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0655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施工组织设计(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平齐线K352+151框构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工程概况1、根据沈阳铁路局关于白城站区改造计划。2、平齐线K352+212框构桥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沈阳铁路局概预算审查所平齐线K352+212 2-11.5m框构桥新建工程施工设计审查意见概算【2012】64号。4、2012年6月26日,在白阿指挥部四楼会议室召开关于平齐线K352+212框构桥改造工程建设协调会议形成的平齐线K352+212框构桥工程建设协调会议纪要。二、设计范围为框构桥主体、两侧引道、路面、排水泵站及管线、战场临时过渡工程以及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等设施的排迁及防

2、护。第二节工程概况(一) 既有立交桥概况平齐线K352+212处为既有人行通道,始建于1979年,位于白城站站场四平侧咽喉区内,该人行通道为1-4.54m框构桥,净空2.4m,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引道最大纵坡4.4%。由于白城站房产生活区改造,既有人行通道已无法满足居民居民通行要求,且雨季框构内积水严重,极大影响了两侧居民通行,因此,对既有立交桥移位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二)桥位处铁路线路概况本工程新建2-11.5m框构桥下穿白城站站场,框构桥中心里程为平齐下行线K352+151,框构桥轴线与平齐线线路正交。本桥位于白城站站场四平侧咽喉区内,桥址处线路共九条,由左至右依次为:到发线、平齐上、

3、下行正线、长白正线、2条到发线、走行线及驼峰迂回线、溜放线。除平齐线为60kg/m标准轨外,其余各线均为50kg/m标准轨。驼峰峰高1.7m,溜放部分最大纵坡40,日均调车作业量为1500车。铁路左侧为白城站货场,货场内有1条货物线(货2),为50kg/m标准轨,货场外平行于铁路方向为辽北路,铁路右侧为棚户区。三、采用的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4、2012;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9、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10、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11、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12、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3、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2008;14、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15、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 10007-2006;16、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

5、08-2006;17、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四、桥址自然条件与工程地质状况1、地质状况工程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地层,各地层岩性分布范围及地层从上至下依次描述如下:(1) 杂填土(Q4ml):主要有碎石、炉渣、块石、砂及黏性土组成。部分地段为水泥地面,层厚0.8-2.8m。(2) 粉质粘土(Q4al+pi):黄褐色,软塑。层厚为1.9m,0=160kPa。(3) 细圆砾土(Q4al+pi):由结晶岩组成,亚圆形,一般粒径10-20mm,最大粒径60mm,充填20-30%混粒砂。稍密-中密。该层厚度为9.6-10.8m,0=400kPa。(4) 砾砂(Q4

6、al+pi):黄褐色,石英长石质,混粒,含少量角砾,中密。该层分布连续,钻入该层最大厚度为2.6m,钻探深度内未穿透该层,0=300kPa。2、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为11.5-11.8m,无腐蚀性。3、土的冻结深度与地震烈度 土的标准冻结深度2.0m。 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范围内无地震液化影响。五、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车速:30km/h(城市级次干路)2、荷载标准:铁路设计活载:“中活载”道路设计活载:公路级路面设计活载:BZZ-1003、机动车道竖曲线最小半径:R=700m4、非机动车道竖曲线最小半径:R=700m5、框构

7、桥净高:3.6m6、框构桥净宽:2-11.5m7、机动车道最大纵坡:5%8、机动车道路横坡:2%,非机动车道横坡:1%9、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10、道路结构使用年限:20年11、横断面布置:2(3.5m非机动车道+0.5m侧向宽+2*3.5m机动车道+0.5m侧向宽)六、设计内容(一)桥位确定根据白城站站场平面布置,并考虑站场过渡及其对运输的影响,桥位确定在平齐下行线K352+151处,与平齐铁路正交。(二)站场过渡工程 由于框构桥顶进施工时,穿越道岔区线路加固困难,需调整道岔位置,框构桥顶进完成后即恢复至既有状况,由此产生站场过渡工程。1、过渡工程 (1)161#道岔调整拆除161#

8、道岔,采用半径为400m的曲线代替。(2)155#道岔调整将既有(155#)号12号右开道岔更换为12号左开道岔,需拆除站台15m。 (3)新设163#道岔在137#号道岔曲股岔尾后插入新设163#12号右开道岔,与137#道岔间插入4.5m短轨。新设163#道岔岔尾曲股经半径为2000m的一对反向曲线与新设155#道岔连接。(4)149#、163#、113#道岔调整拆除149#、153#号道岔,采用线路替换,113#道岔开通直股并钩锁。(5)溜放线过渡由于驼峰溜放线与迂回线轨面高差较大,直接对其进行线路加固实施难度大,且不利于行车安全,本次设计考虑封锁溜放线,调车作业暂时利用迂回线采用调车机

9、平面作业,待框构桥施工结束后恢复溜放线作业。2、纵断面站场临时过渡期间,线路纵断面不做调整。线路改移部分与既有线路顺接即可。3、恢复工程线路加固拆除后,恢复既有站场平面与纵断。为缩短驼峰溜放线线路恢复时间,线路加固拆除后,既有溜放线左侧路肩干砌块石挡墙处拆除部分采用挡碴块恢复,挡碴块距离线路中心不得小于3.5m。(三)框构桥主体及附属工程1、框构桥主体 新建框构桥孔径为2-11.5m,框构桥全宽25.6m,净高3.6m,轴长为64.5m。 框构桥主体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渗等级不低于P8。框构桥现场预制,采用中继间法顶进就位,框构桥分为两段,第一段轴长为40.28m,第二段轴长24.

