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20988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新华社北京2004年7月23日电(记者齐中熙、刘羊旸)从上半年各项数据看,我国经 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宏观调控取得了 明显成效。虽然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确实给百姓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影响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收入是影响百姓生活最直接的因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 实际增长10.9%,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农民收入增长步伐加快是上半年经济的一

2、个亮点。由于农产品价格回升和中央一系列促 进农民增收政策的作用,农民收入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来自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收入将 扭转近几年徘徊甚至负增长的局面。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三补 一减”政策,就可使全国农民人均直接增收50元左右,拉动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影响二:耕地回到农民手中耕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全国共清理各类开 发区6741个,涉及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核减开发 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复耕1324平方公里。今年,全国农用地转用指标已压减20.3%,其中耕地转用指标压减23

3、.4%。基本农田“五 个不准”、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等政策得到实施。一些地方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等 行为得到制止。耕地得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 计超过15亿亩,比上年增长1%,结束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夏粮增产4.8%。影响三: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价格 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专家预计全年消费需求将比去年增幅略有提高,速度将在10%左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零 售额16816亿元,同比增长14.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

4、433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1.5% ;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4.5%。分商品类别看,汽车类零售 额同比增长43.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3%、通讯器材类增长52.3%。国家统计局专家分析,上半年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稳中有活的运行态势,拉动市场销售 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去年上半年受非典疫 情影响基数较低,以及节假日消费对市场销售的影响显著等。影响四:教科文卫在调控中发展教科文卫事业关系着百姓健康、教育水平、精神享受等,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这次 宏观调控与以往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控制总量,而是坚持“有保有压”。

5、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在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的同时,对农业和 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等薄弱环节,给予重点支 持。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比去年增加了 300亿元。全国有29个省份对 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资金总额已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已有8个省份免征 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的农业税税率也有所降低。此外,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地区差别,在控制投资总规模的同时, 西部地区开工建设十大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达800亿元。影响五:就业岗位增加“安居乐业”是百姓对生活的向往。在就业方面,上半年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

6、业59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 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7万人。截至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去年底基 本持平。事实上,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有关方面促进就业的“良苦用心”随处可见:在对部分 行业信贷全面紧缩的同时,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中小企业小额信贷支持被再次放松。专家分析说,结构调整是此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着力点,而这恰恰是扩大就业再就业 的重大机遇。各地各部门只有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最终在发展中化解沉重的就业压力。事实证明,通过调 整经济结构,压缩传统过剩行业,大力发展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不仅能有效促进就业, 而且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从全社会和长远的角度审视,此次宏观调控不仅不会增加就业压 力,而且将对促进我国就业再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效应。选自: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