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21532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事业管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卫生事业管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卫生事业管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卫生事业管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卫生事业管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事业管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事业管理概论一 卫生系统1社会系统:一般被分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如教育、卫生、科技等)。卫生系统:所有以促进( promote )、恢复( restore )和维护( maintain )健康为目的,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2. 卫生系统目标:改善健康、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分担疾病经济风险3. 卫生系统功能:提高卫生服务、提供医疗保障、资源筹措、管理4. 卫生系统特点: ( 1) 卫生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开放性和复杂性( 2)卫生系统具有特殊性:卫生系统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群健康;卫生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专业性;卫生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2、大多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状况5. 卫生事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 有规模地从事的所有社会服务的总和。6. 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7. 卫生事业管理是以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国家和社会采取的所有管理事务。卫生事业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8. 管理主体: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管理对象:卫生资源(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目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维护和增进人群健康。7. 卫生事业管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包括观察法、访谈法

3、、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等。SWOT( 2)定量研究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如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 、投入 - 产出分析预测法等。医疗保障制度1医疗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人们提供医疗卫生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资金的一整套综合性的制度。2. 医疗保障制度基本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英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储蓄

4、医疗保险模式(新加坡)(或资源)卫生政策分析1. 卫生政策功能:管制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掌握) 1.卫生服务质量:医院、 CDC等卫生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 。(掌握) 2.卫生服务质量的两个构成要素:技术质量、功能质量简化公式:卫生服务质量 =技术质量 +功能质量=医疗效果 +医疗过程患者满意(掌握) 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加、综合运用多重质量控制方法(掌握) 4.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维度( 1) 可靠性: 服务的提供具有一致性和正确性( 2) 响应性: 主动地、快速地响应顾客需求( 3) 安全性: 服务

5、人员的知识、能力和友好态度,激发顾客的信任感( 4) 移情性: 理解顾客的需要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5) 有形性: 服务产品的“有形部分” ,有形的设施、设备、人员和书面材料等(熟悉) 5.导致卫生服务质量缺陷的原因管理人员对顾客期望的理解存在差异管理人员确定的质量标准与管理人员对顾客期望的理解之间存在差异管理人员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人员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差异服务人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机构在营销活动中宣传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差异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或实际经历的质量与顾客的期望的质量存在差异(理解) 6.质量缺陷管理:使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突破过程( 1)偶发性缺陷:服务质量突然恶化

6、,系统偏差所致救火式,恢复常态( 2)长期性缺陷: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随机偏差综合影响 质量突破,层次提高(理解) 7.卫生服务风险管理( 1)做出并执行决策,从而使医疗事故性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2)经由识别、解决或缓解医疗活动中现有和潜在的各种风险问题,来提高健康服务的过程。医疗服务管理(掌握) 1、医疗服务管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按照国家医疗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服务的提供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 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掌握) 2.医疗服务质量性质:法律强制性、社会公益性、职业人道性、时效性(掌握) 3、医疗

7、服务质量主要职能( 1) 以执业许可为核心,对机构、人员、技术、设备、药品等服务要素进行审批和准入管理;( 2)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 3)以卫生应急为核心,组织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护;( 4)以执法监督为核心,对医院感染和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熟悉) 4.医疗卫生行业准入管理基本内容( 1)医疗机构准入管理( 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 3)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4)大型医用设备准入管理( 5)医疗机构药品准入管理(了解) 5.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 。(了解) 6.医

8、疗急救工作特点:社会性、协同性强;随机性、应急性强;条件制约性(熟悉) 7.我国城市医疗急救的组织模式( 1)分散型:由急救中心负责指挥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中心,分片分科负责急救的模式。具体急救工作由指定的医院承担。( 2)依附型:急救中心依托城市一个较大医院为主的急救模式,急救中心实质上是担负急救任务的医院。( 3)网络型:城市医疗急救中心及其所属区县急救分站与市内若干医院紧密协作的急救模式。急救中心开展院前急救,没有院内急救部分。( 4)独立型:急救中心独立设置,以院前急救为重点,兼有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及宣传培训等功能,拥有较为完备的建筑设施、急救车辆、通讯设施、和专门的医护人员,

9、独立完成急救三个阶段的任务(掌握) 8.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熟悉) 9.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管理委员会-临床管理小组 -全体职工)(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组织落实(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技术规范)( 3)医院建筑布局合理,各项设施应有利于消毒隔离( 4)人员控制(技术规范、登记报告、定期检查)( 5)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用药、耐药菌监测管理)( 6)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掌握) 10.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

10、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了解) 11.医疗事故分级:四级十二等一级医疗事故:系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根据损害程度分为甲、乙两等二级医疗事故: 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 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三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四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了解) 12.医疗事故鉴定程序鉴定组织:医学会主持医学会内成立专家库(卫生技术人员、法医,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随

11、机抽取;专家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主要学科不少于1/2专家回避制度(了解) 13.医疗事故处理方法( 1)基本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 2)三种途径: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解决( 3)协商解决时制定协议书(熟悉) 14.医疗事故的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自觉依法执业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防范医疗事故的责任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医疗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制定预案,完善制度,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卫生系统绩效评价(了解) 1.绩

12、效评价的基本原理:构建绩效评价模式:评价主题、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了解) 2 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掌握) 3.WHO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框架卫生系统界定卫生系统目标卫生系统功能(掌握) 4.卫生系统目标(WHO 绩效三大决目定标)最佳衡量方法对政策的影响替代指标因素分析( 1)促进健康:除了传统的平均健康水平外,提出并强调健康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状况,即不同人群享受健康服务的公正性,获得健康水平的公平性。( 2)增强反应性: 对公众在卫生服务中合理期望的反应性。 包括对人的尊重和以病人为中心两个方面。( 3)卫生筹资公平性:确保每一个家庭公正地(按收入比例)支付医疗费用(高收

13、入者多支付,低收入者少支付) ,都可以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使低收入者不因卫生保健费用带来经济风险、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贫困者应有免费的基本医疗。.(熟悉) 5常用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熟悉) 6.卫生系统反应性指标人群健康状况指标1.减寿人年数2.无残疾期望寿命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disability, LEFD)3.健康期望寿命4.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定 义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 在目标生存年龄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运用寿命表的计算原理, 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耗的平均期望寿命, 得到无残

14、疾状态的期望寿命以生活自立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人群的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和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进行综合计算, 再以生命年的年龄相对值(年龄权数)和时间相对值(贴现率)作加权调整应用用于比较特定人群不同死因,反映某死因对一定年龄的某人群寿命损失和危害程度LEFD是质量较高的生命过程, 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反映人群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合理的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价疾病负担;评价卫生规划及其实施效果,具有国际可比性。5.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在寿命表的基础上,将人群的生存质量和死亡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健康测量。将其在非完全健康状况下生活的年数,经过伤残严重性权重转换,转化为相当于完全健康状况下生活的年数。被WHO 选为最合适的居民健康总体衡量指标。( 1)对个人的尊重部分:尊严、自主性、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