还款规划及措施20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218.

4、1 经济效益218.2 社会效益218.3 生态效益218.4 经济(财务)评价228.4.1财务盈利能力228.4.2有偿资金归还能力22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289.1 组织机构设置289.2实施管理289.3 运行管理与维护28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3010.1 环境现状分析3010.2 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3010.3 对策及措施30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3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3111.2问题与建议31附录1(一)附表1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概要表1附表2:工程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4附表3:(1)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保证率P= 50 %)单位:万立方米5(2)设计

5、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保证率P= 75%) 单位:万立方米6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7(二)附图10附图1:工程位置图10附图2:工程区现状图10附图3:工程区规划布置图10第一章 工程概要1.1 工程背景*市*区位于*市西部,地处东经*,北纬*,分布在浔江、*江两岸,西北和南面与*区相邻,辖*、*两个镇,是*港地区西进和*东出口的重要通道。区内航运、陆运、空运的设施日益完善,建有大型的两广综合批发市场、*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济辐射区域广。*区开展农业的潜力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市*区是*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全区土地面积37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其

6、中水田面积4.20万亩,旱地面积1.30万亩。2011年全年播种农作物面积12.48万亩,其中播种粮食作物面积5.3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34万亩,其它作物5.8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增产潜力很大。*区经过2002年2011年10年的农业综合开土地治理工程的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9.72 多万亩,营造防护林0.59万亩,局部的农业根基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全区农业根基条件不均衡,耕地分布较分散,还有一定数量的中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改造。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精神及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财政资金存量投资控制指标和编报工程方案的通知(*财发201138号)文件精神,

7、区农发办聘请了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反复地勘察和论证,确定*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区。工程区方案安排在*区*镇,该镇总面积 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全镇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41427人。1.2 工程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我区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选址范围坐落在*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速、321国道贯穿工程区。*镇耕地面积2.42万多亩,其中水田2.04万多亩,旱地0.38万亩。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灌溉面积约6000亩,水源充足,灌溉条件有保证。工程区为*、*、*及*4个行政村。工程

8、实施治理中低产农田,面积0.55万亩,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科技措施等。工程于上级批复下达开场建设,至2013年4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6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465万元,占总投资的72.65%;农业措施投资117万元,占总投资18.28%;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3万元,占投资的5%;其他工作及措施25万元,占投资的3.9%。所需资金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工程区农民自筹资金4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6万元,实物折资4万元)1.4 工程效益 工程建设完成后,年增加粮食产量1

9、20万公斤,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90万元。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区政府在原成立*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根基上,对领导小组成员进展调整充实,由区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与管理工作。工程区所在的镇、村也相应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工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视;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款专用,用足用好工程开发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第二章 工程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区位于*市西部,总面积37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辖2个镇2个办事处,总人口14.38

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6万人。2.1.2 水文气象工程区位于*区*镇*、*、*及*四个村,工程区有*高速、*国道贯穿工程区,交通极为便利。工程区无水文及气象站,距*市40公里有*气象台资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为1506.9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4月进入汛期,9月完毕,5-8月占年降雨量的71%,多年平均气温21.1,最高月气温在7月。平均月气温 28.5,极端气温达39.7,最低月气温在1月,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3.0。多年平均蒸发量 1582.3mm,历年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大风(17m/s)多出现在 6.7.8这三个月,多年平均相

11、对湿度79%。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工程区地形属丘陵地区,最高山富庆大顶山,山海拔350m,自然土壤为砖红性壤和黄壤,易受雨水冲刷而流失。往往形成雨淋沟,所以也是水土保持地区。2.1.4 水资源工程区内有大、小山冲50多条,多年平均来水量1250万m3,其中可利用水量1100万m3。目前已利用水量805m3。建有山塘23座,小二型水库2座,坡坝20座。多年平均降雨量1520.8mm,多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0.56,根据降雨量资料修正后,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现状 *镇耕地面积2.42万多亩,水田面积2.04万亩,其中属潜育型0.7万亩,属瘠薄型0.82

12、万亩,属干旱缺水型0.52万亩。现状工程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中低产水田只要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进展土壤治理,排除自然灾害因素,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及开展蔬菜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2.1.6 自然灾害 工程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寒害、洪涝、干旱、霜冻。早春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和低纬度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常出现日平均气温12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或倒春寒,这种天气多年平均在10-15天左右,容易造成早稻烂秧。夏季由于台风影响,形成暴雨,每年4-7月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寒露前后,受寒露风和晚秋台风影响,容易造成晚稻减产。由于各月常年降雨量不均匀,9-12月容易干旱。冬末春初,偶有大霜冻出现,对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有一定

13、危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2011年末工程区总农户数2476户,农业人口9204人,劳动力4346人。2.2.2 土地利用现状工程区可利用耕地面积7460亩,水田面积6545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6456亩。2.2.3 农业生产水平 工程区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面向土地综合利用的方向迈进。由于中低产田占的面积较大,土壤肥力差,缺少有机质,加上原有排灌渠道老化,渗漏严重,排灌不畅等诸多原因,水田干旱严重。工程区粮食、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种植效益和土地利用率低。同时由于工程区内缺少机耕路,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低下。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0年*区

14、财政收入3.12亿元,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604元。2010年*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工程区2010年粮食总产量437万公斤,20082010年平均亩产360公斤。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镇共有镇级农业服务机构2个,拥有农业、畜牧业、农机、林业、水利等技术人才18人。2.3 根基设施2.3.1 水利干渠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工程区内有*水库和*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水库灌区灌溉*村,*水库灌溉*村,共2300亩。其他有山塘8处,共计有效库容45万m3,引水陂坝20处,共引水流量0.5m3/s,共可灌溉3200亩,所有小型水利均是50-60年代兴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平常年份能保持60%的灌溉面积,一遇大旱小型水利抗旱能力更低。2.3.2 田间工程现状 小型水利渠系工程,根本上是一个工程一条渠道直通田间,无斗闸门控制。渠道工程都没有做防渗工程,而且淤积严重,排灌不畅,对节约用水和排涝十分不利。灌溉水利用系数很低,仅0.35左右。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由于田地不平整,分散,小块,耕作又各自为主,所以主要靠人力耕作。根本不用农业机械,仅在插秧时为加快进度,节省劳动力有局部用插秧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