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1618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3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理工大学21春管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 在篮球比赛中,教练员根据场上的局势及时调整战术,并更换队员。从管理职能上讲,教练员行使的职能是( )。A.计划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控制职能参考答案:D2. 根据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管理宽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与其下属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 )A.算术级数增加B.算术级数减少C.几何级数增加D.几何级数减少参考答案:C3. 在所有组织中,基本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复杂性程度。( )参考答案:正确4. 管理角色理论是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 )参考答案:正确5. 试述在货币供应形成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试述在货币供应形成中

2、,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正确答案: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不兑现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基本上是由银行创造的在货币供应范围中除了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证券以外所有其他的货币形式无不出自银行部门如现金、存款、银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等。尤其是作为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与支付的M1绝大部分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产生。银行供给货币的活动由两个主体部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尽管同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与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rn (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作用。rn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作为一种

3、经营货币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吸收存款则可以将流通中的现金纳入银行转化为存款。发放贷款则使该存款按照一定的量再次形成存款。如果该过程周而复始不断进行在多家银行并存的经济体系中就会形成几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同样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也会造成信用货币的减少例如出于某种原因客户将存款大量变现会使存款货币大幅度地减少。rn (2)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rn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主体主要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及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可以获得的“原始存款”的多少。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一般来说有两

4、个来源其一为吸收客户的现金存款;其二为商业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假定整个社会的现金均已存入银行系统而商业银行均以最大限度地将其运用出去那么决定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从而增加存款创造的决定性因素便是中央银行提供给商业银行的贷款。rn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货币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会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发生变化。rn 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改变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a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可以强制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b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积极性因而改变其超额准备。显然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调整商业银行

5、可以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相应改变从中央银行的借款量。c改变再贷款规模这是在发展中国家及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意向性)。当货币供求的总趋势是供过于求时这种方式则带有普遍的强制性。同样再贷款规模的变化首先改变的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额从而改变超额准备额。d在公开市场上售出或买进政府债券等于直接减少或者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因为通过结算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额的减少或增加。rn 以上4种方式中除法定存款准备率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外其他3种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选择性。因此尽管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作用并不直接。rn

6、 中央银行除了具有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调节能力外还掌握着对M1中的另一部分现金发行的控制权力。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永不偿付的债务它构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各国中央银行均有一套严谨的现金发行程序。但是中央银行掌握现金的发行权并非意味着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现金的发行数量。严格地说现代经济中中央银行只是从技术上管理现金发行但现金发行数量的多少最终取决于各经济部门对现金的需求量。在现金与存款货币可以完全自由转换的经济体中使用M1中的哪一种货币形式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意愿。当经济主体需要较多的现金时表现为对商业银行的提现量增加。商业银行在库存现金量不足的情况下以现金方式提取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形成商业银行在中

7、央银行的超额准备减少及流通中现金增加;反之则相反。因此从整个过程看中央银行对现金发行的控制只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当然如果政府限制现金和存款货币的自由转换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表现为中央银行控制现金发行的程度提高。这种控制主要指对货币形态的使用进行行政规定以强制调整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一般地讲经济的管制程度越低对现金使用的控制难度也越大。rn 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构成基础货币用公式可表示为:rn B=C+Rrn 式中B为基础货币C为流通中现金R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rn 基础货币的概念是针对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内容提出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说明相对于其他存款形式或货币形式

8、来说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尤其对其中的R部分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基础货币可以按照一定的倍数成倍增加形成货币供应总量。基础货币是就整个经济体系可能导致货币倍增的基础而言包括了所有流通中现金量和商业银行的准备存款。rn 由于基础货币的变化可以迅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调节的最终目标因此基础货币具备了理想的相关性和可控性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目标。rn (3)货币供给的过程是通过两极实现的。第一极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创造货币用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存款。当然这种存款并非最终意义上的、处于流通中的货币。如果商业银行对这笔增加了的存款不予使用该存款并不能构成流通中货币

