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21034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治 一、症状 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消失1-2条或多条枝梢的叶片发黄。这种黄化的枝梢有两种症状类型,一种是全张叶片匀称黄化,另一种是叶片一块黄一块绿,黄绿相间,称为斑驳型。这两种类型的叶片的共同特点是叶质硬化,缺乏光泽。在黄梢下部的老叶仍是正常绿色。但因发病时期不同,病叶的症状也稍有差异。病树当年新发出来的春梢能够正常转绿色,但随着春梢老熟,叶片则绿色慢慢褪去而转黄,且发黄枝梢数目也较多。病树当年发出来的夏梢和秋梢,其叶片就不能正常转绿,渐渐从淡黄转变成黄色,发病梢数目也较春梢少。当年发黄的黄梢上的叶片到秋末时,便间续脱落,到次

2、年春芽萌发前全部落完。其次年病梢消失较早,且短而弱,病叶细小狭长,叶质硬化,主侧脉绿色,其余叶肉部分为淡黄色或黄色,与缺锌症状相像。这时树冠其它部位的新梢又上而下间续消失全张黄化或黄绿相间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发黄的病梢日益增多,叶片脱落,加上根部腐烂,病树生长渐渐衰弱,早期发病的枝梢渐渐干枯,随后病株便渐渐枯死。病树早开花,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这种现象农夫称为“打花球”。这些花最终几乎全部脱落,仅有极少数能结果。病果,畸形,果皮变软,无光泽,味酸,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匀称,有的品种的果蒂四周变橙红色,而其余部分仍为青绿色,称为红鼻子果。

3、无论是一株树或是一条梢,黄龙病都是从最顶部的叶片开头发病,然后向下扩散。而且叶片变硬。即使加强管理后,症状也不会消退。生理性病害一般是从树冠下部开头发生,然后向上扩散,病叶松软,不会变硬。加强水肥管理后,症状就会渐渐消退。假如叶片症状是斑驳型且叶片较硬,则可以确诊是黄龙病树了。 二、防治措施 柑桔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传播扩散快速,且现有的柑桔栽培品种都是感病的,因此,防治柑桔黄龙病必需实行综合措施,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严格实施检疫,应严格禁止病区的苗木及带病材料(如接穗),向新区和无病区调运。在病区内,带病或可能带病的苗木应有掌握地相对集中地种植,防止进一步集中。新开拓的果园,一律要

4、用无病苗种植。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是防治柑桔黄龙病的关键性措施,要培育出不带黄龙病及某些危急性病害(如溃疡病、裂皮病等)的无病苗木。供新区和无病区的新果园种植。 3、挖除病株。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把患有黄龙病的柑桔树治疗好。而病树留在田间,就是一个病源。因此,一经发觉是黄龙病的树,马上挖除是防治黄龙病扩散的重要措施。做法是:对每年春、夏、秋3个梢期,尤其是秋梢期,仔细逐株检查,发觉病株或可疑病株,马上挖除集中烧毁。挖除病树前应对病树及四周植株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药剂,以防柑桔木虱从病树向四周转移传播。发病10%以下的新柑桔园和发病20%以下的老柑桔园,挖除

5、病株后可用无病苗补植。 4、防治柑桔木虱,柑桔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介体昆虫。生长在柑桔的新芽、嫩梢上。通过掌握水肥来掌握抽梢,使抽出的新梢整齐全都,缩短抽梢期。新梢抽发至1-2厘米时,全面喷洒1-2次杀虫剂。在冬季,柑桔木虱都喜爱飞到果园四周的九里香上越冬。在九里香上喷洒杀虫剂,对于削减木虱的数量有肯定的作用。此外,果园四周栽种防护林,对木虱的迁飞可起到阻碍作用。 5、加强管理,尤其是要加强结果树的水肥管理,保持树势壮旺,提高抗病力,对于削减黄龙病的发生及因病造成的损失,有重要作用。 6、把病区改造成新区。对于一些柑桔黄龙病发生特别严峻、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的果园,应实行病区改造,就是把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包括那些可能已经感病但还未表现症状的柑桔树)全部挖除,然后用柑桔无病苗重新种植。做好防虫工作,准时挖除病树及加强管理,就可以把病区改造成为无病的新区。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