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0211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王清华摘要: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统计技术的应用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统计过程控制Abstract:Enterprisequsalitymanagementistotalqualitymanagement.Allthedepartmentsandstaffar

2、eofonemind,andcombiningprofessionalskills,management,statistics,andmentalityeducationtogethertoestablishthecompletequalitysystemwhichincludesresearch,design,manufacture,andservice.Thatwilluseourhumanresource,materialresource,financialrecourse,andinformationefficientlytoprovidetheproductsandserviceth

3、atreachtherequirementsandcustomersanticipation.Thestatisticstechnologywillbesignificanttothepracticeoftotalqualitymanagement.KeyWord:QualityManagementTotalQualityManagementStatisticsTechnology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属质量因素,可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而

4、言,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水平。企业质量的好坏是通过实施质量管理来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由此可知,质量高则满足要求的程度就高,质量它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质量将会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十一世纪将是质量世纪,谁拥有最好的质量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面对现实,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的角逐和较量,归根到底就是比质量的高低优劣。质量是人类聪明智慧结果所在,质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内容。一、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思想多年来,基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质量管理领域,形成了一

5、些有影响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吸纳了当代国际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理念,结合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用高度概括又易于理解的语言,总结为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如果组织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组织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成组织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的沟通,通过采取改

6、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顾客满意,创造竞争优势,组织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不仅要考虑顾客当前的需求,还应了解顾客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2. 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体现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以及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时刻关注组织经营的国内外环境,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的蓝图。

7、质量方针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与组织的宗旨相一致。为了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身体力行,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识别影响质量的所有过程,并管理这些过程,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3.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全体员工是每个组织的根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组织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还有赖于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应赋予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能力,发挥员工的革新和创新精神;共享

8、知识和经验,积极寻求增长知识和经验的机遇,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才会给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4. 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通过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即认为是过程。组织为了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时,应识别和确定所需要的过程,确定可预测的结果,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识别过程与组织职能之间的接口和联系,明确规定管理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识别过程的内部和外部顾客,在设计过程时还应考

9、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投入资源、培训、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这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5.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管理的系统方法包括了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过程及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明确职责和资源需求,确立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以测量现行过程的有效性,防止不合格,寻找改进机会,确立改进方向,实施改进,监控改进效果,评价结果,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后续措施等。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建立新体系,也可用

10、于改进现行的体系。这种方法不仅可提高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还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最终导致顾客满意和使组织获得成功。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持续改进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是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持续满足顾客要求、增加效益、追求持续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活动。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等,持续改进本身也是过程,应该作为过程进行管理。持续改进应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实施和评价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它纳入文件等活动,其实质也是一种PDCA的循环,从策划、计划开始,执行和检查效果,直至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将它纳入改进成果加以巩固

11、。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成功的结果取决于活动实施之前的精心策划和正确决策。决策的依据应采用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分析或依据信息做出判断是一种良好的决策方法。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时,可借助于其他辅助手段。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把供方、协作方、合作方都看做是组织经营战略同盟中的合作伙伴,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可以优化成本和资源,有利于组织和供方共同得到利益。二、统计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Q,

12、是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满足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SPC目前已成为生产过程中控制稳定产出的主要工具之一。有效的实施、应用SPC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在发生问题之前,消除问题或降低问题带来的损失。统计过程控制将生产线的检验结果带入统计分析的手法,及时发现并排除造成过程不稳定的因子,把生产制造的数据套入常态分配原理,预估不良品的产出机率,了解产品潜藏的变异,而采取管理预防措施以提升过程能力。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一种避免浪费,不生产废品的预防策略,发挥质

13、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工人的共同作用,实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稳定的生产过程会带来质量上的飞跃。统计过程控制图用于记录与质量有关的工序参数或不同时间的产品参数,使用工序能力指数来表明工序可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无差错生产。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常规休哈特控制图列表如下: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均值-极差控制图x-R控制图计量值正态分布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R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XmedR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Rs控制图计件值二项分布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n控制图计点值泊松分布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控制图

14、缺陷数控制图C控制图1. 各种控制图的用途:1)X一R控制图:对于计量值数据而言,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控制图。它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布的分散情况或变异度的变化,而X一R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分布的变化。2)x一S控制图与x一R图相似,只是用标准差图(s图)代替极差图(R图)而已。极差计算简便,故R图得到广泛应用,但当样本大小n10,这时应用极差估计总体标准差。3)Xmed一R控制图与X一R图也很相似,只是用中位数图(Xmed图)代替均值图(X图)。所谓中位数即指在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列中

15、居中的数。例如,在以下数列中2、3、7、13、18,中位数为7。又如,在以下数列中2、3、7、9、13、18,共有偶数个数据。这时中位数规定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在本例即(7+9)/2=8。由于中位数的计算比均值简单,所以多用于现场需要把测定数据直接记入控制图进行控制的场合,这时为了简便,当然规定为奇数个数据。4)X一Rs控制图,多用于下列场合: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取样费时、昂贵的场合;以及如化工等过程,样品均匀,多抽样也无太大意义的场合。由于它不像前三种控制图那样能取得较多的信息,所以它判断过程变化的灵敏度要差一些。5)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值质量指标的场合。在根据多种检查项目总合起来确定不合格品率的情况,当控制图显示异常后难以找出异常的原因。因此,使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常见的不良率有不合格品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等。6)Pn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数的场合。设n为样本大小,p为不合格品率。所以取pn作为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的简记记号。由于计算不合格品率需进行除法,比较麻烦,所以在样本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用此图比校方便。7)c控制图: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