9、。只有当商业银行将这笔存款用出去用于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时它才会转化为流通中的货币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的过程中实际不过是初级。第二级的角色是由商业银行扮演的。商业银行通过运用超额准备金存款完成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从而最终改变货币供应数量。因此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过程中处于终极的位置。当然无论是初级还是终级两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不兑现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基本上是由银行创造的,在货币供应范围中,除了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证券以外,所有其他的货币形式,无不出自银行部门,如现金、存款、银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等。尤其是作为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与支付的M1,绝大

10、部分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产生。银行供给货币的活动由两个主体部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尽管同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与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吸收存款则可以将流通中的现金纳入银行,转化为存款。发放贷款,则使该存款按照一定的量再次形成存款。如果该过程周而复始,不断进行,在多家银行并存的经济体系中,就会形成几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同样,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也

11、会造成信用货币的减少,例如出于某种原因客户将存款大量变现,会使存款货币大幅度地减少。(2)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主体,主要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及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可以获得的“原始存款”的多少。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一般来说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吸收客户的现金存款;其二为商业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假定整个社会的现金均已存入银行系统,而商业银行均以最大限度地将其运用出去,那么,决定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从而增加存款创造的决定性因素便是中央银行提供给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货币资金的方式

12、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会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发生变化。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改变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a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可以强制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b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积极性,因而改变其超额准备。显然,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调整,商业银行可以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相应改变从中央银行的借款量。c改变再贷款规模,这是在发展中国家及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意向性)。当货币供求的总趋势是供过于求时,这种方式则带有普遍的强制性。同样,再贷款规模的变化首先改变的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

13、的存款额从而改变超额准备额。d在公开市场上售出或买进政府债券,等于直接减少或者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因为通过结算,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额的减少或增加。以上4种方式中,除法定存款准备率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外,其他3种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选择性。因此,尽管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作用并不直接。中央银行除了具有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调节能力外,还掌握着对M1中的另一部分现金发行的控制权力。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永不偿付的债务,它构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各国中央银行均有一套严谨的现金发行程序。但是,中央银行掌握现金的发行权并非意味着中央银行能够完

14、全控制现金的发行数量。严格地说,现代经济中,中央银行只是从技术上管理现金发行,但现金发行数量的多少最终取决于各经济部门对现金的需求量。在现金与存款货币可以完全自由转换的经济体中,使用M1中的哪一种货币形式,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意愿。当经济主体需要较多的现金时,表现为对商业银行的提现量增加。商业银行在库存现金量不足的情况下,以现金方式提取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形成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减少及流通中现金增加;反之则相反。因此,从整个过程看,中央银行对现金发行的控制只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当然,如果政府限制现金和存款货币的自由转换,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表现为中央银行控制现金发行的程度提高。这种控制,主

15、要指对货币形态的使用进行行政规定,以强制调整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一般地讲,经济的管制程度越低,对现金使用的控制难度也越大。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构成基础货币,用公式可表示为:B=C+R式中,B为基础货币,C为流通中现金,R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基础货币的概念是针对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内容提出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说明,相对于其他存款形式或货币形式来说,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尤其对其中的R部分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基础货币可以按照一定的倍数成倍增加,形成货币供应总量。基础货币是就整个经济体系可能导致货币倍增的基础而言,包括了所有流通中现金量和商业银行的准备

16、存款。由于基础货币的变化可以迅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调节的最终目标,因此,基础货币具备了理想的相关性和可控性,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目标。(3)货币供给的过程是通过两极实现的。第一极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创造货币,用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存款。当然,这种存款并非最终意义上的、处于流通中的货币。如果商业银行对这笔增加了的存款不予使用,该存款并不能构成流通中货币。只有当商业银行将这笔存款用出去,用于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时,它才会转化为流通中的货币,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的过程中实际不过是初级。第二级的角色是由商业银行扮演的。商业银行通过运用超额准备金存款,完成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从而最终改变货币供应数量。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