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129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李庆章,于广建,王丽秋(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摘 要:围绕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这个发展定位,阐述了东北农业大学在 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及战略规划方面的认识及实践。关键词: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战略规划办学理念是基于办学主体对大学的本质、功能、定位、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 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具有理想性和可实践性的元话语,是对“办什 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好大学”的凝炼。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指引着 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定着大学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包含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 定位是办学理念的组成部分,同时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指引着学校战略规划的制

2、 定,战略规划具体体现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三者之间互有联系,不可分割。一、东北农业大学办学理念东北农业大学历经60年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 色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定位及战略规划的制定指明了方向。第一,明确了自己的办学定位。东农“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 特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 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第二,高度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根据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办学基本经验。那 就是: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特色是核心竞争力不动摇,

3、 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建设发展不动摇。第三,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宗旨。从学校创建伊始确定的“为东北地区农业生 产服务”的办学方针,发展形成了今天“立足龙江、面向三农,发挥优势, 积极服务”的办学宗旨。第四,形成了较系统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 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学校坚持本科教 育适度规模,坚持增长服从发展、规模服从质量,求强而不贪大;学校坚持集中 力量建一个主校区和适度贷款的原则;在学科建设中,学校坚持整体建设、突出 重点、打造高峰的原则,以乳品和大豆为代表的一流研究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在 队伍建设中,学校坚持以稳定用好现有人才为主,突出团队

4、,淡化梯队,弄斧到 班门,把教师送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实验室,与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合作, 名师脱颖、新人辈出的局面已经显现;面向未来,学校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学术 东农”“人文东农”“和谐东农”的发展目标。二、东北农业大学“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定位(一)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的形成东北农业大学自建校之初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即显示了建设“一流农业大学” 的战略思想,经过各个时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于1999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第 一次党代会工作会议报告中首次确立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十五” 以来,学校在科学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各项 办学定位,将学校类别定位在“农

5、业院校”;将学校类型定位在“研究教学型”; 将学校办学层次定位在“多层次”,即“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适度发展国际合作教育,按需发展继续教育”;将学校学科类型定位在“多科性” 即以生命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将学校服 务面向定位在“立足龙江,服务三农”。(二)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的内涵解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东农的发展定位是 在充分研究自己的前提下量体裁衣,既突出了学校的特色,又体现了高校的三大 职能。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建设,把东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 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

6、学型和开放式大学。这一总体目标又可细化为以下四方面:(1)要把东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我 国特别是黑龙江省高级农业专门人才(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2)要把东北 农业大学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尤其是 “三农”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基地;(3)要把东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我国特别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基地;(4)要把东北农业大学 建设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和国际寒地国家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基地。(三)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的核心要求首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促进发展上水平。重点实现“五个转变”, 即“整体办学不断从高水平向努力创造实力转变;人才培养从外延扩

7、张、注重数 量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转变;科学研究从上层次、入主流向出人才、出 成果转变;社会服务从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向主动适应、建功立业转变;学校 管理从低效高耗、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提高效益转变”。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保证发展有活力。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就是要正视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作用、满足人的利益、体现人的权力、重视人的 价值、维护人的尊严、珍惜人的生命、促进人的发展;落实到学校建设中,核心 就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第三,要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实现发展的优质性。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围绕“培养

8、一流的人才”、“创造 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服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建设一流的学科”、 “汇聚一流的队伍”、“构筑一流的基地”,聚精会神搞建设;充分地、全方位 地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的基本职能,促进学 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第四,坚持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体现发展的科学性。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 本方法,切实做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改革、发展、稳定”、“重 点发展与整体推进”、“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事业发展与生活发展”的统 筹;重点处理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重点优势与非重点优势”、“当 前目标与长远目标”、“全局利益与局部

9、利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国 内一流与国际知名”的关系。三、基于“一流农业大学”发展定位的战略规划制定的要素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既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发展定位也是东北农业大学长期 推进的战略任务,这是东北农业大学办学者一直秉持的思想,在制定战略规划过 程中以此为核心,坚持其要义。我们认为“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必须认真遵循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强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 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必须全力 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生”、汇聚高素养的“一流队伍”、建设高水平的“一流 学科”、构筑高水准的“一流平台、追求高效能的“一流管理

10、”、营造高品位的 “一流氛围”。因此,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下列制定准则:(一)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生”,坚持质量立校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以质量为生命 线,以特色求发展,多层次、多规格育人。既培养能够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 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又培养能够显著带动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的“创业型”人才,还培养能够直接投身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第一线”的 “落地型”人才。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深入推进培养模 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确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机制,加快建设各 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实习基地和

11、创新示范基地,扎实推进“优秀学生加速发展 助推体系”、“特长生科技创新扶持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体系”、 “心理困难学生咨询与调试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省优 秀硕士论文为抓手,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汇聚高素养的“一流队伍”,坚持人才强校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奖惩制度,切实增强十 部队伍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团队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经 营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打造一 支“讲学习、讲政治、

12、讲正气”、“能担重任、勤政务实、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立足于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采取学术 带头人(首席专家)加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认真做好现有高层次人才稳定、提 高、成长基础上的引进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健康成长、施 展才华的有效机制、宽广舞台和良好环境,重点打造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 构好、学缘结构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公共课、基础课及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 化调整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进一步推进师德 师风建设,重点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为人

13、师表、严谨笃学、勇于创新”的师资 队伍。(三)全力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学科”,坚持特色兴校坚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促进交叉、发展新兴”的建设方针和学科群建 设的指导思想,瞄准国家及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已经形成 的学科发展主流相一致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方向,以“211工程”建设为推动,进 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彰显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内涵、树立学科形象,使国家重点 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重点学科的某个或某几个学科方向处于国 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实现学科建设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在科学谋划学科建设与发展规 划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明确各级各类

14、重点 学科的建设任务,明确不同层次重点学科带头人(方向首席专家)的和岗位责任、 考核指标及准入退出机制,明确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范围、管理权 限及审计办法,从一级重点学科着眼,从二级重点学科入手,全方位捆绑资金, 扎扎实实搞好重点学科建设。(四)构筑高水准的“一流平台”,坚持学术壮校首先,重点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始终突出“北方寒地农业和“北 方现代农业两大特色,紧密围绕国家及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按照“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特别 是“乳品”、“大豆”两大特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建设一批“结 构合理、设备先进、开放共享

15、、运行高效的高水准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进 一步提高学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能力,争取在国家高层 次科研项目、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奖励及专利授权、科技专著、“三大检索” 论文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其次,重点打造“一流的成果转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产学研 合作与成果转化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国家特别 是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引导、保障和考核机制。主动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 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牵头组建研发平台、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科技产业园等有效途径,进

16、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不断创新农业科 技推广模式,进一步完善校地共建平台;通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服务体 系、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 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努力提高学校的成果转化能力、 技术推广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第三,重点打造“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密切国际与国内的学术交 流,主动承担国际与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积极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来校交流 访问,支持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首席专家和学术骨干带薪去世界学科领域最先 进的实验室作高访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报告,鼓励在学研究生进行 中外联合培养、短时间在国外进行阶段实验和游学,努力创新科学家和战略科学 家的成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领袖积极创造环境与条件。(五)追求高效能的“一流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把握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