10、22m,第二段顶进前端设钢筋混凝土刃角及钢刃角。两段之间设一处中继间,第一段前端与分配梁处分别设置顶进装置,中继间处框构顶板及侧墙设钢板,与第二段框构桥主体采用10铆钉连接,为防止顶进过程中两段框构桥出现错牙,中继间处框构桥顶板、底板、侧墙及中墙设20cm剪力楔,间距2m。施工顺序为先顶进第二段,在跟进第一段的同时中继间处回镐,再顶进第二段,直至框构桥顶进就位,每次顶程不大于0.2m。工作坑设置在铁路左侧,工作坑距1道到发线线路中心4.0m处放坡,边坡坡度均为1:1,靠近铁路侧边坡挂网喷射C25细石混凝土防护。分配梁和滑板均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分配梁后设M10浆砌片石后背。2、线路加固框

11、构桥顶进期间,铁路线路采用I55c工字钢纵横梁加固,横梁间距0.8m,纵梁设C20混凝土支墩,平齐线线路采用P50 3-5-3吊轨梁加固线路,其他线路均采用P43 3-5-3吊轨梁加固线路,1道到发线左侧、道平齐上行线两侧,4道长白线左侧、7道走行线左侧以及迂回线右侧纵梁下设50cm50cm C20混凝土支点带。纵横梁线路加固期间列车限速45km/h。3、引道 引道里程以平齐下行线线路中心为基准GK0+000向两侧引出,左侧为负,右侧为正。铁路左侧引道纵坡为5.0%,与辽北路连接,铁路右侧引道纵坡为3.5%,与既有道路连接,引道起终里程GKO-111.03-GKO+206.44,全长317.4

12、7m。设计引道路面净宽23.8m,其中机动车道路面宽16.8m,两侧分别设3.5m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路面横坡2.0%,路面材料自上向下分别采用30cmC30混凝土、3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天然砂砾;非机动车道路面横坡1.0%,路面材料自上向下分别采用15cmC30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天然砂砾。路面横向每隔5m设一道缩缝,纵向沿道路中心设一道缩缝,采用热沥青油膏填塞。引道两侧设C20混凝土挡墙及帽石,帽石上设钢栏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设钢栏杆。4、附属工程框构桥两侧设钢栏杆及人行道板,人行道板下设电缆槽。桥上非道岔区域设钢筋混凝土桥枕。两段框构桥间设,挡墙与框构桥主

13、体之间及挡墙自身每隔15m设置一道3cm沉降缝,沉降缝均采用沥青木板填塞。因桥内净高为3.6m,故在桥两侧均设置限高防护架(专桥设(05)8184)和限高标志。5、防护工程(1)为保证框构顶进就位后砌筑挡墙不影响铁路路基稳定,在框构桥前后端两侧分别设置C25钢筋混凝土钻孔防护桩防护铁路路基,桩径1.0m,桩中心距为1.30m,设1道锚索,锚索采用2S15.2钢绞线,桩上设置C25钢筋混凝土冠梁,桩侧面基坑以上部分挂网喷射C25细石混凝土。(2)框构桥外缘距141#和145#道岔岔首6.7m,为缩短线路加固范围并防止框构桥顶进时侧天窗过大影响铁路路基稳定,需在第二段框构桥四平侧采用600mm单管

14、高压旋喷桩对路基进行固化。旋喷桩固化正式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进行旋喷试验,试验水灰比可采用1:1,根据试验检测结果,确定正式施工时采用的水灰比及旋喷灌浆压力值。旋喷桩固化过程中对铁路线路要进行全过程监测,并随时对轨道进行养护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为防止铁路右侧挡墙基础开挖时影响卫生所房屋基础稳定,需对该房屋采用钢轨桩防护,钢轨桩采用50kg/m钢轨,每根长6.25m,正倒布置,每延米13根。钢轨桩前边坡上堆码草袋防护。七、相关工程(一)给排水1、引道最低点与周边自然地面高差5m,框构桥及引道内雨水无法靠重力排入城市排水系统,须设置收集和提升装置。2、本段集水范围为GK0-112.4-GK

15、0+204.34新框构桥及引道汇水面积为0.88公顷,暴雨重现期选定为7年,降雨历时选定为10min,雨水设计流量为207.23L/S。3、新框构桥均采用偏沟式多蓖子雨水口排水方式,雨水口沿引道两侧布置两条d500mm钢筋混凝土管合入检查井后,变为d600mm钢筋混凝土管排入集水井(雨水泵站)中,由三台潜水排污泵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排至雨水泵房的出水井(泄压井)内,d600mm钢筋混凝土管排入辽北路的雨排水干管。4、雨水泵站设置在本工程引道里程GK0-25.1m处左侧,与引道边缘垂直距离为15m,雨水泵井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圆形沉井,内径为6m,深为9.68m,上部为砖造泵房。5、泵井内设三台潜水排污泵,型号为200WQ250-15-18.5,流量=250m/h,扬程为H=15m,功率N=18.5KW,两台水泵由液位浮球阀控制水泵运行,一台排污泵,为无人值守泵站。6、既有白城铁路污水泵房及污水井需移位新设,修建标准不低于既有标准,具体位置需由白阿工程建设指挥部、白城房产段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二)通信1、受新建框构桥影响,需割接排迁货场内直埋电缆和架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