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2062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批准编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 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申请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申 请 人:何敏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邮政编码:610075电 话:028传 真:028电子信箱:申请日期:2002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二年制一、基本情况研究课题名称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课题总经费12.65万元局拨经费万元匹配金额万元主题词灸法;神经性皮炎申报学科名称1针灸学代码1申报部门四川省卫生厅名称2代码2研究工作起止年月2003 年 10 月至 2004 年12 月所用实验室 一级 二级 三级 省部重点

2、国家重点实验动物设施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预期研究结果技术规范文本 教学光盘(录像带) 诊断技术 治疗技术 新设备 其他:课题组主要成员序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学位职称所在单位课题中的分工研究时间(月/年)签名何敏陈平总人数平均年龄男女高级中级初级其他院士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其他承担单位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单位性质123二、研究目标、设计方案1、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系统观察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及其操作的规范文本。(限60字以内)2、研究思路(工作假说)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

3、、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和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成年人多见。本病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郁平衡失调有关,特别是边缘系统紊乱有关。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有作者调查显示83.16%(84/101)患者属A型性格,持续性的心理压力或过分的身心紧张,往往有助于发病。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焦虑症或抑郁性神经症。其他主要诱因有神经精神因素(性情急躁,思虑过多,精神紧张,情绪忧郁,睡眠不佳及过度疲劳等),饮食因素(饮酒,辛辣食物及高蛋白食物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不良及便秘等),内分泌失调(如更年期),感染(疖、毛囊炎等),

4、毛织品(毛衣等),硬质衣领(衬衫),化学物质(镀、镍、铬表带,项链)等刺激有关。瘙痒不是诱发本病及形成苔癣样皮损的重要因素。搔抓可使瘙痒加重,瘙痒加重后越想搔抓,造成皮损越抓越厚,越厚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有关神经性皮炎的现代研究,国内唐续元等为了解神经性皮炎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曾对98例患者做了脑电图观察。检查结果:神经性皮炎患者脑电图变化大多数显示界限性异常和轻度异常脑电图。其脑电图异常率为622。经统计学处理远高于正常人群的异常率(274)(P001)。为了阐明神经性皮炎发生于脊椎病变有否内在联系,国内屠善庆等对30例本病患者做了检查。皮损在颈项部与上肢的23例做颈椎侧位片有异常

5、者18例(?83)。其中16例皮损分布在该颈椎有异常改变所在相应脊神经支配的皮肤上。皮损在下肢者8例做腰椎侧位片,有异常者6例(75),其中5例的皮损分布在腰椎有异常改变所在相应脊神经支配的皮肤上。此外,在20例健康者中,颈椎X线表现异常者仅7例(35)。两组脊椎异常相比Po01,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因此,作者推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发生,系由于脊椎病变致使相对应的脊神经营养功能发生某些障碍,造成其所支配的皮肤发生神经营养功能紊乱而发病。根据神经性皮炎治疗观察,普遍认为对患者进行说服教育以及避免“再刺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由此可见,精神因素在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中占主导地位。 刘仁山等对神经

6、性皮炎患者血清内-内啡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内啡肽在外周不具有致痒作用3。秦晓娟等对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内强啡肽含量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内强啡肽含量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明显差异4。故本病与生物化学、免疫、血液循环、神经体液等其他方面是否也存在着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治疗上看,多从心理方面首先让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程、解除精神紧张,限制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用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法止痒,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涂。口服抗组胺药物,应合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族。局部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溶液、涂膜剂,皮损苔藓样变显著者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封包。播散

7、性患者可用静脉封闭疗法,物理治疗方面可酌情选用紫外线治疗、磁疗、矿泉浴、氦氖激光皮损或穴位照射,二氧化碳激光扩散光束局部理疗照射,或烧灼治疗,液氮冷冻疗法,浅层X线照射,放射性核素32磷、90锶局部敷贴疗法。但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不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而且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多毛、感染等副作用。故其治疗应在中医中药、针灸或中西医结合领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可靠的治疗手段。本病因其皮损如牛项之皮,中医称为“牛皮癣”,又因其好发于颈部,称为“摄领疮”、“钮扣风”,如云:“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是衣领楷所作,故名摄领疮也。”有的因其顽固难治 ,叫“顽癣”。隋代诸病源候

