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1968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羊镇广场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引讲稿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案例1:一种“社交恐怖症”的孩子小张是名初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一时,由于爱斜着眼睛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座位被教师调换后,仍无法变化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乐意坐在她旁边了。从此她便觉得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胆怯与人交往。教师说,每次遇到同窗必须轮流上台发言,她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窗说话,她说“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案例:一种“考试焦急症”的孩子“我目前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秀,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

2、,因此她始终都在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此前会做的题目前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案例反映了在教育工作中一种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目前状况来看,国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根据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课题组”对近万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阐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急切性和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她们在学习

3、、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多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规定。(2-3分钟)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结识和理解。(-3分钟)1、对“健康”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涉及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种重要部分。、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可以充足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解决和适应人与人

4、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可理解为:无心理疾病(没有心理障碍),无心理或行为异常情形。具有积极心理状态,即指人们能常常保持和增进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努力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在最佳发展状态。(例子:从沙漠中走出来的两个人,忽然得到一瓶水-)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协助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规定,培养对的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措施;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渐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结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窗、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

5、沟通;逐渐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多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则。(23分钟)(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心理健康的0条原则:1、具有良好的适应力,具有安全感;2、充足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习、生活和工作目的能切合实际;4、与自然、社会环境保持正常的接触;、具有完整的与和谐的人格特性;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要时能作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状况下,对个人基本需要能恰如其分地予以满足。(二)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张声远提出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

6、(这三条既简约又易掌握) 、对的结识自己(自知)。充足理解自己,对自己各方面有一种符合自己本来面目的系统理解;能对自己的能力等方面作出恰当的评价。 2、阅纳自己(自爱)。就是自己对自己不仅要充足地理解、对的地结识,并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喜欢自己,快乐我是我自己,心甘情愿地成为我自己,而不是成为别的什么人; 、控制自己(自制和自律)。就是要清晰地感到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并且要控制得更好。(三)贫困山区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原则:、常常保持快乐的心情,有幸福感;2、学习上刻苦、自觉,能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关怀集体、愿与同窗交流交往;4、热爱劳动,能协助父母从事简朴

7、的生产劳动;5、遵守社会公德,注重她人对自己的评价;、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自觉协助她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三、贫困山区初中生重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简介2分钟)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一种突变期,从小学到中学,环境变化、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导致了一定的不健康心理,重要有如下体现:自私任性:目前有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她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严重,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窗,不能对的解决个人与她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贪玩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窗不乐意学习,

8、某些成绩较好的同窗亦浮现厌学情绪。(是影响我县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许多学校的后进生比例在350之间-)自卑孤僻: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因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肯与同窗、教师交往,特别不肯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窗或是学习好的同窗交往,她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骄傲自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是长期担任班干部,或是常常参与比赛并获奖,或是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进入中学后不能对的看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她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觉得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

9、关怀”等。贪图享有:目前的农村生活好过了,某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使她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过度依赖: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教师解说,考不好就闹情绪;生活上自理能力差,总觉得寄宿生生活很苦,很想回家,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导致流生。虚荣妒忌: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对的看待比自己强的同窗,对比自己强的同窗、对被教师表扬的同窗总是心存忌妒。盲目从众:有些学生看到有“没有读完初中就去打工”,总觉得这样可以“既可为父母减轻经济压力,也可逃脱学习上的困难”,于是半途纷纷辍学去随打工潮;有些

10、学生无法对的看待其她同窗的违纪行为,总觉得“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 ,“上网”、“追星”等。漠视“生命可贵”:此外,由于农村中学还不够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例如一味抓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孩子与父母、教师缺少沟通等,农村学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不容乐观。四、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教育的途径和措施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之一,应当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做到解决什么样问题用什么样的措施,正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当认真考虑并且解决的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11、要形式有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征询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案例研究。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下面就和人们探讨一下班主任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途径和措施。(一)班主任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也许有进一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干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干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的的拟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当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增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伙、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干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体现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增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

13、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在环境布置中渗入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可贴上某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还可以充足运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明性。 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种板块开辟一种栏目 -“奇思异想角”,学生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动员全班的同窗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 这一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常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3、以主题班会的形式

14、对学生进行团队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注重,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合适的引导,以保证班会的对的导向。 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筹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班主任运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一方面要认同窗生的想法,然后故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变化原有的不对的观念或想法。但同步必须注意,避免揭发学生隐私,避免浮现新的心理问题,班

15、主任要充足调动学生畅谈自己见解的积极性,通过同窗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承当。 、在解决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解决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朴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种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5、将心理学常识讲座引进课堂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合适的角色,将心理学常识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取某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协助她们理解自己、理解她人,有积极的意义。 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重要形式,应当用品体实例展开心理学讲座。 总之,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很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措施,从与学生积极“沟通”开始,最佳是结合平常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上好班会课)来进行。给学生一种空间,让她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种时间,让她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让她去锻炼;给学生设计问题,让她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种困难,让她去解决;给学生一种机遇,让她去抓住;给学生设计冲突,让她们去讨论;给学生竞争对手,让她们去竞争; 给学生权力,让她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出题目,让她们自己去发明(二)班级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