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3出师表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98929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23出师表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3出师表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3出师表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23出师表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23出师表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出师表 1 理清结构:2 语言特色: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辞情恳切,感人肺腑。“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陈述衷情是本文一大特点。文章第15段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情真理足,辞婉心切。第69段着重叙述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叙述中充分显示自

2、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艰辛打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耿耿忠心尽袒,勤恳之态毕现。诸葛亮是向刘禅进谏,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7次,而提先帝就有13次之多。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旱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后主听了,忠言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之

3、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3 把握重点:在表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理解这三条建议的关系。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进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紧扣“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袆、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营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严明赏罚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4 攻克难点: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

4、与现代文中同一词语的含义存在着差异,若按现代文中常用的意思去解释文言文的词语,就会感到不可理解,或对文言文句意的理解产生错误。阅读文言文课文时,特别要注意这类古今义差异很大的词语,不能用词语的现代义硬套文言文词语的含义。本文中就有不少古今异义词。例如:(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5 质询疑点:读罢全文,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怀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也是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