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0647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内科学 第十八单元感染性心内膜炎十八、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常见致病微生物(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6)诊断标准(7)治疗措施(8)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按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常见感染部位是心脏瓣膜,也可以发生于腱索、心壁内膜。一、常见致病微生物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1.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2.急性IE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

2、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3.亚急性IE患者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较少见。4.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少见致病微生物。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IE主要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最易发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生物常见部位为异常血流下游的心内膜,可能与这些部位的压力下降和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高速射流冲击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容易引起感染,如二尖瓣反流束面对的左房壁、未闭动脉

3、导管分流束面对的肺动脉壁等处的内皮受损。在压力阶差小、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时较少发生。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心内膜的内皮受损,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于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形成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3.暂时性菌血症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粘膜创伤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循环中细菌如定居于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感染与否取决于:(1)发生菌血症的频繁程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2)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多,粘附性强,故为亚

4、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原因;大肠杆菌粘附性差,虽为常见菌血症,但极少导致心内膜炎。三、临床表现(重点)发生菌血症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菌血症后2周以内。1.发热亚急性者起病隐匿、有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热是SIE最常见的症状,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呈弛张性低热,一般39,午后和晚上较高。急性患者呈现败血症过程。心力衰竭发作常见。2.心脏杂音80%85%有心脏杂音,由基础心脏病和(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损害引起。急性者较慢性者更容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改变,或出现新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3.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已经较少见,可能由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

5、。(1)瘀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粘膜及睑结膜多见。(2)指和趾甲下裂片状出血。(3)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块,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4)Osler结节:为在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紫色痛性结节,亚急性者较常见。(5)Janeway损害:主要见于急性,在手掌和足底有直径14mm的出血红斑。4.动脉栓塞动脉栓塞常由赘生物破碎或脱落引起。栓塞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如脑、心脏、脾、肾、肠系膜。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右侧心内膜炎者常见肺循环栓塞。栓塞后可以在局部引起感染或脓肿。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1)脾肿大见于30%,病程6周患者。急性者少见。(2)贫血,有苍白

6、、无力和多汗,多为轻、中度贫血,亚急性者多见,主要因为感染对骨髓的抑制。(3)杵状指和趾。四、并发症1.心脏(1)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是瓣膜穿孔及腱索断裂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这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可以引起传导阻滞。(3)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所致,以主动脉瓣感染者多见。(4)化脓性心包炎。(5)心肌炎。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3.转移性脓肿:急性IE多见,亚急性者少见,常发生于肝、脾、骨骼和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1)脑栓塞占半数,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最易受累及。(2)脑细菌性动脉瘤

7、,除非破裂出血,多无症状。(3)脑出血,由于脑栓塞或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4)中毒性脑病,可有脑膜刺激征。(5)脑脓肿。(6)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后三者主要见于急性IE,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5.肾脏:多数患者有肾损害,包括:(1)肾栓塞和肾梗死。(2)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后者可致肾功能衰竭,常见于亚急性IE。(3)肾脓肿:不多见。(5)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五、辅助检查与诊断 1.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对未经抗生素治疗的亚急性者,应于第一天内间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三次。次日无细菌生长,再重复采血3次,开始用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

8、生素者,停药27日后再重复采血。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采血1020ml,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必要时采用特殊培养技术。2.超声心动图如果发现赘生物及瓣周并发症则为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有助于明确诊断。(1)经胸超声检查可诊断出50%75%的赘生物,经食管超声检查的敏感性高达95%以上,能探测出5mm的赘生物。但未发现赘生物时,不能除外IE。(2)还可以明确其他异常:如瓣膜病、先心病,以及心包积液等。赘生物10mm者,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大。3.诊断标准(重点)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制订了IE的诊断标准(1995年Duke标准)。(1).主要标准两次血培养阳性,且病

9、原菌完全一致。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2).次要标准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发热,体温38。(3)血管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淤点、Janeway损害。(4)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5)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标准。(6)超声心动图有IE的表现,但不符合主要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确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符合1项主要标准加3项次要标准;或符合5项次要标准。六、治疗措施1.抗生素治疗:这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1)经验性治疗:在病原微生物尚未培养出时采用急性SIE用萘夫西林静注或静滴,加氨苄

10、西林静注或静滴,或加庆大霉素;亚急性者按照常见的致病链球菌,选用以青霉素为主(320万400万U,每46小时1次),加用庆大霉素。一旦鉴定出致病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作相应调整。(2)已知致病菌微生物的治疗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等对青霉素敏感:首选青霉素1000万2000万U/d分次静滴)疗程至少4周。小于65岁,无肾功能衰竭或第八对脑神经损害或严重合并症时,可以青霉素加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如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可用万古霉素静滴15mg/kgd,分两次静滴,共4周。对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可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肠球菌性心内膜炎: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加庆大霉素静滴;效果不佳或不

11、能耐受时,改用万古霉素。疗程46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静滴,共46周;如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或无效者,用头孢唑林钠。仍然无效可用万古霉素46周。其他细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用氨苄西林,或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静滴。真菌感染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原则为:早期应用;剂量要足;疗程宜长;选用杀菌性抗生素;以静脉给药为主;当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亚急性者采用针对包括肠球菌在内的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已分离出病原体时,应根据致病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选择抗生素;应测定几种抗生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

12、菌浓度,作为选择抗生素的基础;联合用药可起协同杀菌效应,以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2.外科治疗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其适应证为:(1).严重瓣膜反流致心力衰竭;(2).真菌性心内膜炎;(3).虽然充分使用抗生素治疗但血培养持续阳性或反复发作;(4).虽适当抗生素治疗仍反复发作大动脉栓塞伴超声检查证实有赘生物(10mm);(5).主动脉瓣受累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或瓣环脓肿必须手术引流。七、预防有易患因素的患者在做手术或操作时予以预防感染的措施。(1)口腔、上呼吸道操作或手术者,应给予针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生素。(2)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统手术或操作者,应针对肠球菌用药。1.(2003年考题)急性感染性

13、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草绿色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淋球菌 D.肺炎球菌 E.肠球菌 答案:B 【答疑编号21180101】2.(2003年考题)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 A.免疫学检查 B.心电图检查 C.X线检查 D.血培养 E.常规生化检查 答案:D 【答疑编号21180102】3.女,30岁,持续发热2周,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贫血貌,胸骨左缘34肋间4/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伴震颤、脾肋下2cm,血培养两次阳性。入院后3天突感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多次,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合并急性心衰 B.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肺栓塞 C.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部

14、感染 D.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部感染 E.室间隔缺损合并支气管扩张症 答案:B 试题点评:该患者具备先心病史,症见发热,体征有贫血、心脏杂音、脾大,且血培养阳性,故可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应首先考虑急性肺栓塞,故应选B。 【答疑编号21180103】4.一位28岁的男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近半月来发热,T 38.3,右下睑结膜见一出血点,双肺无啰音,脾肋下可扪及边缘,双下肢皮肤少数紫癜。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白细胞75%,血小板150109/L。可能的诊断是 A.脾功能亢进 B.过敏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E 试题点评:该患者具备风心病史,症见发热,体征有贫血、心脏杂音、脾大,周围体征,且血像偏高而肺部无明显感染体征,可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答疑编号21180104】5.(2000年考题)女,28岁,发热半月,弛张热型,伴恶寒、关节痛。体检:皮肤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