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1112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文|张晓林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所有的教育者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越来越多有志于教育研究和探索仁人志士逐渐形成了共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那些未成熟的生命树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培养乐观自信的生活者,点燃受教育者的生命之火,普照其整个人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其成为幸福的人呢?一、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案例: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

2、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之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反思: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像小鸟一样离开温暖的“巢穴”飞向他们向往的蓝天。但现实社会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充满着温馨与浪漫,而是充满着坎坷与挫折。因此,要让孩子们享受幸福人生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是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第一步。否则,不管你怎样爱他们,孩子们最终都会像那只被主人放回大自然的鹦鹉一样。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小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中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大学生不会织毛衣、不会做饭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是无法创造幸福的。因此,在目前家庭比较忽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

3、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一站,学校一定要肩负起这个责任,要将生活技能技巧常识的传授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作为必修的一课,为孩子将来创造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可由易到难安排一些适合低、中、高各个年级学生的校内外劳动项目,逐步培养习惯进而提升能力。例如:一二年级,可安排孩子们在家里早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脱衣服,自己洗脸、洗脚,在学校自己整理书桌文具三四年级,安排孩子们自己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并分类摆放图书柜中的图书随着年级升高,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学习做饭,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只要学校、教师能引起重视,相信孩子们的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步提高的。二

4、、注重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案例: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得是一家外企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有很多应聘者去参加答辩考试,一个个考下来,虽然对答如流,但都没有被录取。轮到最后一个人了,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有卫生习惯的他很自然的捡起纸团放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请你看看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情欢迎你到我们公司来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反思: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惯,竟带来如此大的福音。在让人无限感慨之际,不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习惯,简直就是无限的财富。爱比克泰德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好习惯是孩子幸福人生的钥

5、匙,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于个人的终生发展,还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基础教育就是为未来奠基,因此,要将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各种好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呢?1、要有毅力,点滴培养。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就成为自然。比如每天刷牙洗脸,习以为常,一天不刷牙洗脸就感觉不舒服。习惯要靠点滴养成,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改变一种不良习惯,更要有毅力。2、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看得见、摸得着、经常接触的榜样。如同学、朋友、老师等等,教师

6、要引导孩子们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发现好习惯,取长补短。3、要善于学习休验,不断修正完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别人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的过程。良好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渐养成的。三、帮助孩子确立适中的奋斗目标案例:古时候有一个财主,找一个部落首领讨要一块土地。部落首领给他一个标杆,让他把标杆插到一个适当的地方,并答应他说: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来,就把首领驻地到标杆之间的土地送给他。财主因为贪心,走得太远,不但日落之前没有赶回来,而且还累死在半路上。反思:这个财主不是没有目标,也不是没有行动,而是由于贪欲心太强、目标太大,因此,不仅没有实现目标,反而葬送了性命。由此可见,奋斗

7、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一个苹果只有放在跳一跳够得着的位置才有吸引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起到激励作用。贝弗里奇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实现目标。”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先生说:“在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满足以后,不断设立新的追求目标,这个追求的过程和达到目标后的愉快,都会让我感到幸福。”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就要在不同阶段帮助他们确立切合个人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且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不断实现目标,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孩子获得幸福的过程。当然,目标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目标要因人而异,切实可行。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孩子们量身裁衣,引导他们制定出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这样孩子们才

8、能在不断追求目标不断实现目标中感受到幸福。2、长期目标要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要靠短期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只有长期目标,没有短期目标,那是空想家。因此,老师要帮助孩子们将长期目标合理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然后让孩子们在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中逐渐向理想靠近。四、帮助孩子打造阳光积极的心态案例: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老妇人,她下雨的时候哭,晴天的时候也在哭。有人问她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在哭?她说,大女儿是卖扇子的,这下雨天谁还来买扇子呢?又有人问她为什么晴天的时候还要哭?她说,小女儿是卖雨伞的,这大晴天谁还来买雨伞呢?反思:故事中的老人之所以天天哭,主要是因为她的心态有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想,她肯定

9、天天笑:天晴的时候大女儿可以多卖扇子,下雨的时候小女儿可以多卖雨伞,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她家都是财源广进,这难道不足以令她高兴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幸福不幸福,与财富、权力、相貌、地位都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一个人的心态密不可分。心态好,不管再怎样的情况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心态阴暗,即使躺在蜜缸里,也感觉不到甜蜜。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的娇生惯养导致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年龄不大脾气不小,动不动跟同学过不去,不但自己不快乐,而且周围的人也受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乐观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免疫力;乐观能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

10、;乐观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因此,要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成为幸福指数较高的人,就要在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方面多玩味。具体可采取下列方法:1、行为示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打造学生的阳光心态,教师首先要有阳光心态。要将自己的快乐及时传染给每位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沉浸在幸福中。2、激发自信。俗话说:自信是快乐的秘诀。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保持愉快的心情,自然时时就能体会到幸福。3、学会宽容。一个人心胸狭窄,只关注自己,就容易生气,闷闷不乐,找不到幸福。而当你胸怀宽广时,你就

11、会容纳别人,欣赏别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乐观。五、注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案例:汤姆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妻子卓玛为了陪他就跟着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当汤姆去参加演习时,卓玛一个人留在营房里,大家都知道,白天沙漠里的温度极高,是一个难耐的日子。尤其令卓玛无法忍受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跟她聊天。她的身边只有几个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说英语,而卓玛又不会讲其他们的语言。因此,卓玛每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汤姆早点回来,然而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卓玛非常难过,于是她开始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自己想要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不久后,她接到父亲的回信,内容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然而正是这

12、短短的两行信永远改变了她的生活,信中是这样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卓玛看到父亲短促而有力的回信时,不由得心头一颤,卓玛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于是,她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和卓玛交流,慢慢地卓玛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反思: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地方、一成不变。尤其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会飘到一个自己从没想过要去的地方。到了陌生的环境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幸福?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13、,无论到那里都能迅速融入那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无法改变生活的时候,就要学着去生活。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想改变生活真的很难,只有学会适应才能过得幸福!因此,要将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至关重要。1、主动接触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环境。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社会环境中去,不管现实环境多么令人不愉快。只有主动接触环境,才能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积极向上、愉快、满意的情绪。2、积极调整自我,提高应对的技巧。在接触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要教育孩子们审时度势,选择有利的环境,同时能够积极地调整自我,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乐观。3、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寻求

14、帮助。人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心理上的苦恼与困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除了及时进行调整自我之外,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他人的帮助也很重要,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社会的支持,有亲朋好友的帮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4、注重养成教育,遵守社会规范。在一个社会里,有一套维持这个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并能用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六、注重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案例:故事:重庆有一位少女,由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在求职过程中多次碰壁。这一次次的失败,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也不敢面对这个社会,于是她再也不出门了,整天躺在床上,这一躺就是

15、几年。故事:球王贝利在20世纪50年代的足球场上,曾被一些球迷斥为是“蠢货”,断定他不是吃这碗饭的。可是,他并没有向这些冷嘲热讽屈服,他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磨炼自己,终于练出了神奇的脚下功夫。反思: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胆怯、懦弱的人因为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当然,人生就无幸福可言。而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往往能勇敢地面对挫折,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了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能力呢?1、正确认识挫折。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要成为幸福的人关键在于遭遇挫折时要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应对挫折。2、提高挫折承受力。奥斯托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岛屿”和“暗礁”,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教师要指导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应付,把挫折看成是磨练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