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21943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复习教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罗波镇中心学校 覃振齐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传播的。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 ,声音 传递信息。(能或不能)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 和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4、音调是指声音的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5、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 ,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

2、为 Hz。6、 是指声音的强弱, 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7、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 有关。8、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9、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 _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是在 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传播的。10、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1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 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

3、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 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 。12、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控制燥声 (改变/减少/停止声源振动)(2)阻断燥声 (隔声/吸声/消声)(3)在 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 控制。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

4、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14、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 20Hz的声波。超声波具有 、 、 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 的手段。15、超声波测速根据 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教室内教

5、师讲课时 听到回声和原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回声加强原声。(能/不能)二、典型例题:【例题1】左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例题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例题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

6、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 A瓶和水振动,水的高度B瓶和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例题4】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第一章 声现象巩固练习1如图1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

7、气外泄 图12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6.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5控制噪声可以

8、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6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

9、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8、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王家墩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9.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 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不同10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10、1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1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13、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4、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1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