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1792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一季度存款情况1(一)我国金融机构整体情况1(二)市金融机构存款情况2二、存款减少的影响2三、导致存款下降的原因分析3(一)地方融资平台清理3(二)贷款新规的影响3(三)派生存款较少4(四)民间投资分流4(五)行业竞争加剧4(六)企业自身因素5(七)理财激增 脱媒因素延续5四、实现存款增长的几点建议6(一)实施优质客户战略 把牢系统大户6(二)精挑细选目标市场,以贷引存6(三)加强相互协调配合 争夺同业客户7(四)开展金融创新7(五)完善信息机制7银行存款增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只有实现存款量的重大突破和结构的根本调整,才能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加大贷款投入,从而提高存款的综合效

2、益,实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今年一季度我国银行存款增长放缓,一些银行甚至出现存款负增长,对银行的信贷、各项经营目标、风险等造成影响,如何扭转局面、实现存款量的突破是眼下银行继续突破的瓶颈。一、一季度存款情况(一)我国金融机构整体情况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多增776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多增545亿元。其中,存款季末明显冲高,主要受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到期日集中安排在季末、第三方存管资金回

3、流、季末财政集中拨款等因素的影响。外币存款余额为2369亿美元,同比增长9.4%,比年初增加112亿美元,同比多增65亿美元。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住户存款增长加快,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放缓。3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同比多增6621亿元。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上年末低4.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844亿元,同比少增9511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增速1月末回落至12.1%,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此后增速逐步提升,企业资金仍保持稳步适度增长。3月末,

4、财政存款余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20.1%,比年初增加3460亿元,同比多增987亿元。截至今年2月末,企业存款较上年末仅新增2016亿元,同比少增8697亿元。今年1-2月份,股份制银行中的民生、光大均出现存款负增长。以五大行市分行为例,2月末,企业存款出现负增长的达3家,分别是工、中、建;其中,工行分行企业存款较上年末负增长竟接近600亿元。(二)市金融机构存款情况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488.80亿元,同比增长20.95%,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95个百分点。当季新增本外币存款872.10亿元,同比少增17.46亿元。其中,市住户存款定活双增,定期存款占主导。3月末,市

5、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6441.08亿元,1季度新增562.08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174.67亿元,定期存款增加387.41亿元,定期占住户存款增幅的68.92%,同比多增112.78亿元。二、存款减少的影响虽然存款依然成增长态势,但是增幅放缓,尤其与高速增长的贷款相比,存款增速更显“捉襟见肘”。3月的最后一天,同业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上利息冲高到万分之一。这一利率已经超过了基金公司货币基金产品给同业的存款利率,没有任何风险的银行存款竟然比基金公司有风险的产品回报率还高。同业市场利息冲高的背后,是银行受到“缺血症”的威胁。根据央行数据,201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04万亿元,比上年同

6、期少增1.58万亿元,最严重的是今年3月份,比去年同期少增了约8799亿元。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在放缓,但中长期信贷节奏却在加快。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少增1.38万亿元。但与去年不同的是,2010年一季度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比例猛增。今年在总量控制下,各个商业银行在资金运营压力下,一开始就置换出大量票据,来换取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数据显示,一季度票据融资余额累计下降62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43万亿元,整个贷款构成中,票据余额占比降至接近4%的低水平,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则接近60%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3月份最为明显,票据融资减少2690亿元,而中长期贷款

7、则增加了约6690亿元。存款的少增已经限制了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放贷款的脚步,由于存款放缓和贷款加速导致不少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接近红线,股份制银行尤为严重。根据3月份数据显示,全国金融机构合计本外币存贷比达到66.8%,其型银行通银行最高达到69%,而股份制银行除了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本外币存贷比接近70%之外,多数银行都超过了70%。兴业银行一季度末本外币存贷比为79.55%,已经超过监管红线,银行和光大银行亦十分接近红线。由于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和存款增量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如果存款持续分流,加上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则很可能会引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量主要是中长期贷款,而存款多为短

8、期存款,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例就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减少引发的存款活期化,将造成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下降,也使得银行资金来源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三、导致存款下降的原因分析(一)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存款下降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有关,以前存贷两头都大的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在清理的要求下,需要用存款还掉一些贷款。去年银行的主动贷款较多,客户并不需要钱,银行硬塞给客户;而融资平台类客户,由于担心日后拿不到贷款,于是积存大量存款。这也是去年部分融资平台企业出现存贷双高的原因,由此导致银行的派生能力越来越强。而今年,当融资平台开始用钱时,股份制银行的压力陡

9、然增加。融资平台存在股份制银行的资金可能会流向国有银行,因为结算账户在大行。而国有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因为年终奖的问题,表现为企业存款向个人储蓄转变。(二)贷款新规的影响“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创造的功能,信贷新规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原来项目贷款放下去之后,实贷实存,企业慢慢使用,会沉淀一定的存款,现在则要贷实付。银监会相继发布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旨在从根本上改革传统贷款支付方式,变“实贷实存”为“实贷实付”,从源头上全面提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要义为贷款受托支付,即贷款银行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符合合同

