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19510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败粗心-数学学习如何避免粗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每一位研究它的人有不断探索的钻研精神,特别是对细致全面的解题思路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考方法和正确的数学习惯。但是,我想每个家长或者同学的数学学习都存在着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题目出错的孩子当中80%都是因为粗心而失分! 所谓粗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孩子们做题过程中考虑不周到,疏忽了题中的个别细节,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因此发挥不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它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经过一番调查我发现,现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有粗心的坏毛病,他们常因为自己不该失掉的分数而气得捶胸顿足其中不乏那些数

2、学“尖子生”。由此看来,学好数学光靠一颗聪明的脑袋是不够的,还得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因此,教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作业中出现的粗心,对于孩子们踢开这颗“绊脚石”很有帮助,还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检查、引起重视,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粗心,也分为好多种,但是就做题而言,我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遗忘型粗心,一种是技巧型粗心。【遗忘型粗心】什么是遗忘型粗心呢?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考试时一些知识本来会,但是一做题就忘了,考完后,我们不时有这样的感慨:“平时会的题目,怎么一到考场上就忘了呢?”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专家姜汝祥曾经这样说过:“一切理由都是借口”,所以,我的观点是,上述现象根本谈

3、不上粗心,这是给自己找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知识没掌握牢固。试想,当一个知识点你已经非常了解以至于烂熟于心时,考场上又怎么可能忘了呢?或许可能是过于紧张,但是静下心来,也一定会想起来的。怎样应对这种情况呢?方法很简单只要你肯下功夫把知识掌握牢固,烂熟于心。还有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多做题,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找出漏洞(这样还能适应考试)。另外一点,孩子一定要重视基本知识、基础概念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但学得不好就一定考得不好。有些孩子在学习中出现差错,不一定就是他的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是他对一些基本知识没有真正掌握,或缺少相应的基础知识训练。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督促孩子

4、认真听懂听好每一节课,不懂就问老师,不要留“尾巴”;作业要及时、准确、快速、独立地完成如果出错,就要立即重做改正。【技巧型粗心】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粗心大多是指这种粗心,举个很简单例子,就是考试看错题(这曾经令万千学生、万千家长伤透脑筋)。我之所以把它称之为技巧型粗心,是因为这与自己所学知识的牢固程度无太大关联你总不能因为一个人看错题而说人家知识没掌握牢固吧!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几种常出现的情况。1.数字上的失误以下几种情况较为典型,如:把1.3当成13或7.3,把16.3+4.6当成6.3+4.6之类。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粗心最终的原因在于做题目时过于仓促,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将题目从头到

5、尾地看仔细,孩子只是一味地想早点完成作业(或考卷)也因此不顾对与错,只是盲目地为了交差。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失误最容易出现在那些平时成绩拔尖而且又是同学们公认的“数学天才”身上。为什么这些班中的“数学权威”们会在这些题中失分?这恰恰是因为他们那些“特殊性”所带来的。遗憾的是这些孩子正因为“好”就想炫耀自己的能力,拼命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学作业,哪知聪明反被聪明误,试想,连数字都看错了怎么还能做对题呢?所以我们常以为粗心只会光顾个别差的学生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会因为基础知识的扎实而消失,这是每一个人都可能犯的毛病。所以千万别忽视我们身边的这些小错误。2.偶然性的失误如:上下

6、行数字看错、忘了点上小数点、数错小数点等。之所以称之为偶然性,是因为这类错误出现的情况不多,很个别,并且它和学生周围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时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每一次活动之后(如春、秋游,运动会之类的),孩子们的作业质量就会有所下降。造成这类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注意力的分散,从而使思路断裂。如果一个孩子在做题的同时又注意着其他的事情,那么他在这一刻粗心的可能性最大。我曾观察过一个学习成绩中上的孩子,那天他在课间10分钟时做家庭作业。与此同时,一些孩子在他周围玩手机游戏,他对此也很感兴趣,但是又不想放弃做作业的大好时机,为了“工作、娱乐”两不误,他采用了两头跑的方法:当他做题时听

7、到那边的同学一阵喝彩,就急忙扔下手头的作业赶场似的跑到那边看个究竟,如果没什么精彩的就回到座位上继续写作业,就这样往返好几次。等他作业完成后,我马上对其进行批改,结果不出我所料,五道题中有两题只完成了三分之二(后来他回忆说那时手机游戏正好杀至酣处,他看了后很激动,忘了刚刚题目还没全部完成)。还有一道题,把上下行的数据相互颠倒,错地一塌糊涂。接着,我又叫这个孩子静静地坐在另外一间教室里将所有的作业题重新再做一次,不出十分钟,他就轻松完成了,而且字迹端正,还得了满分!我让他谈谈对自己这样的表现的看法,他说:“我以为我做完了,我也不知道怎会这样。我当时也没检查,我只是想快点完成作业,好去玩游戏。”由

8、此可见,当孩子在思考问题时,如果有外来因素打扰了他原有的思维路线,就有可能分散他的注意力。3.计算上的失误这是所有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并不是不会进行数学的计算,而是不能够在烦琐的计算中“正确”地进行运算。很多简单问题的失误,而如果把这类题让出错的孩子重新做一次,结果都是正确。为什么第一次就这么难?据我分析,其中原因较为多样,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种:(1)繁重的心理负担一些学生常在计算上出错,也因此得了“计算恐惧症”,特别是初一,涉及到有理数的运算比较多。一些心浮气躁的孩子一看到那些烦琐的数字便“未做题就先放弃”,这样自然算不好,所以始终保持着一份平静的心态是做题时的心理基础。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当

