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2286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书笔记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当时,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伤心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敬重二字为何意,鲁迅在此则中更着重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酷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

2、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性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原来面目为着全部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旧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钦佩。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但丝毫没有变更它的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骇人动目,庆幸我诞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头,我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宏

3、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旺盛富强的今日,身为将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望见自己的影子,一个坚决的影子!总而言之鲁迅其实是在众多的作家群中突出的一个,也是特别的一个,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人,骂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这就是鲁迅一个大胆的作家!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00字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对于看书,我是一个很懒的人。记得看过地狱的第十九层应当可以算是一本惊悚恐怖的小说,看的一半,几乎已经快要遗忘还有结尾没看,才懒懒散散把它看完,尽然看了3个月。前些天,幸得有人举荐,看了一部亦舒的朝花夕拾。

4、该书主子热忱不凡,看过一段,他便会兴致勃勃的和我探讨其中的缘由,分析故事情节,激励我赶快看完。不知不觉,我竟奇迹般用了不到一周看完整部作品,感觉荡气回肠。据说作者是倪匡的舍妹,所以书中带了点科幻色调,并时常出现卫斯理、原振侠的原型,只是没有提及姓名。已经不行避开的迷上了书中的男主角方中信,一个有魅力,懂得爱的男人。一九八五年,那个年头感觉是很落后和封闭的,人们的感情思想都处于一个禁锢的时期。男主子公在一次意外中遇到了来自二三五年的女主子公陆宜,如全部言情小说的情节一样,他爱上了这个因走错了时间来到了一九八五年,虽然和他只交往了短短45天的女人。两人的情感经验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波折,只是在一个不对

5、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女人还是要回去遥远的将来,相夫教子,即使对眼前的男人有多少的不舍。因为这一切都是宿命,他们不能违反的自然规律。始终以为感性的男人不理智,理智的男人不感性。方中信何尝不是一个例外呢?为了爱人不受煎熬,他宁愿独自流落在一九八五年,承受失去爱人的苦痛。而他也在爱人离去三年后悄然逝去,而在墓碑上最终留的那六个字,更是令人肝肠寸断,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有这样一个男人,这样的爱自己,已经足矣。或许作者是残酷的,她不该把陆宜还给将来。可以给他们45天,就应当给他们一生。或许他们本就不该相遇,一切在50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注定。人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现实中看过太多的离合。不该遇到的偏偏遇到,假

6、如相遇是一种错误,也宁愿只要片刻的温存。所谓此情只待成追忆,有回忆的人总是华蜜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对朝花夕拾极相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约略地记得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后花园,那里有许多的虫子,虫子的名字都很生疏,不过总是很好玩。对于三味书屋的记忆便是老师引领我们分析鲁迅是按什么依次描写的书屋布局,分析的结果也许总不过这样几种:从四周向中间,或反之,从上到下,或反之,或由远及近,或反之。然后仿照习作写自己的教室。油然生起一种沉重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或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或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或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先

7、生在大段回忆性的写实中夹了这样一小段不是争论的争论:原委为什么读书呢?父母没说,自己也不清晰。孩提时代的鲁迅对于父母为什么要送自己去读书的理解便是如此:要限制你的调皮,为了你的平安,找一个管束你的地方。所以要被送到“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然而,或许其实连父母关于为什么读书也是不清晰的罢。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然高在哪里?为什么高?终是迷茫。关于为什么读书,周总理有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经被奉为圭臬。然这标尺原委太高,非一般大众所能持有。即如我问女儿:你为什么读书呢?女儿沉吟半晌,回答我说:不知道。做一件事,十几年,几十年地去做,然为什么要做却不知道,这不是很惊奇的事么?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值得再回味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本以为书中是花开蝶自来,清风伴歌声,袅袅炊烟起,村头孩童三四个,追着大黄狗到处跑。但当我读完后,才明白鲁迅先生用看似温柔的语言,激烈的批判着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本因美妙的童年,却因为被覆盖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显得特别的讽刺。总是亲善可亲的藤野先生,热心而又唠叨的阿长,慈祥而又严厉的父亲,一个个有血有肉情感饱满的人物,更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阿长总喜爱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很多好玩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然而,在“我”极度渴望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长妈妈这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且只是个封建最底层的妇女,

