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体系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1874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总论体系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民法总论体系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民法总论体系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民法总论体系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民法总论体系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体系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总论体系总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法总论 - 26 -民法总论目录序言 民法总论体系2第一编民法的基本理论3第一章民法概述3第一节民法的调整对象3第二节民法的体系3第三节民法的渊源3第四节民法的本质3第五节民法的适用范围4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4第二编民事法律关系6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概述6第四章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7第一节民事主体概述7第二节自然人7第三节法人10第四节非法人团体12第五章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13第一节民事权利概述13第二节民事权利的分类13第三节请求权体系13第四节抗辩权体系13第五节支配权体系13第六节形成权体系14第七节权利的取得与丧失、限制与实现14第三编法律事实15第六章法律事实概述15第一节法律事实

2、的概念和作用15第二节法律事实的分类15第七章法律事实法律行为15第一节法律行为概述15第二节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16第三节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17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法律行为18第五节法律行为的无效18第六节法律行为的可撤销与可变更19第七节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20第八章法律事实法律行为的代理21第一节代理制度概述21第二节有效代理21第三节无权代理21第四节表见代理22第九章法律事实时间23第一节时效制度概述23第二节诉讼时效23第三节除斥期间26序言 民法总论体系 民法调整对象 民法体系 民法概述 民法渊源 民法本质 基本理论 民法适用范围 平等原则 权利神圣原则 基本原则 意思自治原

3、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自然人 民法总论 民事主体 法人 (Ps 非法人团体)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客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民事义务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代理法律事实 诉讼时效时间除斥期间第 26 页 共 26 页第一编民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调整对象1.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2.平等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身份的当事人。3.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具有意思自治内容的横向财产关系。(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关系)4.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人格权关系与

4、身份权关系的合称第二节民法的体系1民法体系:外部体系:将民法的内容,以一定的逻辑线索编制成统一的成文法。 内部体系:即法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2大陆法系:法国式: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德国式: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3我国: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婚姻法等。民事特别法(商事法):公司法等。 行政法中的民法规范:土地管理法等。第三节民法的渊源1宪法2民事法律3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规范:矿产资源法等4立法机关的有权解释5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6司法解释7国家政策8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9民事习惯法10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第四节民法的

5、本质1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生活关系的基本法私法特征:主体身份平等,意思自治,权利本位。2民法为调整型实体部门法。同时具有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的性质3民法是权利法,奉行权利本位4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主体、权利、合同、侵权5民法是属地法。第五节民法的适用范围1.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对时间的效力)民法的生效时间(施行时间)在公布之后的特定日期起施行/生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在其他法律实施后的一定日期起施行民法的失效时间明示废止默示废止(新法改废旧法)民法的溯及力民法原则上无溯及力: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例外情况下有溯及力保护原则(不得损害既得权)2.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属地主义3.民法对人的

6、适用范围:以属地主义为原则,以属人主义为例外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1.平等原则:即法律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权利能力平等,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均享有独立和平等的法律人格,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2.具体表现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即人格平等。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平等。平等保护。二权利神圣原则权利神圣:是指民事主体的权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非依法律程序不得限制或剥夺。三意思自治原则1.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民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自主地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其他人的非法干预和强迫。2.具体表现合同自由婚姻自由: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7、遗嘱自由营业自由:自由设立企业,自由从事营业。财产自由过错责任。四公平原则1.公平原则,是指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或者裁判机关审理案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2.具体表现显失公平制度。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法第39条)。情事变更原则。拍卖和招标活动应遵守公平原则(拍卖法第4条、招标投标法第5条)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公司法第127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物权法第84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

8、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侵权责任法第24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款:“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民法通则第4条:等价有偿原则。五诚实信用原则1.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不欺,恪守诺言,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2.具体表现先合同义务。合同法第42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第60条第2款:“当事

9、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后合同义务。合同法第92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解释合同应按照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合同法第125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企业的经营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公司法第5条第1款:“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拍卖和招标活动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拍

10、卖法第4条、招标投标法第5条)。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德国民法典第226条(权利滥用的禁止):“权利的行使,不得专以加损害他人为目的。”六公序良俗原则1.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活动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公共秩序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善良风俗社会公德商业道德2.具体表现限制合同自由。限制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限制营业自由。限制遗嘱自由。第二编民事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规定的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由民法规范规定和调整;存在于身份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民事

11、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由当事人自由意志决定。3民事法律关系在民法中的地位 是民法的核心概念,是研究民法学理论的起点,是法院和仲裁庭确定纠纷性质的基础。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类型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基础法律关系和救济法律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的结构1主体要素:人;2内容要素: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3客体要素:物、行为、智慧产品、人身非财产利益。第四章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第一节民事主体概述一权利能力民事主体的法律标志1.权利能力:一个人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也即作为权利享有者和义务承担者的能力或资格2.权利能力的特征:平等性自然性不可转让性与不可放弃性抽象性3.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取得与终止: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胎儿的保护问题)二行为能力民事主体的理性标志1.行为能力: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