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99815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中学初中部为例摘要:为减少乡镇中学体育弱势群体数量,提高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弱势学生参与运动的质量,增强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论文主要以调查法对中学初中部体育弱势群体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该群体运动参与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帮助该群体转化成正常群体,同时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师面对此类问题时提供参考。关键词:市中学初中部;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现状1.研究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学生因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造成了这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技能较差、身体素质等方面发展明

2、显处于劣势。他们难以完成正常的体育学习任务,在体育考核中达不到合格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一部分学生我们称之为体育弱势群体。根据近些年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所以解决该群体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在查阅一些有关体育弱势群体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中学任教经历,通过界定体育弱势群体,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体育参与情况,找出问题的成因并寻求对策,为减少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数量、促进其向健康群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数据。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中学初中部的全体弱势群体学生,具体数量请参见表2.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研究法通过期刊、报

3、纸和网络收集有关体育弱势群体有关资料,为本研究拓宽视野。2.2.2 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中学初中部正常群体学生320人,通过一定的标准(参见3.1.1)选定体育弱势群体学生68人,发放调查问卷(具体问卷内容请参见附件1),具体回收情况见表1。其中以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正常学生(抽取30人)的信度系数为r =0.93(P0.05),弱势学生(抽取30人)的信度系数为r =0.91(P0.05)。表1 正常群体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初一初二初三总计男女男女男女发放494056705055320回收484055694855315回收%97.9610098.2198.579610098.44表2

4、弱势群体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初一初二初三总计男女男女男女发放121018168468回收121018168468回收%1001001001001001001002.2.3个案研究法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案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检验解决策略的可行性。2.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数据处理。2.2.5 理论分析法以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3.结果与分析3.1 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情况分析3.1.1 体育弱势群体的界定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学生,本文判定为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简称弱势学生,正常群体学生简称正常学生)。(1)身体形态:这类学生身体偏胖或者偏

5、瘦,在体育学习中比较吃力。不能完成或者部分不能完成运动技术的学习。(2)体育成绩:在体育考核中有的学生只能达到十几分甚至几分。还有个别学生考零分的现象。(3)学习态度:学习体育技术时不够认真,逃避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1.1 学生参加体育课情况表3 学生参加体育课情况正常群体弱势群体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喜欢上体育课42.67516.3361.7635.292.95喜欢与同伴一起学习上课64.67314.3360.2930.888.82喜欢学一两项体育技术55.33368.6748.5341.1810.29当学习体育遇到困难时你会放弃8.3

6、328.676364.717.6517.653.1.2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原因表4 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原因正 常 群体弱 势 群 体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不懂技术怕受伤15.9925.1758.8416.188.8275自己身体缺陷 怕同伴讥笑6.519.1674.3417.6537.544.85没有适合的运动项目、场地和器材8.3326.3365.3423.5336.7639.71得不到老师的指导5.3321.3373.3423.5338.2438.24不能给你带来乐趣817.6774.3323.5323.5352.943.1.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情况

7、 表5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情况正常群体弱 势 群 体完全同意%基本同意 %不同意%完全同意%基本同意 %不同意%喜欢参加体育活动48401272.0620.597.35喜欢与同伴一起玩7126.672.3345.592529.41喜欢参加第二课堂活动6529.335.6772.0620.597.35由问卷分析可知,体育弱势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喜欢上体育课。但是该群体因为多种原因在体育课学习中比较吃力,不能完成或部分不能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情况比较多见。他们在遇到需要一定难度和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时不敢参与。体育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也不够。那么这部分群体是怎样产生的呢? 3.2 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体