8、论摄领疮候根据病发部位,首次提出了“摄领疮”病名。宋代圣济总录诸癣疮则提出“牛皮癣”病名。明代外科正宗顽癣从其外观形态又作了进一步描述:“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清代外科大成和医宗金鉴不仅对本病症状有了进一步描述,而且指出其病因不外风热湿虫四者,治疗上主张内外结合,并制定了一些内服外涂的方药,至今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在病因病机方面,祖国医学任为,情志不遂,风邪侵扰,以致营血失和,经脉失疏为其主要病因病机特点,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为本病病机特点。治疗则以辩证论治为主。综合众多医家报道,目前中医针灸辩证论治神经性皮炎,方法多样,显示了祖国医学在

9、此领域的优势,但是,综合分析各家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诊疗标准不尽统一,甚至有的欠准确,欠客观定量化,有许多仍为定性的描述,以至于众多治法孰忧孰劣无法比较,难于判定,更不便推广使用特别是有关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的基础研究甚少。因此,充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制定和采取严格、客观的诊疗标准,规范、优选治疗手段,进行系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乃是今后研究本病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1)基于科学规范的科研设计,并进行临床研究,对于全面、合理、客观地评价神经性皮炎的各种治疗方法,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势在必行;神经性皮炎是青壮年常见病和难治病,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2)为神经性皮炎提

10、供一种客观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可弥补目前治疗的空白; (3)我们以往的初步临床观察表明,采用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较满意的疗效。但该技术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规范杨氏贴棉灸的操作规程,并采用现代医学研究的科研设计原理和方法,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禁忌症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规范的、客观研究和评价。系统完善该种治疗方法,并确定其临床疗效,使其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法,向社会推广。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设计方案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病例的选择 3.1.1.1 西医诊断标准与分型 遵照200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

11、生部孙传兴主编的第二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的神经性皮炎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并参考1994年6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的诊断及分型方法2特制定标准如下: 诊断标准:A临床上分类:(一)。局限性神经性皮炎1 好发于颈、肘、骶、眼睑处。2 开始先觉局部瘙痒,后出现群集粟粒至米粒大扁平丘疹,表现光滑发亮,丘疹呈淡褐色,久之发展成苔藓样斑块。(二)。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皮疹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好发于头、肘窝、腰等处。B瘙痒剧烈,夜间尤甚,C慢性病程,愈后易复发。D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

12、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呈纤维化。3.1.1.2 中医辨证分型本病主因七情内伤,风邪侵扰,以致营血失活,经脉失疏所致。综合临床见证分为以下几种: 风邪蕴阻证:皮损初起为丘疹,迅速融合为红色斑片,高出皮肤,大小不等,表面粗糙,可见抓痕及血痂,自觉瘙痒。兼见口干渴饮,心烦不宁,睡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血热生风证:皮损浸润肥厚,状如牛领之皮,剧痒,数年不愈。 虚生风证:久病皮损不退,日渐加重,以致局部皮肤肥厚,表面干燥有鳞屑,剧痒,舌质淡,苔薄,脉细。 主编:张信江,张合恩 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年6月1

13、日 第一版 3.1.1.3 试验病例标准 (1).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可作为试验病例。 年龄在1860岁之间。近2周内无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物史,1周内无外用此类药物史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见附件)。 (2). 排除标准 年龄60岁者或年龄18岁者; 病灶在会阴部者;有全身或接触性药物过敏史者;皮损局部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者 有严重内分泌、心血管、血液、肝肾等系统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3).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资料不全者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治疗者。3.1.2 观察方法 3.1.2.1 病例分组 (1). 病例数估算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方法,根据计数资料试验单位估计推算本试验的病例数(n),n(UU)2(11/k)P(1P)/(PePc)2(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P145)Pe为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愈显率87,Pc为对照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愈显率72。经计算:n124考虑到失访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