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2057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乙卷)24.自启继承禹王位始,王位世袭制下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发生改变,即以血缘亲疏为基础,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 D.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25.下图是汉朝时期一些画像砖中出现的或与农业有关的耕作资料。这些技术的出现( )A.促进了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 B.表明汉朝精耕细作技术南移C.彻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D.有助于汉朝社会经济的进步26.宋朝城市说书人的底本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既有篇幅较长的“讲史”,

2、也有短篇的“小说”。这种现象的出现 ( )A.体现了理学的积极影响 B.表明传统小说走向成熟C.反映了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 D.说明了市民阶层占据为社会主体27.明初明太祖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委任权臣,上下蒙蔽”,导致元朝灭亡,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1378)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做法A.为废除丞相制度创造了条件 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C.意在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 D.表明丞相削弱了皇权28.从1853年起,洋行贩运福建的茶叶出口日增,特别是自1864 年至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1881年出口量高达9

3、0万担,这时期洋行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福建洋行茶叶贸易的发展( )A.促进了茶叶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B.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C.刺激了福建近代制造业的产生 D.说明洋行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宰29.“主义”的泛滥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化为多数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对此,有人批判道:“西方各种主义、学说输人,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人无异。”这种现象的出现( )A.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最终导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C.为国民大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D.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了阻力30.1937年10月9日,抗战刊登一篇题为“心劳日拙”的报道

4、,嘲讽日本的欺骗宣传黔驴技穷。文章以讽刺的口吻写到“日本正派了好几个“舌人赴欧美宣传,以为又可以大大欺骗一-番,不料美国总统罗斯福-鸣惊人,发表演说痛斥横行违法的国家”。这说明( )A.中国抗战得到欧美国家广泛支持 B.中国媒体积极塑造抗战正义形象C.日本利用欺骗宣传谋取国际同情 D.抗战报道树立国人必胜信心31.“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据此可知( )A.中国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西方现代化之路B.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加人社会主义阵营C.三大改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立D.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

5、党自创理论实践表现32.智者们认为“自然”与“人定法”的对立是可以消除的,消除的途径是人定法的制定应当根据理性、自然,立足于人的本性。因此,智者们并不一味反对法律(人定法),也冷静地思考“公民不得违背他们所在国家的法律,同样是正义的要求”。由此可知智者学派主张( )A.法律应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尺度 B.一切法律的约束力都是相对的C.解释法律起源但不评估法律价值 D.每个人的道德标准毋需强求- -律33.阎照祥指出,英国内阁对其政策和法令“集体负责”,一旦它在大选中失利,便被迫践行“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原则自动辞职,并由其政治对手上台执政。基于其自身体会,保守党领袖狄斯累利在一-次谈话中说:“

6、我相信,没有政党,代议制政府难以存在。”这主要表明英国( )A.首相通过代议制政府掌握行政权 B.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获得立法权C.政党竞争使代议制政府良性运行 D.执政党反对党之争造成政治混乱34.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说:“欧洲的饥饿与混乱之苦与俄国人无关;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这一-计划就是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这些认识( )A.宣告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启动 B.是以“冷战思维”观察国际事务C.说明美国是“冷战”的主要推手 D.反映了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中心35.三次产业革命促成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飞跃,在国际贸易亟待增长的过程

7、中,布雷顿森林体系适时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资本向全球扩张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国际贸易规模和水平将再一次扩大,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加速形成。材料旨在说明( )A.生产力发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更新 B.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国际贸易发展C.货币体系更新将与全球化同步到来 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被新体系取代4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 了适应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为了扩大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用全国统一的标准选拔各级官吏,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源自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士人治国的强烈需求

8、。隋朝创建科举制初始,考试从形式到内客既有鲜明的制度创新性,又有显著的文化继承性;以综合素质考核为主,考试和荐举并举,科目设置比较全面,根据专业需要采取与各科相适应的方式;具有厚重的儒家文化特色,重孝重德,重礼重义,重点突出,各有侧重,符合政治用人的一贯标准。隋朝实行的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体系。摘编自何宗海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及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材料二 清帝 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断然宣布“废科举”:“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着即 自丙午(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

9、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的“废科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震荡的烈度足以撼动清朝根基。清朝人都知道,这次“变法”,不但变了清朝的“祖宗之法”,还变了汉唐以降历朝历代的“千年大法”。摘编自李天纲1905年:科举制的幻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科举制产生的条件,并概括科举制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5 分)4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恩格斯指出:“由于交通 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

10、地形成了世界市场。”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指相对于本国市场而言的全球性市场,世界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全球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摘编自刘勇、姜彦杨近年来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研究述论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12分)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前 594年,鲁国率先打破延续了几千年的以井田制为基础的财政制度,实行“履亩而税”,即按实际耕种的

11、土地面积征课赋税,这即是被当时孔夫子所不齿的初税亩。初税亩这一项财政制度改革,不仅在于大大地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因为国家向井田之外的私垦土地征了税,就从法律上承认了私垦土地的合法性,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而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辟了道路。摘编自刘孝诚开天辟地“初税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初税亩产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税亩的影响。(7 分)4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印度在公元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泊岸南亚次大陆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利用

12、印度内部宗教矛盾,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挑拨离间,从中渔利。1947 年3月蒙巴顿勋爵出任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6月3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之后印巴两国围绕印度河水源、克什米尔领土等问题不断爆发冲突。陆吉明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材料二 巴基斯坦独 立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西巴,他们采取了排斥、盘剥东巴的策略。1970年东巴问题一经产生,印度方面就高度敏感,很快支持流亡的东巴人民联盟成员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作为巴基斯坦的盟友,处于战略收缩状态的美国对印巴双方都采取了限制措施:而苏联则积极为以印度为基地的东巴游击队提供支持。1972年1月10日,孟加拉人

13、民共和国成立,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摘编自刘帅1971年印巴冲突和冷战背景下的大国角逐(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印巴冲突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印巴冲突的影响。(9 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吴宪,字陶民,1893年11月出生于福建福州。1911 年,作为第三批庚款留学生赴美学习,年18岁。1919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20 年回国,在初创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职。受当时民族复兴思潮的影响,吴宪认为,膳食影响着国民体质精神,也就影响着民族强弱之势,由中国又联想到亚洲各

14、民族的体格与国力弱小之相关。因此,吴宪提出改良膳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一条道路。关于如何改良国民膳食营养问题,吴宪在营养概论中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多用青菜,多用鸡蛋,多用豆类食物,多用粗米粗面,多用羊乳,以及改良烹调方法。大体就是采用西方营养饮食观念,添加营养物来改良中国食物。.像实验室与社会的差距一样,吴宪这样医国之肌体的科学家却没有企盼到立竿见影的民族复兴。营养学研究的成果在广大的乡村却难以有效推广,改良膳食道路在现实情况下也任重道远。摘编自蒋凌南“改良膳食乃复兴民族之一策”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的营养科学救国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宪的民族复兴思想及其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论吴宪营养科学救国论的结果及影响。(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