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210522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弗若之矣: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1)惟弈秋之为听。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再做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

2、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加点词。(1)虎以为然,故送与之行_(2)兽见之,皆走_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3. 文言文阅读。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

3、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为学)(注释)鄙:边远的地方 去:距离 顾:难道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吾欲之南海_越明年_2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4读了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

4、中坠于水(_)是吾剑之所从坠(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_),最后一句是(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_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C.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D.以为世/

5、无足复为/鼓琴者。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巍巍乎若太山(若:像)B.汤汤乎若流水(汤汤:热水)C.乃破琴绝弦(绝:断绝)D.终身不复鼓(复:再,重新)3依次填入仿写句“善哉乎鼓琴,_乎若春雨”“善哉乎鼓琴,_乎若清泉”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茫茫袅袅B.潇潇汩汩C.依依高高D.滔滔袅袅4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

6、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1)天帝使我长百兽(_)A使:让。 B长:长大。(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A然:对的。 B故:故意。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是_。7. 按要求完成练习。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2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B.锤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

7、可替代的地位C.锤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8.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 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

8、9. 小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1)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0. 文言文阅读。山鸡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

9、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召而厚赐之_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2请翻译下面句子。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_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_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10、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 以:认为 始:始于C.去人近 去:距离 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

11、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_12.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掩耳盗铃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欲负而走:_。 钟铿然有音:_。2翻译句子。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遽掩其耳。B.又誉其矛日。C.其人弗能应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_。13.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