8、育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是多样的,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表6 调查弱势群体成因基本情况过度肥胖过度瘦弱特殊情况态度不端正合计学生自身原因1813122568所占调查总数%26.4719.1217.6536.761003.2.1学生自身原因首先,身体过度肥胖或瘦弱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里的“小胖子”和“小瘦子”越来越多,他们体育课上掌握体育技能较差,逃避训练。跑不快,跳不远,在班级参与学校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很少有他们的份,久而久之他们慢慢地进入了这个群体。其次,体弱多病型:一些身体素质较差,小毛病不断,体弱多病的同学,经常缺课请假或身体能力受限,很难达到体育考核的要求,因此也步入了这

9、个群体。再次,特殊类型:由于先天性的疾病或有某方面有缺陷的同学因为情况特殊,不能参加某些项目学习或者全部不能参加体育学习的,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一员。第四、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 这类学生对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在对体育活动结果的需求上,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做出的动作千奇百怪。在考核中自然不及格。3.2.2 学校和教师原因(1)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学校对体育教学坚持为了体育中考为出发点,在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上也主要以中考科目为主。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2)教师原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设计不合理,有的教师不能

10、因材施教,对体育弱势群体不能区别对待,不适当的言语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体育锻练的兴趣,慢慢的变成了体育的弱势群体。3.2.3 家庭原因有的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不足,甚至禁止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影响了孩子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以及其他活动的参与。 3.3 减少体育弱势群体的对策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根据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尽量帮

11、助该群体转化。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3.3.1 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体育弱势群体大多数是因为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有的同学认为身体强弱与体育锻炼无关,有的认为体育锻炼耽误学习等。因此体育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适时地做好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积极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从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的学习中来。3.3.2 利用一些班级参加的集体体育项目,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很多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常常是在参加集体

12、体育项目时没有自信心,怕失败会老师同学被嘲笑,久而久之就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了。这种情况下体育老师要更多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我现任教的一个班级上学期参加了学校年级广播操比赛和学校运动会。这些活动中我是比较注意调动体育弱势群体的积极性的。有个学生平时总是逃避训练。体育成绩也很差。但是他嗓门很大。我就安排他做口令员。结果在比赛期间他表现的很好。他们班级最后还拿了双料冠军。他也被评为最佳指挥。老师同学们都很高兴。最后还在全班上表扬该生。通过这件事后该生参加体育活动也积极了很多,体育成绩较以往有了不小进步。3.3.3 挖掘闪光点,运用优势项目,全面认识自我,增强上进心。 在体育

13、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发挥其优势,给学生起一些合理的绰号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上进心。例如我教的班级有个学生,个子不足1.5米,但体重高达86公斤。平时总是被同学嘲笑。上体育课不愿意运动。每次考核都是5到10分之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授实心球的课上注意到他很轻松就能达到满分。我及时抓住这个闪光点。叫他在全班示范。大加表扬他是“大力士”。还让他协助我辅导其他同学。该生非常高兴,很乐意接受我给他安排的任务。完成的也很好。后来得知他在教学周记都记载了这件事。我对这个好的势头趁热打铁,以后在学习其他技术时也鼓励并表扬他。一段时间过去了,该生上体育课表现的非常积极。成

14、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还有另一个班级有个学生则是非常瘦弱,是年级有名的调皮学生。和老师对抗情况经常发生。在体育课上也是不认真。通过和其他学生了解到该生在跳绳上可以轻松达到200多次/分,在小学还拿过第一名。以后在练习跳绳的课上,我喊他出来和大家分享跳绳技巧。称他为“跳绳王子”。叫久了后学生也这样叫他。他很自豪。经常缠着我要上跳绳课,我趁机对他提出要求要全面发自己,体育课上什么项目都要当“王子”。他很高兴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去年的运动会上虽然仰卧起坐和跳绳基本上同一时间进行。他还是拿到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真为他高兴。3.3.4 切实贯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重视个体差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应给予体育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对他们应该更为耐心细致的辅导。要根据他们实际运动技能水平,降低难度和学习要求。体育教师在成绩考核评价上,应以他们努力与进步的程度为主。对体育弱势群体取得的进步应该予以表扬。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