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9986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故事新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汉语言文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引言5一、故事新编的传统文化之维5(一)选取故事题材的传统文化之维5(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方式一反惯常思路6(三)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再改编6二、故事新编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反抗7(一)继承并升华了鲁迅文学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基本立场7(二)借传统文化揭示中国当下民族的劣根性问题7(三)从传统中寻找民族问题是故事新编的反抗精髓8三、故事新编阐释传统文化的思路分析9(一)对传统文化故事赋予新的意涵9(二)寻找最佳的批判视角以及批判对象9(三)要给予读者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启示10四、故事新编启迪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1(一)辩证分析、慎重对待11(二)批判继承、全面分析11(三)批判合理、入木三分

2、12五、结语13参考文献14摘 要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具深刻洞察力的文学家。鲁迅的故事新编穿梭于历史和神话之中,不断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故事新编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新颖的角度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符合鲁迅一贯的批判中国文化所运用的新颖性、独特性的批判思路。故事新编一共八篇短篇小说,一部分取材于我国的神话传说,另一部分取材于历史事实。无论故事新编的哪一部分的短篇小说的内容,都在或多或少地阐释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中国传统文化;阐释引言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在长久的文化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

3、现代人看来既有糟粕部分、也有精华部分。鲁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具批判性的文学家来说,其对历史与现实都具有独特的认识。尤其是批判我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基点。故事新编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故事新编是由八篇短篇小说所构成,每一部短篇小说都是鲁迅在为某一种传统文化作独特的阐释与批判。这也是这部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始终彪炳青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一、故事新编的传统文化之维(一)选取故事题材的传统文化之维传统文化是在一个民族长久的共同生活之中所形成的、对这个民族的心理特征行动特性只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文化。这种文化对这个民族来讲,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4、,往往成为这个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前已述及,故事新编是由八篇短篇小说构成,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这八部短篇小说分别属于神话题材、传说题材与历史题材,无论哪一部题材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这八篇小说所涉及的内容,鲁迅先生站在现代思想立场之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进行再叙述,再评价,并在这种再叙述、再评价之中巧妙地渗入了自己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思考和批判。其中,补天这部短篇小说借助女娲补天的形象来阐释五四精神所具有的那种大无畏、敢于打破一切传统的糟粕文化精神,女娲的形象更具有一种救万民于水

5、火的大无畏的特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契合了五四精神的实质。出关讲得更是关于老子骑青牛出关的历史事实,鲁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向老子出关所具有的“关”的含义进行发问。这个“关”对于中国人个体来讲是什么含义、对一个民族来讲又具有什么样的含义,这些都是鲁迅先生极大关注的问题。其他几个短篇小说,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的关注角度。综上所述,从故事的取材上来说,鲁迅也是很好的切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实质。(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方式一反惯常思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鲁迅所有文学作品的一个总体出发点。尝试着揭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劣根性,也是鲁迅的作品的主要宗旨。故事新编作为鲁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

6、力作,不但整体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幽默和洒脱,而且继续继承了鲁迅批判中国社会现实的角度的新颖性,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总是一针见血、令人醒目。故事新篇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批判的特点之上,建构了独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批判思路。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最具亮点的是采薇,通过对两个在历史上被普遍称为大忠臣的人物伯夷与叔华的新一种角度的历史批判。鲁迅逐渐地剥离了伯夷与叔华的虚伪的面纱,揭示了两人背后的历史面目。鲁迅通过伯夷与叔华的故事新编,对“骨气”、“忠诚”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阐释,鲁迅用自己怀疑否定的眼光剥落掉伯夷、叔华神圣的外衣,准确地还原了他们精神的无价性。鲁迅在这篇作品

7、中展示了中国人善于转嫁矛盾、以及避重就轻、苟且偷生的民族劣根性。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角度是最具有新颖性与吸引力的。鲁迅通过铸剑显示了眉间尺为父报仇由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最后达到毅然地、真正地为父报仇的结果。通过铸剑鲁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性的极端,以及人在面临绝境时所具有的人性倾向。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铸剑还是采薇,都是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故事的建构,通过对传统历史的一种建构,鲁迅达到了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弱点的批判目的。这也是故事新编在中国文学批判历史上始终受到文学界以及社会学界极大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故事新编的批判的角度以及新颖性,也是从另一方面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三)对传统

8、文化故事的再改编毋庸置疑,故事新编是在传统文化故事的基础之上来进行阐述与表达的,故事新编多数是“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神话、传说及历史的传统文化故事的改造,鲁迅先生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鲁迅先生把握住了某种批判的规律,对其进行更深刻的改编。在故事新编之中,鲁迅先生所建造的这八部短篇小说,都是拿传统故事来改编的,但是他又在传统故事的改编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含义阐述,由此又对其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文化故事都有一定的模型,在大家口耳相传的过程之中,传统文化是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底蕴,这种传统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故事的精髓。故事新编这八部短篇小说,在这个基础上对其的含义

