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2499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工程排水工程监理细则 日期:审批: 日期:市豫通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工程监理部目 录一、工程概况 二、编写依据三、主要施工工序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五、监理工作的控制措施一 、工程概况1. 建设工程名称:市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工程 2. 建设工程地点:市二环支路北三环段3.建设工程组成与建设规模:我公司主要负责1、2标的监理工作;1标段K7+794K8+521,全长727米;2标段K8+521K9+199,全长678米;共计1405米。4.专业工程特点:(1)现状排水管道影响部分桩基施工,中西污水、雨水工程须在桩基施工开始前完成,工程量

2、较大,工期紧。少部分排水工程可在高架桥施工过程中穿插施工。(2)本工程是省政府重点工程,质量要求高,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规定进行施工。(3)沿线地上、地下公配管线有9家之多,交叉复杂,协调工作量较大。(4)工程地点属于闹市区,且沿线多为居民生活区与商铺,需要考虑保通事宜,或多或少也将影响排水工程的施工。5.工程质量要求:合格工程二、编写依据(一)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工程监理规划(二)与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GB50268-2008)2. 建设工程监理规(GB50319-2000)3.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4.

3、国标图(06MS201-1/2/4/8)(三)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工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污雨水工程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垫层平基排管围管座、抹管带砌检查井闭气(闭水)回填土。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1、监理手段: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操作程序、质量标准,利用科学的检测手段,采取巡检、抽检;重要工序、部位旁站监理,以达到消除质量隐患,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监理的目标。2、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1、按设计图纸和交桩进行放线测量。高程允许偏差为20k(mm),k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长度km。2、沟槽开挖:(1)管道沟槽开挖,底部开挖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B+D1+2(b1+b

4、2+b3)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mm)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b1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mm),灰土工程b1400mm。b2管道一侧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b3 一侧模板厚度(mm)(2)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槽底面高程,开挖深度在5m以边坡不加支撑。沟槽坡度按设计要求。(3)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人工开挖时,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不宜超过2m。B、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宽度,放坡时不应小于0.8m,直槽时不应小于0.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C、人工开挖沟槽对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

5、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D、沟槽开挖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b、槽壁平整,边坡符合设计要求。c、沟槽中心线每边净宽不应小于槽底开挖宽度一半。d、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槽时应为20mm。e、沟槽支撑:见GB50268-2008中的3.33、垫层平基:(1)按设计要求施工。(2)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非金属管道基础与安装的允许偏差表1项 目允许偏差垫 层中线每侧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高程0 -15管道基础混凝土管座的平基中线每侧宽度0 +10高程0 -15厚度不小于设计规定管座肩宽+10 -5mm肩宽20mm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规定蜂窝麻面面积两井间

6、每侧1.0%管道安装(mm)轴线位置15管道底高程100010100015刚性接口相邻管节底错口10003100054、排管:(1)按设计要求施工,一般是挂中心线进行排管,排管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之规定。(2)安装要做到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流水,管缝要均匀,管道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等杂物。5、围管座、抹管带(1)围管座前要严格复验高程,合格后,才能按设计要求浇筑管座。(2)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管座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砼,当对侧砼与灌注一侧砼高度一样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砼高度一致。(3)抹管带应将管头处凿毛,抹带要两遍完成,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现象。抹带完成后要养护

7、。(4)抹带有钢丝网时,钢丝网两头应在浇筑砼管座时插入砼(在砼初凝前),分层抹压钢丝网水泥砂浆管带。(5)抹管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之规定。抹带接口允许偏差表2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围点数1宽度+5 0两井之间2用尺量2厚度+5 0两井之间2用尺量(6)围管座应留砼试块,数量要按下列规定:砼试块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组,每组3块;每浇筑100m3或每段长不大于100m时,不应少于一组,每组3块。6、砌检查井(1)按设计要求的井型进行砌筑,必须保证灰浆饱满。(2)井流槽应平顺,且要与井壁同步砌筑,踏步应安装牢固,益准确。井不能有建筑垃圾等杂物。(3)井框、井盖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

8、位置正确、方向一致。(4)检查井允许偏差符合表3之规定。检查井允许偏差表3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围点数1井身尺寸长、宽20每座2用尺量长宽各一点直径20每座2用尺量2井盖高程非路面20每座1用水准仪测量路面与道路规定一致每座1用水准仪测量3井底高程D100010每座1用水准仪测量D100015每座1用水准仪测量7、闭气试验对于砼污水管道必须进行闭气试验,闭气试验应符合表4与5的规定时间。闭气检验标准 表4管径(mm)管压力(Pa)规定闭气时间(S)起 点终 点5002000150012560015570018580021590025010002901100330闭水试验标准

9、表5管径(mm)允许渗水量土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和石棉水泥管(m3/(d.km)(L/(h.m)(m3/(d.km)(L/(h.m)150以下20025030035040045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240071215182021222324- 0.30.50.60.7 0.8 0.9 1.0 1.0-720242830323436404448535864707785931021121231351481681791972170.30.81.01.11.21.31.41.5

10、1.71.82.02.22.42.72.93.23.53.94.34.75.15.626.26.87.58.29.0注:闭水试验应在填土前进行;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经24h后再进行;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顶面以上2m;如上游管顶至井口的高度少于2m时,闭水试验的水位可至井口为止;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少于30min .8、回填土回填土应在闭气试验后与时进行,回填时要做到:(1)槽底至管顶50cm围,均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与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2)回填土含水量,应按土类和采用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3)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应按压实工具和要求压实度确定,对压实工具、虚铺厚

11、度可按表6控制。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表6压实工具虚铺厚度(cm)木夯、铁夯20蛙式夯、大力夯20-25压路机20-30振动压路机40(4)回填土每层压实遍数,应按要求的压实度,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5)管道两侧与管顶以上50cm围,要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要对称回填,不得将土直接扔在管道上。(6)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梯形,不得漏夯。(7)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cm,且行驶速度不得超2km/h。(8)沟槽位于路床围,管顶以上25cm围,回填表层的压实度不小于87%,其它部位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表7之规定。沟

12、槽回填土作路基的最小压实度表7由路槽底算起厚度围道路类别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轻型击实标准80快速主干道9598次干道939580-150快速主干道9395次干道9092150快速主干道8790次干道8790(9)管道以下基础必须分层夯实,密度不小于93%;管道以上500mm回填石屑或中粗砂,密度不小于95%。9、如果采用顶管施工时,应做到:(1)工作坑开挖要满足规要求与施工需要。工作坑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四角应加斜撑,以保证安全。其大小应符合下列规定:矩形工作坑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B=D1+S L=L1+L2+L3+L4+L5 B: 矩形工作坑底部宽度(m)D1: 管道外径(m)S: 操作宽度(m),可取2.4m-3.2mL:矩形工作坑底部长度(m)L1:工具管长度(m) L2:管节长度(m)L3:运土工作间长度(m)L4:千斤顶长度(m)L5:后背墙的厚度(m) 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