10、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手,而不必通过借款人。那么,贷款新政将对银行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减少货币流通的中间环节,相应地增加了货币流转的政策限制,贷款新政实施之后,引起的直接结果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也受到一定削弱。随着各家银行贷款新政的贯彻落实,政策效应逐渐显现,这也是成为影响新增存款增加的重要原因。(三)派生存款较少派生存款的减少是存款紧缺的重要原因。派生存款是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存款增长乏力主要是因为今年整个贷款的投放量不如去年猛,导致社会上的资金并不是那么充沛。以全国数据来看,1-2月,人民币贷款增量为2.09万亿,同比少增6000亿元。一方面,宏观调控导

11、致的信贷紧缩效应正在显现,今年政府频频出台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行业贷款、个别行业贷款进行限制和监管。另一方面,信贷派生存款减少,主要是票据贴现被大量压缩,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大大减少。另外,今年央行几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压低了存款派生系数,今年新增的大量贷款是中长期贷款,这些贷款绝大部分形成了资本性投资,理论上讲,这部分贷款不能派生存款。派生存款规模主要受到以下四种限制: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现金漏损、超额储备、贷款资本性投资。目前银行贷款相当一部分是资本性贷款,从总量上讲,资本性投资没有乘数效应。(四)民间投资分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三十六条”的发布推

12、行,形成民间投资的“导流渠”,民间游资流动活动大,多年游走于灰色与非法之间的民间资本从“暗流”转为“明流”,而且成为银行储蓄资金散失的“引流器”。在政府推动和争取下,小额信贷公司、贷款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雨后春笋般不断成长起来。民间资本的投资迎来了“春天”打破了银行业垄断经营的堡垒。民间资本运行具有简便快行的特性,为这一资本运行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银行业较紧的经营政策为这一资本运行开辟了畅通无阻的通道。不少居民在社会游资高利率的诱惑下,支取了大批存款。(五)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和股份制银行的迅速扩,对公存款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有的资金分布及再分配模式被打破

13、,并由此导致了对公存款业务竞争的新格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竞争优势弱化。国有商业银行是由专业银行转轨而来,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业务优势并拥有特定的客户群体。由于国有银行垄断被打破,再加上金融产品的趋同性和国有银行新产品开发能力相对低下,传统业务如对公存款市场的竞争优势减弱。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公存款竞争能力迅速增强。作为市场新入者,新兴商业银行因其具有灵活多变的机制,竞争能力较强。一是存量客户的金融资源流失严重。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条件,一批公存老户开始转向这些商业银行,金融资源严重流失。二是优质新户竞争困难。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取大客户不惜代价,部分优质客户甚至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银

14、行。在竞争中,如果国有银行没有更多的手段保持分支行、支行之间信息传递渠道畅通,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整体优势。城市金融业务也成为竞争焦点。一方面新兴商业银行由于机构和网点的局限性其经营阵地全部集中于城镇中心区域;另一方面近年来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经营资源匮乏区域的低效网点经营重点纷纷转向城市,城市金融业务成为竞争焦点,而对公存款业务的竞争则成为重中之重。(六)企业自身因素一是国家对金融实施宏观调控,及时调整了信贷政策,对开发区贷款、房地产贷款、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贷款从严控制,甚至限期收回贷款等一系列措施,贷款支持的对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使一批中小型企业向银行融资难度加大,

15、而正常生产又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存款的增长。二是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企业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了存款的增长。三是全社会资金的趋紧,央行货币投放减缓,企业应收款回笼速度明显放慢,经营周转的资金需要制约了存款增长。四是季节性因素,企业存款出现负增长均出现在1、2月份。通常的一个解释是年初为企业发放奖金和交税月,成为存款波动较大的一个重要扰动因素。(七)理财激增 脱媒因素延续理财产品也分流了一部分个人和企业存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改变,理财服务正逐步成为人们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资金流向呈现出住房投资势未冷、家庭车辆购置攀比风又起,基金

16、、券商集合理财、私募产品、信托产品成为居民的理财投资热点,新的投资热点逐渐滋生。理财不只属于普通个人,也是日益增长的企业的需求。在对私理财业务火爆之后,对公理财业务也风生水起,现在各家商业银行都积极拓展更多的公司业务理财产品,希望通过对公理财业务挖转客户存款。对企业来说,现代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存贷汇”老三样。暂时闲置的资金、尚未使用的融资款、从证券市场撤出的投资,对于诸如此类的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不再满足于一“存”了事,而是希望通过购买银行对公理财产品获取比同期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另外,基金、券商目前也在推出一些风险低、流动性高、专门针对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另一个理财渠道。四、实现存款增长的几点建议对公存款增速放缓,要从抓源头入手,大力拓宽上升渠道,实现了对公存款持续稳定地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