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1578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选择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答案:D二、问答题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2、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答: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认知与学习机制的研究与脑科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基础研究的新方向。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实际情景的影

2、响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科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3、简要叙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p77)答:(1)设计者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不仅要知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测验手段,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因素,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等,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2)信息源教师作为信息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这一过程更多受教师的控制;二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时,可能会在已知条件与目标之间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感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的信息,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

3、更大的主动权。教师作为信息源的最主要的方面不是将所有信息都装在头脑中,而是掌握了获得信息的线索,知道该以何种方式以及到那里去寻找信息,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3)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任何时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都是不能否定的。必要的讲解和指点,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永远不可缺少的。(4)组织者和管理者尽管不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程度不同,但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班级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等;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准备考试;要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与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5

4、)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学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反思者与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断的做出各种决策,因此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7)终身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

5、能力的培养者,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4、教师成长和培养有哪些基本的途径?(p93)(1)观摩和分析观摩可以有两种方式:组织化的观摩和非组织化的观摩。(2)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微型教学使得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3)教学决策训练通过让教师或实习生进行教学决策的训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

6、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教学行为,而且可以使他们对决策的有效线索更加敏感,这正是专家教师的重要特征。(4)教学反思训练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反思的成分a认知成分b批判成分c教师的陈述反思的环节a具体经验阶段b观察与分析阶段c重新概括d积极的验证反思的方法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职业发展d行动研究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a经验性学习b情境性认知(5)教师行动研究5、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品质(1)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教师的基本教育信念a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7、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部分。b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C对学生的控制d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a所倡导的理论b所采用的理论(2)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a教学认知能力包括概念、类同、运算、理解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3)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情感投入,情感投入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主要由三个方面a对学生的责任感b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c与学生间友好信赖的关系个性品质a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性b具体-抽

8、象倾向c教师的场定向6、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一类为维持性期望效应。7、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异同。答: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有意行为因起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行为是无意的,情绪的,生理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行为是有意的。在顺序上,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行为是跟随刺激之后,而操作性行为作用的行为在刺激之前。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学

9、习发生于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结,操作性条件作用行为后果影响随后行为。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S)-反应(R)的联结,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件作用则是操作(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相同:两者都强调学习过程是建立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两者中的很多观点对现实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8、强化、惩罚与负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正强化(积极强化)

10、和负强化(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奖励性刺激(如食物、红花)厌恶性刺激(如电击、作业)呈现刺激正强化呈现惩罚消除刺激移除惩罚负强化9、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1)注意过程。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2)保持过程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3)复制过程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4)动机过程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强化而受到

11、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10、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强化而受到强化。还有一个功能,是情绪反应的唤起。11、各种强化技术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的强化。连续强化程式: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的强化程式。断续强化程式: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的强化程式。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的强化,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诱因。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观察者依

12、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 1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2)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程序性知识是与一定的问题相联系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面前,他会被激活,而后被执行,这一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太多的意识。联系:(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2)在学

13、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3)另外,掌握记笔记、阅读等程序性的知识对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3、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网络、表象或图示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表征,有时也可能以图式表征。14、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a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b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C学习材料的相对复杂性和难度也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学习材料的形式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2)主观因素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a知识经验背景的广泛含义b认知结构的特征学生的能力水平a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b学习的语言能力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a主动理解的意

14、识倾向b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15、概念的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16、概念形成: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17、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学习和先前知识的三个特征影响转变的可能性:强度、一致性和坚信度。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18、怎样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念;二、引发认知冲突;三、通过讨论分析

15、,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概念。下面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具体分析。(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19、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使心的各种功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2)相同元素说,是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3)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来的。他并未考察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相似或相异等),而是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4)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表明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20、简述波斯纳概念转变模型提到的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对原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21、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