9、时常指导孩子们别去在意他们手中题目的难易程度,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要学会耐心地仔细解题,鼓励他们增加信心,尽量做到“下笔如有神”“百算百对”。(2)自负多于仔细当学生看到简单的计算时心花怒放,这就可能引起犯错。孩子觉得这些小题目没难度,给他做太低估他的智商,于是还没将数字看仔细就匆匆下笔计算,这样就使得他在第一次计算时就出错,即使是做好以后检查他也会忽略这道题,只有当别人指出来以后,他才会恍然大悟。(3)计算法则的混淆这并不是说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算,而是当他们看到比较相近的数字时常常凭经验自定义计算方法,比如:看到12和3或4,就可能自定义为除法,看到2和4就

10、自定为乘法等等。这类的错误通过自身很难发现,因为,他看到这类题目就自动混淆,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错最头疼。(4)潦草的口算这种错误原因主要是怕麻烦,有的孩子宁可坐在那儿花上几分钟时间口算,也不愿拿出稿纸进行几秒钟的笔算,结果还常以计算失败告终。口算是看不到思维过程的,所以对于细节的地方容易忽略,像借1进1等最容易出错。所以,进行必要的笔算还是很重要的。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和孩子们也曾讨论过,他们和我的观点大径相同。我认为粗心不可能被完全消灭,因为人本身就是个不定因素,俗话说“人无完人”嘛,任何人都有可能粗心,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尽量避免,不是也有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吗!下面我就对以上

11、这几点粗心的原因谈几点相应的对策。1.从大方面着手这一点要求我们应当认真、细心地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比如打扫卫生认真,书写认真,笔记认真,做题认真。可能有些人会说,人家让你说切实可行的使人细心的方法,你在这儿说空话、大话有什么用呢?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错!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的。只有细心、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才有资格谈得上学习方面的细心。试想,如果一个人生活邋遢、丢三落四,你怎么能指望他(她)学习上认真、仔细呢?!请记住,这是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2.认真审题做题时拿支笔,边读题边画,把重要的一些信息画出来(如果嫌影响卷面,可以用铅笔画,做完再擦掉),这样,就会把题中的信息做到

12、心中有数,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读错题的情况。这主要帮助由于性急毛躁而出错的孩子。首先,在每一次做题时,尽量迫使自己放慢速度,用笔尖指着题目进行默读,用笔圈出自己有可能出错的地方,以防万一。然后开始做题,注意做题时的速度不要“过快”。3.重视检查学会检查是非常最关键的,如果说上面一步是生产关,这一步就是质检关,这一步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笔者认为这个比喻还是很贴切的,嘻嘻_)切记一点:检查以及做题时,心一定要静下来,万万不可想别的事情。试想:如果一个人检查题目时还在想中午吃什么,他怎么可能检查得好呢?4.训练注意力这种方法主要帮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好动的孩子。环境对这类孩子很重要,所以应

13、当重视培养他们适应各种环境和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首先,让他们干完自己想干的琐事,事先就说好,学习时就不允许他们有什么借口开溜。然后,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静心学习(但是如果没有安静的地方也没关系,主要目的是没人打扰他)。一直等所有的功课都完成,他的任务才结束。刚开始这样做时,需要家长或老师在一旁监督,时间久了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比如可以休息片刻。就这样使得生活、学习有规可循,从而改变这类孩子三心二意的坏习惯。家长和老师可以经常给孩子做一些心理训练,以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习惯。比如,辨认错误图形训练,让孩子根据给出的正确图形,在许多相似的图形中找出错误的图形,这对要运用识图、绘图的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有一

14、定的帮助。还可进行文字符号校对进行连线训练,这对孩子的语文、外语等文科的学习很有帮助。5.坚持不懈,刻苦训练这主要适用于计算常出错的孩子,但对于在其他方面不足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计算题类型的多样性要求孩子们在平时不断地加强训练,因此,计算在数学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我在自己班上提倡“每日一算”,多练、多做,自然熟能生巧。对于错题最好能够做到摘录成册,从而加深印象。家长和老师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改错本,就放在孩子的书包里面,让孩子注意收集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一些错误,包括错句、病名句、错字、错题,平时可以集中错误进行改错训练,这样的补救措施可以让孩子通过反复对比和辨别,避免易错的地方反复出

15、错。其实,大可不必将所有由于粗心做错的题目记下来,那样会得不偿失的,挑典型(就是在三番五次由于同一个原因做错的题中挑一道最典型的)、规门类(就是将错误原因归类整理)是一个不错的办法。6.掌握技巧要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让孩子自己学会调节情绪。考试时,有许多孩子比较紧张,即使平时学习很好也会导致考试失败,这主要是和孩子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关。一般来讲,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紧张情绪的表现有两种:一是对较容易的题目放松警惕,常在没有看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急忙做题,结果答错题;一种是一看到自己复习时没有见过的所谓“难”题,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这也是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正确的

16、应试方法应该是:自信地走进考场,试卷发下来之后,先整体浏览一遍,自己在复习中已熟练掌握的题目、简单的、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一时不会做的题目留在后面做。等自己把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数全部得到之后,再从容地处理那些“难”题。如果实在做不出来也不要着急紧张你要这样想:我做不出来,也许别人也做不出来,这样你就会很冷静地继续思考,没准儿真还能做出来。以上所说的都是常出现的非知识性的错误,也就是说这些错并不是错在不懂的问题上,全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在对于粗心的看法上,家长和老师都有不同的观点,下面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前不久,就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下面这段话:“老师,拜托您对我妈妈说,最近的考试,分数不高,都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