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22077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摘要: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体系,仁分为成德之仁和为 政之仁两个方面:成德之仁要求个人在爱的基础之上,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实施以忠恕为核心的方法体系以塑造个人的完美人格;为政之仁就是把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以周礼为落脚点、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成德之仁是出发点,为政之仁是目的。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仁学思想是在继承孔子仁学的核心的基础之上,通过先验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得出仁政,要求执政者“保民而王”:贵民思想是核心,以德配君和制民之产是对贵民思想的落实。两人由于是继承关系,必然存在相同之处:都是在人生而有之的真实情感上, 以个人为出发

2、点,要求以人为本,最终实现对社会秩两人由于是继承序价值的追求。但二人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所以在思想的立足点上存在差异。孔孟二人虽然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思潮和经济形态来说存在缺陷,但也不无助益,而且助益是主要的。关键词:孔孟;仁;仁政The idea of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f Confucius benevolenceAbstract :Confucius is the founder of the Confucianism thought system, its core isbenevolenee, drove in benevolenee

3、into Good moral accomplishment benevolenee and Good political behavior two aspects: Good moral accomplishme nt ben evole nee asked in dividuals in love, abide by a series of foundation of moral norms,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will be in perfect shape personal personality, The

4、 kernel is the moral politics as political basis, zhou foothold, through the rectification for restoration of zhou. Good moral accomplishment benevolene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kernel is independent, objective. Mencius was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Confucianism, his benevolenee is in succession

5、 of Confucian benevolenee, through the core based on the all men have a priori obtained of giving protecting the leadership, ben evole nt gover nance and the king : your people thought is the core of morality, and the people with the product ion of your people thought is carried out. They are due to

6、 in herit relati on ships, there must be of the same: all is in life and true feeli ngs, based on in dividual as a start ing point, people-orie nted, fin ally realize social rank two due to the pursuit of the value of seque nee is inherited. But two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because in the st

7、andpoint of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lthough it has two Confucius thought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modern social and econo mic form, but also defects, and helpful.key : Confucius ; Mencius ; benevolenee ; benevolent governance孔孟仁学思想之异同比较任浩(甘肃 天水师范学院 2006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741001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儒学的创始

8、人,孟子处于战国初期,是继孔子 之后的又一位大儒,战国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孔子面对天下失范的局面,要求 恢复恢复周礼,以周礼来恢复社会的秩序,所以孔子以仁注礼,形成了以仁为核 心的全面道德规范体系。孟子面对诸侯争霸的乱世,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了仁 政的思想,通过保民而王来解决当时政治合法性缺位的问题。一、孔子的仁学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关于仁的论述相当多,并且散见于论语一书 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论语一书中出现的仁有66次之多,但没有 一个仁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这里主要从成德之仁和为政之仁两方面来阐释。(一)成德之仁孔子的仁涉及到当时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父子、君臣、兄弟、夫妇

9、、 朋友等,是对个人生活的规范。可以说,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们在社会交往 中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应该遵从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内在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 所以仁就是有道德的生活。1仁的核心精神是“爱”“爱人”是“仁”的根本内容,“仁”的本质是“爱”。“仁”字在上古时代 就已经出现,古人将其解释为“相人偶”,意思就是指两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孔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关于“仁”的思想,并且明确指出“仁”的实质就是“爱”。譬如,“颜渊问仁,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颜 渊)“樊迟问人,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些都是关于“爱”的集中体 现。但是孔子的爱人并非像墨家“兼爱”思想那样不分差别

10、的爱一切人。首先, 仁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道德评价标准 “为人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正如蒙培元先生所说“仁并不是无原则的爱,仁爱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从主观上说,是仁之应对能力;从客观上说,是知人之善恶,是以知为条件的。因 此他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之中有好恶,好恶是有标准的,其标 准是建立在知之上的。” 1所以孔子在结交朋友方面主张“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其次,由于仁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周礼,所以,“爱人”的思想又受到礼的约束,其中主要受到“亲亲原则”和“尊尊原则”的约束。孔子认为,爱 的实现过程,就是以家庭为起点,由近及远,向四周扩散的过程。“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

11、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正如有 若所揭示的那样“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 而)所以出现从孝敬父母到社会交往的差别,即爱从又高到低的扩散过程,有 从中心向四周效力不断减弱的痕迹。这就是说爱要先爱其亲即亲亲原则。同时, 在周礼中,君臣父子各有各的本分,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也要按照自己所处的 地位不同而行使不同的方法,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也就是说,君臣父子要各安其位各行其道,不可逾越。由此可以看出,就是用“尊 尊”这种等级制度对“泛爱众”(论语颜渊)进行节制。此即是“仁者,即 人之性情真的及合礼的流露”了。2、仁是一个全面的道德

12、规范体系孝悌在孔子那里,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是其他道德的出发点和基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由此句可以看出,孝悌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前提,包括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 所以,孝悌就是有若所说的“君子务本”(论语学而)中的本了。孝悌以外,孔子还提出了许多其他方面的道德规范。 表现的最集中最直接的 就是恭、宽、信、敏、惠这五个方面,“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 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除这五德之外,还包括其他 的道德规范,如:温、良、俭、让、勇、冈I、智

13、、忠、直、义、中庸等。除了从正面表达以外,还从反面提出不仁的表现,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等等。3、仁的实现方法每一种思想都会有一套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孔子也不列外。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里仁、” “求仁而得仁”(论语述而、, 这是孔子所要达到的境界,方法有如何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为仁是一种自主行为孔子认为,为仁应该是自身主动的,而不是受到压力而被迫接受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在为仁的过程中,应该全力以赴,坚持不懈,不能中

14、途而废,反对那些自我设限并为自己找借口的言辞,“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2) “忠恕”为根本方法在孔子的思想中,“忠恕”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原则,“子曰,参乎,吾道一以 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就是指自己要竭尽全力,不可半途而废,恕,就是自己要 移情于他人。“尽己谓之忠,推己谓之恕。”(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里仁、要 如何做到“忠恕”呢?关于忠,孔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予以说明:外在方面要选 择有助于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外部环境。“里仁为美。不择仁而处,焉得智?”(论语里仁)在正面,要通

15、过对别人好的道德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同时还要做到“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在反 面,要与不仁言行划开界限,“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在内在方面, 要做到不断反省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既要在见到不仁的行为时反省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又要独处时反省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 乎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关于恕,在积极方面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在消极方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忠就是不 断从外界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修养的过程;恕就是把自己已获之修养作用与外 界的过程。在“忠恕”的过程中,还要坚持“毋意、毋必、毋故、毋我”(论语子罕) 的原则,就是要一准于道,不可固执己见。(3)受到礼的节制孔子认为,没有礼的节制的仁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所以,仁必须受到 礼的节制,“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