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9981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美术教学(素描、色彩)的部分设想 摘要:本文经过教学实例,探讨一下素描等相关问题的构想。关键词;美术;教学:设想这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美术教学,上素描和色彩课时,往往被一个现象困扰着: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连素描色彩最基础的东西没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以为是美术教材中欠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基础方法。我们知道,艺术是能“教”的,而技术是可教会的。不过,我们的书本极少谈到技法问题,因此上课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这些技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她们在美术领域里向前走,全部是过而忘之。我毕业实习前,老师给我们放一组幻灯片,感慨很深的是:片中有一组上课时的学生习作,约十几张。第一张是副很写实的

2、水粉风景,然后逐步过渡到色彩和形的分离,到最终一张已经面目全非,成为其它的系列作业。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其教学的科学性,她们经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教材,把笼统的、复杂的、虚的艺术问题分解为一连串较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课程,每个单元全部有详细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完这些课程以后,能很好地掌握习作的基础方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地把素描这门复杂的课程分解为一个个详细的单元,把组成素描的多种原因单抽出来,并设计对应的作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老师和学生能逐一处理。我们现在的素描教学,即使也是按循序渐进的标准安排的,但课程基础上是按所画对象的简和繁、易和难

3、进行设置。当然,现在有不少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中采取了分解难题的措施。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全部是在教室里照着书画,让学生照着画时去“悟”。悟性高的学生,碰到了好老师,可能也没有能掌握最基础的要领。再不就是只讲哪儿长、哪儿短、哪儿亮、哪儿暗,弄得学生不知所措。从一开始就用全原因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没让她们象学徒那样从每一具基础的技法性问题入手,从每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做起。有一句老话“先学会走,再学跑”。但我们的教材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永远只会“走”,只会跟着老师画,被动临摹;而学生又性急,一开始就想“跑”。我们的教学技法,应该让学生“走”的时候想到“跑”,为了“跑”

4、得更加快而学会一步一步的“走”。要目标明确,分阶段逐步达成。另外,在绘画色彩教学教材的相当范围内,还继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作风。这有好的一面,就是说老师的风范及对艺术探索之精神会无形中传给学生。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老师的知识量及艺术趣味的程度,轻易使学生思绪狭隘,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我们的色彩教学,应该怎样教,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怎样做才能更加好地引导学生,为她们走向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实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时常反思以往的学习,并认真学习了当今色彩教学的动向,待静下来后,却感到一片茫然。现在的教学和几年前的老师教学相比,并没有什么改变。当然,我认为并非变就好

5、,不变就不好。只是以为,现在,在中师色彩教材中存在随意谈谈形象、明暗、冷暖等,仅从词义上简单讲讲,却不去研究色彩本身的客观规律的现象。而在中国艺术蓬勃发展,众多思潮循环往复的今天,就更难得有谁系统谈谈色彩规律及教学问题了。省师范科成立了美术课改中心组,以写实或抽象等面貌特点相互区分,不过不论做什么,在对色彩的认识和处理标准上,却全部是有共同规律的。而我们是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些含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现在,部分老师对学生色彩教学做了部分改革,比如,上学生参加课题部署,专门学习色彩组成等等,但这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组成规律是从规律当中提出的规律,普遍性过强,个性不足,未免有些远离自然,略有生硬之感

6、。假如放任学生自己安排课题,只重个性,又以为有些草率。参加本身即使能够刺激学生作画的主动性,但学生仅仅是画了一张自己认为有趣的画,并没有在课题中发觉,了解和系统地处理什么。这又过于自由,失去了教学的严谨性。 我们不能仅仅把学生培养成照虎画虎,照猫画猫,或是东抹西抹,似乎就是前卫,其余什么也不学不论的人。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压抑了学生的发明性和对多种风格和表现方法的探求精神。我想,假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真正地把她们的发明力激发出来,就必需引导她们走一条科学、严谨的治学之路。为以后走上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临时抛开学校教学不谈,回顾一下以往的大师们没有哪一

7、个不是认真研究自然,从自然中发觉规律,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充足表现的。文艺复兴盛期时大师达,芬奇就是认真研究了15世纪大师的色彩和构图以后,一改以往的线性透视中所追求的用平面来排列,而用以中心点出发的透视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焦点透视法。在色彩上也改变了以往平板、单纯的色相对比,而把明暗对比的全部色域引入她的作品中。如在岩洞圣母和施洗者约翰等作品中,全部是从明暗处理的角度抑制了色彩的对比效果,突出了明暗效果,从而扩展了明度领域。这个巧妙变异的技巧,成了今天的明暗对比法。由此可见,历代的大师没有哪一个不认真研究前辈大师及艺术规律的。正是因为她们的苦心经营,人类的文化艺术史才有了今天的背景,给

8、艺术研究和发展发明了多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加以研究,加以继承和发展的东西。色彩教育,应该从学习那天起,就让受教育者认识艺术规律及自然规律,并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对色彩学的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练习。老师的责任则是系统、明晰地引导学生研究训练这些课题。从而使她们经过对色彩的学习,领悟色彩艺术的真谛。可是在中师的色彩教材中,欠缺系统的理论,老师多凭本身的经验(有的是不合格的经验)来教学,所以,教学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色彩教学,应该着重训练色彩本身的艺术规律,把色彩系列对比及美学理论等课题逐一加以处理,在色彩对比的课题中,我们是否能够从色相对比和绘画的角度开始研究呢?可能,我们能够从色相的明度上开

9、始学习。色相在改变了明度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性质?黑白在色相对比中的意义是什么?黑白是否能改变色彩的明度?它们在色彩构图中有什么特殊地位?类似的很多问题,全部需要在教室中,经过大量的色彩训练和分析以后才能处理。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提醒学生重视形状、画线、填色,极少研究色域及每块色彩的特色及力度,这对学生是十分有害的。从色彩艺术的历史上看,各个时期,对色相全部有不一样的了解和组合方法。而且在每一个不一样的方法中,同一个色彩对比的表现潜力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不对多种色相在改变了面积或是一个色彩主调。而产生的色相对比效果加以学习。用这种方法分析课题中对于多种不一样色彩的使用和搭配,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会发觉,不一样色相的组合,因为比列上的差异,表现出欢乐、深沉、悲伤、质朴等多种不一样的意境。以上是这几年我在教学中对素描及色彩悟出的一点体会,不知是否能在教学中真正有效,还得不停总结经验和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