9、可她也有颗和善的心。那些安静的,往往是最有力气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遇见这样看似不相干,却又在不经意中深深赐予我们力气的人。对于父亲,从就医到求神,鲁迅后悔自己儿时的荒唐行为,他觉得自己愧对父亲,在父亲临终的时候叨扰了他,既要承受丢失至亲的伤痛,还背负了扰乱至亲临终前的安静与愧疚。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鲁迅对父亲剧烈的爱。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日本医学导师,他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但对工作极其仔细。“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的名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仰慕。在那个封建的年头,藤野先生不分国界,传道受业,令人肃然起敬。他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假如舍

10、身处地的想一下,便可以感受到这位老师的宏大之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对故人的怀念,对封建黑暗的憎恶。我不仅幻想到多年以后,我照旧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坐在书桌前,将自己前半生的欢乐与泪水记录下来,然后将它好好的保存,等到记忆起先模糊的时候,再翻出来渐渐的品尝着自己曾经的故事。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无外乎是一副“横眉冷对、“冷厉严酷”的形象,他先进的思想,犀利的文笔,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无不充溢着对当时封建腐朽的社会的辛辣讽刺之味,尽管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时往事的追忆,其中也不乏夹杂着对许多“正义之士”讥讽之意。但是细细

11、品读,又可以发觉鲁迅先生别出心裁的好玩一面。在阅读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发觉许多文章都有着讽刺陈西滢和徐志摩等人的话,在我看来,先生更像是与这两位文坛同胞玩了起来。例如猫鼠狗中:“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好像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急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我想,假如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也许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探讨而且推敲。”短短几句话引用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话,再加上鲁迅先生特有的幽默语气,就表

12、现出了鲁迅先生直言不讳,敢说敢言的风格做派,讽刺了他人也自嘲了自己,又勾画出先生的好玩一面,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想笑却不知从何而笑的感觉。由此,我对鲁迅先生和陈西滢、徐志摩之间的恩怨产生了深厚爱好。原来,陈西滢与鲁迅先生曾进行过一场“笔上论战”。此论战以学生运动看法发端,特殊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和反对学生运动方面,两人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因而引出了一场“笔墨官司”。除此之外,陈西滢也曾含沙射影的攻击鲁迅先生抄袭他人作品,在致志摩中认为鲁迅先生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依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一部分写的。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鲁迅先生发表不是信辩驳使陈西滢张口结舌。这样看

13、来,鲁迅先生在文中多次对这位和他针锋相对的进行“嬉戏”,也是情有可原的。至于徐志摩,只是在陈西滢和鲁迅先生之间的对抗中被波及到的一员而已,假如不是在种。种巧合之下,以鲁迅先生和徐志摩所处的环境和各自的人际交往来说,二人根本不行能会有交集。尽管在朝花夕拾中对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讽刺有许多,但这究竟还是一本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其中也到处充溢着温馨与自然。其中我最感爱好的两篇就是无常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于无常,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鲁迅先生描述他当时看戏剧看到的有无常出现的曲目,大意是阎罗王叫无常去勾魂,这要被勾魂的人死的缘由是什么呢?缘由是给他看病的郎中本领不到家,原本可以救治好的病人硬生生被医死了

14、。无常见这个可怜人的母亲哭的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心软放了他还阳半刻。但阎罗王却将无常捆住打了四十个大板,“不过这惩处,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行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看来鲁迅先生对无常还是很关切的,对于无常冤苦形象的描述更有种苦中带笑的滑稽感。这位无常如此别出心裁,他心善,有人情味,与这样美妙的无常相比较而言,那些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人君子”就显得虚伪而不堪入目,“人格”连“鬼格”都不如。或许无常的存在能赐予鲁迅先生一些暖和劝慰吧。说完了无常就不能不说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读完这一篇最深的感受就是全篇都明显留

15、存着鲁迅先生儿时的童真童趣,一个爬树摘果子捉虫子捕鸟逃课上课做小动作的顽皮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特殊是写到逃课的场景:“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接连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写到读书也是饶有兴味:“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写到上课做小动作的更是让人感同身受:“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果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样可爱又好玩的“小先生”哪能让人想到是由肃穆甚至有些刻板的鲁迅先生描绘出来的呢?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通过朝花夕拾,我相识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内心还是充溢快乐甚至可爱的鲁迅先生。或许不只在朝花夕拾中,只要我们细心品尝,在先生的其他文章中的细微环节处应当也能窥探出先生的玩乐内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