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03285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通用5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1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三个这次外出学习的时机,为期一周的时间,培训虽短,但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而最可贵的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思路形式,把最精华的方法以讲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在这次讲课磨课过程中,首先要感谢二年组的老师们积极地配合,才使得讲课顺利完成,然后最要感谢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听我们三个讲三节课,讲完课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评课,而且敖姐的工作很忙,但就在这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遍一遍的给我们修改,如此往复的坚持了5天,听了将近20节重复的课,可见敖姐内心被我们折磨的估计也快崩溃了,从导课,到课件的修改

2、,再到亲身示范朗读,纠正评价性的语言以及最后对我们的鼓励这些细节问题,终于把我的课修改成形了,特别感动,再次谢谢敖姐,在这次磨课讲课中增强了自我的教育教学才能,使我认清了自身缺乏,就此我对小猴子下山这节课谈谈体会:小猴子下山是一那么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知识程度和承受才能,通过以动作示词义,再适时提出质疑:“为什么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问题。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比划出来的动作,对词义理解得透彻一些。评价语言过于平淡,好的评价语言应该是针对学生所做出的最

3、有效的评价,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好”、“你真棒”。在评价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和语言标准,引导他们说好语文,用好语文。在课堂中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我太急于求成,无视了大多数孩子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们觉得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更多自由考虑的时间,而不是牵着他们走。总之,透过这次学习和讲课,我收获了知识、经历与感悟,在理论知识和理论技能方面都有了进步,明确了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培训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进一步进步,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教学。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2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是一篇兴趣性很强

4、的课文,共有无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来有看见了桃子、西瓜、兔子,见一个,就扔下这个去抓另一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假如三心二意,就将会一事无成了。本课的生字很有特点,大局部都是动作,在教学时,我把课文和生字结合在一起教学。重点在抱、扛、扔、捧、追等字上。片段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理解动词的特点:1质疑不会读的字。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5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这些动作可以换过

5、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通过音、形、义等方式的学习和朗读,孩子们根本可以理解生字的意思,最后问动作是否可以换过来,让他们把这几个生字理清楚,认明白。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在游戏中做一做、读一读学习生字。在细读课文的环节,我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展词句的训练。如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在教学中我问孩子:假如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快乐“非常快乐”就是生:特别快乐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事物的得意。同样的,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

6、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非常好。在理解了这几个词语后,我又问:小猴子把曾经喜欢的桃子、西瓜都扔掉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小猴子的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见一个就喜欢一个,而原来的那个就直接被扔掉了。本节课,我依托文本,结合课文进展字词句的训练,关注语言的开展,让学生能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以致用。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3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的应该稍低一些,并更多地拓展语用点。所以,我将本课时的目的设置为:1、会认“猴、结

7、、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生字。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3、理解故事内容,能看着插图根本完好地说出故事框架。在备课的过程中,让我最纠结的莫过于对于识字环节。识字环节主要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拟适宜?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加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其中“掰、扛”随文。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非常乐于表演。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试教的时候,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在本课中,我设

8、置了以下环节: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平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去障碍游戏、边做动作边读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2、读准多音字。我把孩子平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中孩子的认字才能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乐于参与。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展词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再说一说。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么才能把事物写详细写形象

9、。在评课的过程,在与同伴、导师交流过后,我发现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所欠缺。在精读第一自然的教学中,“请你读出小猴子非常快乐的语气”,这个要求比拟僵硬,不能带动起孩子们的真实感受。除了指导朗读外,我认为我的识字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敏一些,不需要集中识字,直接进入随文识字,孩子们更快地接触到课文,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效率更高。我们一定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4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粗浅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在老

10、师的启发下,运用积累过的词语对简单的段式进展仿说仿写练习。鉴于孩子的学情特点,我将字词训练、词语运用、仿说仿写做为读文根底上的重点目的。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结合本班孩子实际,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平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捉迷藏游戏、给字分组、做动作猜字举卡片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2.读准多音字,读通长句子。我把孩子平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读好长句子的训练中孩子的认字读句

11、才能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游行使孩子乐于参与。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孩子们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学习生字。在细读环节中,我充分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展词句训练。1.在二读课文的根底上,我以给句式填空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表达、总结才能。通过同桌互动,每个孩子都进展了语言训练,进步口语交际才能。2.抓住文章中准确的动词,进展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练习。通过举例子,学习动词的使用,感受用词的准确。并将动词的运用迁移到日常中常见的事物上,培养孩子词语运用才能。本环节是刚刚学习生字的一个有效的延伸。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展词

12、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到课文中运用不同的词语写出事物的得意。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样才能把事物写详细写形象。课堂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找出把事物写得意的词语,并通过反复的读,体会用词,练习有感情朗读。4.我从小猴子的三次“扔”入手,引导孩子总结小猴子三心二意的特点,并在孩子劝说小猴子的过程中,明白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劝说的过程中,进步口语表达才能。仿写,又将本节课的字词句训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分析p 句式后,我要求孩子能用上本节课积累的量词、表示得意的词和动词,进展段式的仿写练习。为了降低难度,我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又给孩子图片,为

13、孩子提供仿写的环境。由于日常我重视对孩子读写结合的训练,孩子们能根据句式进展仿写,用上积累的词语。孩子结合以往的知识经历和课堂中的收获,写出小猴子来到草莓地、苹果树、小河边、松树林、樱桃树下等不同的地方,大局部同学能用上积累过的词语。总之,本节课老师可以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扎实地进展字词句的各项训练,在训练中关注孩子的语言开展,符合孩子认知程度与开展的需要。也能通过课件,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激发孩子兴趣。在孩子读的环节中,形式的多样性还应该凸显,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读中,做到每次训练后都应以读收尾,以读促讲,让孩子通过反复的有梯度的读书,稳固词句训练的效果,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从文本中来,回

14、文本中去,在文本的解读中学习、积累、运用。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5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自读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的应该稍低一些。我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假如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个目的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拟适宜?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

15、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以后,我直接出示了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图片,以问题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在小猴子扔玉米摘桃子这一段,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猴子,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猴子,你为什么要把玉米扔掉呢?”有的孩子就说:“小猴子本来就喜欢吃桃子,不爱吃玉米,”我顺势又问:“既然小猴子爱吃桃子,那么小猴子最后把桃子带回家了吗?”其实,小猴子扔掉手中的东西,不是因为爱吃不爱吃,而是因为见一样喜欢一样。可惜的是,自己历练不够,没能引领孩子深化到文本中去。小猴子懊恼地空着手回家,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呢?从课堂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我设计的这个问题有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改成我的陈述,“小猴子空着手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向妈妈说了,猴妈妈对小猴说:孩子,你见一样扔一样,怎么能把东西带回来呢?做什么事都要专一,只有这样你才不会空手回家。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说明天自己再一次下山。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口头续编故事,也许会更好一些。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