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20894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管理制度1. 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辨识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达到对危险源实行分级控制的目的。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作业活动过程中的风险的管理。3. 引用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87)卫防字第60号4. 职责4.1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风险的管理。4.2安环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单位辨识出的危险危害因素作最终的评价。5. 管理程序5.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要求根据公司的各项作业

2、活动,选择分析对象、辨识危险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确定重大风险,并实施有效控制。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要包括常规与非常规的活动。包括本岗位正常的生产、开车、停车、例行检修等。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要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要包括活动单元中的所有设施,包括作业单元内的建筑物、装置、设备、物资、车辆等,包括自有的和租赁、外界提供服务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时要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心理、行为、其他六种危害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时要考虑到相关方的要求。人为因素,包括违

3、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5.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a 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根据作业活动的内容,对照危险危害分类、事故类型或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害。b安全检查表:对某项作业活动、某个工作系统、某种装置等,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及本单位运行经历,制定出检查表,根据检查表列出的内容逐项检查,归纳、总结出所有的危害及不符合。C对重要设备及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采用事件树或故障树进行辨识。5.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步骤5.3.1各生产单位根据工艺流程和专业划分作业单元,作业单元要包含所有的岗位

4、。5.3.2各处室按职能划分作业单元。5.3.3在作业单元内分解作业活动,对每个作业活动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5.3.4各单位参照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及同行业事故案例等资料,作为辨识时的参考依据,并对岗位员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的培训。5.3.5各岗位针对每个作业活动,运用基本分析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对重要设备及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或故障树进行补充辨识。5.3.6各岗位将辨识出的危险危害因素,填写“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5.3.7各单位把本单位所属各岗位辨识出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复核、汇总,形成本单位的危险危害因素因素辨识

5、一览表。5.4风险评价的依据a危险危害因素所具有风险规模的大小、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b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c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d员工及相关方的关注程度;e行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f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5.5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常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a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大小的方法,其中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代表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损失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代表风险越大,反

6、之风险越小。公式如下:D=LEC。L、E、C的取值见表一至表三:表一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 表二 E: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及物的不安定状态的暴露频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三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爆燃造成全系统报废)40灾难,数人死亡(或爆燃造成系统停产2周以上)15非

7、常严重,一人死亡(或爆燃造成系统停产2周以下以及不能自救应急)7严重,重伤(或爆燃经济损失较小能自救应急)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b 根据D值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A、B、C、D、E五个级别,其中A、B、C、三个级别定为重要危险源,D、E为一般危险源,分级见表四。表四 D:危险性分值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控制措施320极其危险,不能作业A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为降低风险不限成本。或即使以无限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工作。160D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B紧急行动降低风险70D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C努力降低风险,但要符合成本、有效原则20D70一般危险,需要注

8、意D不需采取另外的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E勿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记录5.6评价风险程度5.6.1风险评价由各单位分管领导组织安全员、设备员、技术员及相关人员根据本单位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一览表进行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划分出风险等级,编制分厂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一览表,由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并上报公司安环处。5.6.2安环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分厂级危险危害因素,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最终评价,编制出公司控制的危险危害因素清单。并确定重大风险,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a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C企业的声誉和

9、社会关注程度等。5.6.3安环处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评价出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并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具体执行见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5.7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采用运行控制、设定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进行控制及其他方法等。各单位都应当对重大风险制定、实施和保持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与公司活动、员工水平、管理经验相适应。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经济运行情况。D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8危险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更新5.8.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当

10、发生以下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辨识、评价和更新。a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发生变化;b引入了新工艺、新方法、新物质、更换新设备;c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实施后;d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及作业区域发生变化;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f有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5.8.2相关单位应在出现5.8.1情况后及时对相应的危险危害因素按5.1-5.6的要求进行重新识别评价。5.8.3每年初,各单位要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重新辨识、评价。5.9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对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及风险控制措施,由各单位负责日常检查,安环处负责组织对其进行监督监测。 6. 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目标与方案管理程

11、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关于成立公司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的通知公司各单位:为做好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杜绝事故的发生,公司决定成立公司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李长珍副组长:李泽平 刘成升成 员:刘建国 霍保芝 王建设 李 震 郑凌云 孔庆立 刘 峰王端宏 梅士帅 文宪龙 刘 勇 黄来森 高 云 晏 如 李振平 张文学 田延雨 韦洪奎 曾宪鹏风险评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安环处:田淑贤任主任。各单位按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风险评价小组,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全面负责各单位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工作。附:民生煤化各单位风险评价小组人员名单二00六年九月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