9、进行了新的阐释。传统文化故事经由鲁迅先生的改造与创新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的认识了传统文化故事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发展作出了更高的文学贡献。对故事新编文学认识应当建立在鲁迅先生是在传统文化故事的基础之上,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只不过其观点又是在建立在更新颖与独特的根基之上。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的特点在于在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的基础之上,对这个故事所记载的人物及事件进行另一个角度的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传统文化故事的基础之上,又对其观点进行更深刻的表达,让读者换一种思路来认识传统文化故事,是鲁迅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二、故事新编实则

10、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反抗(一)继承并升华了鲁迅文学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基本立场鲁迅先生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人以不一样的声音。大多数品读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读者,都能够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之中,读到一种反抗的精神存在。在他的很多篇作品中,都可以或多或少、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抗的色彩与基调。这是鲁迅文学作品给读者一贯的基本的思路,这也是鲁迅文学作品长久地保持生命力的秘密所在。故事新编仍然以其犀利的观点,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角度认识,这种认识可以说从根本上继承了鲁迅对于文学批评的基本态度,尤其是鲁迅对于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了另一种角度的讽刺。但文学界我们

11、经常谈到鲁迅精神如何,那么实际上就讲究的鲁迅精神的一种反抗精髓所在。在故事新编的八部短篇小说中,鲁迅以大气磅礴的批判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以及中国国民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精神缺失。这就是鲁迅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也是鲁迅留给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刻的另一种思考。故事新编从一定程度上,升华了鲁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鲁迅文学造诣的更进一步精深。总的来看,故事新编并没有脱离鲁迅文学作品一贯的风格,鲁迅风格在故事新编的字里行间处处体现,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反抗精神,也在故事新编之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展现。鲁迅的这种文学反抗精神,一直贯穿于他创作的一生,更贯穿于他对中

12、国文化问题认识的这种反常规思路。(二)借传统文化揭示中国当下民族的劣根性问题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长久的历史共同生活之中形成,对这个民族所形成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形成了共同享有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以及民族行动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事新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更是鲁迅为了揭示,当下中华民族所具有一些劣根性,这种劣根性深深地扎根在了中华民族的成长过程之中。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外交困的年代,在国际上,中华民族没有立足之地,在国内中华民族民不聊生。内战频仍以及内部动乱,时刻导致着中华民族处于岌岌可危的处境。故事新编在这样的

13、时代背景之下横空出世,更是对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这种历史灾难的传统文化思考。从传统文化之中,寻找中华民族的弊端,是鲁迅一贯的创作思路,有必要指出,鲁迅在我国文学历史上的这种文学批判的地位,是为了更好的揭示,中华民族所遭遇的一些历史灾难,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鲁迅文学批评的视角也更加独特,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之中,我们往往能够读到他对于中华民族的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那种敢于反抗并勇于反抗的精神。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之中,我们似乎读到的是鲁迅,对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这种历史灾难更深刻的劣根性思考,也就是说从根上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都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这一系列的民族灾难。故事新编的这种一反常态的文学批判思

14、路,揭示了真正的导致了我国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这种劣根性的根源。 (三)从传统中寻找民族问题是故事新编的反抗精髓同其他的有志之士一样,鲁迅也是在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历史灾难,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与其他同时代文学作者不同的是鲁迅所具有的这种思考往往是在传统之中寻找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特质。这是鲁迅文学作品与其他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之一,也是鲁迅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补天、采薇、理天等都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改编,达到了文学批判的另一种高度,实质上也是鲁迅文学作品,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揭示之中,找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糟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鲁迅所改编的这些历史传统文化故事在大多数人看

15、来不具有糟粕性,鲁迅一反常态地把这些,不具有历史糟粕性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改装。其对中华民族认识的另一个角度,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历史灾难的那种民族厚重感。民族劣根性在鲁迅的文学批判作品当中,得到了毫无保留的展现,这也是鲁迅文学作品生命力长青所在的根本原因。尽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民族劣根性一直深深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这种长久的发展过程之中,但是从传统文化批判的角度来更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这种民族劣根性,是鲁迅文学作品创作的精神。通过文学批判展示民族劣根,是鲁迅文学作品真正的生命线所在。三、故事新编阐释传统文化的思路分析(一)对传统文化故事赋予新的意涵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讲,每一个民族都会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故事,而这个传统文化故事往往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这些传统文化故事,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以及评价标准。在故事新编中,所构成的八篇短篇小说,都有传统文化故事的原型。从这个角度来讲,鲁迅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故事进行进一步发掘,赋予其新的含义。首先,这些传统文化故事都是人民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一般读者看来都不会太陌生,但是,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