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22499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师德的进步,同时,也使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困惑。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师德重构问题,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实现途径,从而使师德建设走出困境,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持。 一、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教育道德特别是教师道德的支持和维系。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教师道德也不例外,只不过它又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相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公正、公平、公

2、开、开放、竞争,让教师从旧的道德观念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新的教育、教师道德、新的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土壤,促进了师德的进步。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师德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不加分析和选择地盲目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泛起,从而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一是师德理想的迷失,二是师德准则的失范,三是师德行为的失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并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

3、育方针,发挥师者教书育人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四有”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样涉及到教育领域教育关系的改变和人们经济利益的调整,需要教师运用道德的力量作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师德教育有许多新的要求、新的内容。 1、坚定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是进行师德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师德教育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在当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表现为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

4、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只有这样,师德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 2、建立新的师德评价标准 教育要为社会经济、生产力服务,主要是通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来实现的,为学生服务来实现的。这个道德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则可表述为:以是否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是否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新的师德评价标准。 3、建立新的师德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师德体系,以维系教师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广义的师德不仅限于教师职业道德,而是一个体系,有社会现实道德和理想道德

5、两个层面。 首先是社会现实道德,它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起调节作用和规范作用的道德,它是要求社会生活的所有主体都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道德。从教育领域看,它包括教师作为一般社会成员遵循的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以及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职业道德。社会现实道德主要着眼于教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是社会理想道德,它是一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评指向未来的先进道德。由于社会理想道德具有先进性,所以现时不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但为人师表的教师毫无疑问应该率先垂范。 4、培养教师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为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新品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6、就是要培养教师勇于改革的品格,造就一代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 新时期教师仍然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仍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取决于教师道德的支持。教师不会做或不愿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新时期教师道德建设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更新教育观念,用终身教育观代替学校教育观,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性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发展生产力确实有效。随着终身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

7、的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学校的责任不再是为青年人准备进入具体的生活,而是为他们做好继续学习的准备,学校的主要作用是为进一步学习而教育,赋予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兴趣、动机、知识和能力,教师要能够及时准确的领会这些变化,不能局限在狭小的学校教育内思考问题。 革新师道模式,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现代师道应改变传统的传授为人之道,讲授学业,为学生释疑解惑,指点迷津所构成教师三大职能,而应建立既尊严师道,为人师表,又平等相待,师友合一的新型的师道模式。 以德率才,以才养德。就教师的特殊职业要求看,师德是不能离开师能的,无才便是无德;要把培养教师的广博知识与多种技能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既是培养高素

8、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使师德充实完善的重要手段。 要培养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以及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优良品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态度。要让学生具有的,教师应先具有。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从宏观方面来说,应该形成社会性的、全方位的师德教育网络与社会氛围,从微观看,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场所,又是进行师德教育的有利场所,是师德建设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德建设队伍。 领导干部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学校各级领导干

9、部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这样,才能有威信,说话才有力量,工作才有凝聚力、感召力,这是其权利影响力所无法企及的。领导干部是师德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而且应是起示范作用的实践者。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对学校领导者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各级学校要把师德作为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聘任的重要指标,在考核中重点考察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在学

10、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育人的要求,制订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操作性强、科学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和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3、强化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用人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定期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要对有关教师及时劝诫,警示和给予处分,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终止聘任,对师德建设不力的学校要追究学校相应领导责任。改革用人制度,取消教师职业终身制、制定实施“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

11、”的用人制度,使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秀分子的补充。4、师德教育与师德规范的关系,自律与他律辩证统一。 教师道德要达到规范教师的结果,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设。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般强大的合力。通过师德教育,强化教师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为人师表的角色意识。师德教育,要立足教育实践,引导教师从本职工作的一点一滴处做起,于细微处见精神,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在道德教育进行思想引导的前提下,要使广大教师都遵守道德准则、道德规范,还必须建立必要的道德制度建设,强化他律,建立外在的约束机制,以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文明的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怀,进而有效地提高教育领域总体的道德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为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作为主抓教育的地方领导和基层学校领导,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所以特别要不断地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立足宏观、把握微观,理论联系实际,使师德建设不断上台阶,出成果,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