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9379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检定修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点检定修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检定修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检定修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检定修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检定修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总则 一、开展点检工作的目的 点检制是从预防维修制发展而形成的,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即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模式。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的方法。通过对设备定人、定点、定期的检查,发现和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1)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2)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有效防止“过维修”或“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设备的检修费用,提高设备管理

2、水平。 设备管理部是点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由运行人员、检修人员、专业点检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执行实施。 二、点检工作的特点 点检制是一套制度化的比较完善地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其特点:(一)以点检为核心来开展日常检修工作,目的是消除设备的性能及价值上的劣化,保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避免设备故障所造成的损失;(二)体现技术和经济相结合,一方面要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节约设备维修和管理费用,这样就消除了传统上的设备管理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了设备的经济管理。(三)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点检人员三者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运行、检修人员通过日常操作和巡检,对设备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

3、,提高巡检、监视水平。点检员的日常点检每天按事先规定的巡检路线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检修人员根据运行巡检、检修巡检和点检员提供的情况,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更换零部件及进行抢修工作,目的是修复设备,使设备处于健康状态。做好点检工作对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点检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点检的基本内容 点检工作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十二个环节 1、定点 预先设定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地点,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 2、定标准 点检标准是衡量和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别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因此要逐点制订点

4、检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间隙、液位、松紧度等要有明确的数据标准,点检员要熟悉、掌握。对偏离标准的劣化要及时采取措施,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3、定周期 确定了设备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后,依据设备的可靠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检查周期。 4、定项目 明确规定点检检查哪些项目,一个设备可能只检查一项,也可能是检查多个项目。 5、定人员 由谁进行检查,是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点检员或专工,根据检查部位和技术要求落实到人。 6、定方法 规定检查方法,是人工感觉、观察还是用工具测量,是采用普通仪器还是精密仪器等。 7、定设备检查状态 确定运行中检查,还是停役中检查,是解体检查还是不解体检查。 8、定记录内容

5、 检查中要详细做记录,按规定格式填写清楚。 9、定处理时间和程序 检查中间能处理和调整的要及时处理和调整,并做好记录,没有条件立即处理的,要及时按预定处理程序安排处理,并做好记录。 10、分析 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都要定期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即找出故障率高和损失大的维护点,提出改进意见。 11、改进 对检查及记录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改进,消除薄弱环节。 12、评价 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改进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二、专职点检员工作的要求 点检员的工作在专业主管领导下进行,设备检修工作中,点检工作处于中心地位,点检人员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把关者,因此点检人员工作责任重、要求高、难度

6、大。 点检目的在于使生产设备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安全迹象能及早发现,并判断出可能造成故障的原因,制订出预防及故障下修复的方法、修复范围、项目、计划及绘制出检修网络计划,即:为了维持设备的健康水平,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机能,通过点检人员的看、听、嗅、触、味的感觉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巡视线路及重要的部位和规定的周期、技术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周密检查,以使设备隐患得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防患于未然。 点检工作方式实行常白班制,一般是上午点检,下午整理记录及开展管理业务。 1、要定点记录 首先要工作到位,每天必须在现场按原定的顺序逐点检查记录,通过经常性的积累,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2、要定标处理 处理

7、一定要按标准进行,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要按处理程序进行维护和处理,对暂不具备条件处理的,制订措施加以控制。 3、要定期分析 点检记录至少要每周分析一次,重点设备要每一个定修周期分析一次,每季要进行一次检查与处理,对记录进行汇总整理,并存档备查,为检修和改造提供依据,每年要系统进行一次总结,找出规律并提出改进计划。 4、要定项设计 对故障频发的点,加以改进,对于解决不了的,向上级提出,必要时可发动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科研革新项目。 5、要定人改进 任何一项改进项目,从设计、改进、评价到再改进的过程,都要有人负责。 6、要系统总结 每半年要对点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提出书面总结材料

8、和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计划。 三、专职点检员的业务计划主要包括: 1、制订与修改维修标准(检修维护技术标准、检修维护工艺、工序标准)。 2、编制与修订点检计划。 3、进行点检工作,对检修、运行人员巡检、操作监盘进行点检、检修业务指导。在日常点检中,运行人员发现缺陷、登记填报,点检员要对运行人员发现的缺陷进行复查,并在系统检查中将发现的缺陷数量与运行人员比较,计算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准确率、及时率,当发现两率较低时,提出考核意见,同时检查工作执行情况,以及重要系统所做的措施安全有效。 4、收集设备状态信息、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5、编制检修计划,做好检修管理工作。 6、编制检修、维护材料计划、备品计

9、划、检修材料、工时定额。 7、对事故、故障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8、做好检修记录,定期分析设备状况,提出改善设备状况的意见。 9、设备规范化管理。 第三节点检的分类、计划与实施 一、点检的分类 1、日常点检 在设备运行中或设备启/停前后由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运用五感和简单工具承担的点检工作称为日常点检(巡检),所有设备、系统均列入日常点检范围,一般以一班或一天为一周期,日常点检的目的是保证设备不发生故障。 日常点检分为三种:静态点检即设备停运时的点检;动态点检即在设备运行中的点检;重点点检(动态或静态)即在日常点检工作中,一个运行班次可能要完成几项点检或一个设备、系统进行几次点检

10、,发现问题及时填报缺陷,并要及时排除或逐级汇报,每班要作一次总结和通报下一班次,以便工作延续、有序地进行。 日常点检在管理上的注意事项:必须按照发电运行部制定的巡检路线,对设备逐项检查,逐项确认;各种记录表格按时认真填写,发现问题及时填写缺陷单,并汇报单元长(班长),属A、B类缺陷的由单元长(班长)及时通知点检员,重大缺陷及时按缺陷管理制度汇报相关领导;缺陷及有关问题在处理后签字注销前必须查清处理情况,否则不得注销。点检员应经常性地检查发电运行部的点检记录,并对点检记录进行分析,指导发电运行部的日常点检工作。 2、定期点检 定期点检是对重点设备进行点检,保证设备达到规定的性能,由设备管理部点检

11、员运用五感和仪器进行的有重点、详细的点检工作。点检周期视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一周,这种点检是在设备故障前,而不是在设备故障后进行。设备点检员负有发现隐患并协调排除故障的责任。 3、精密点检 精密点检是设备管理部专业主管、专职工程师或委托其它技术部门承担的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点检,是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补充和完善,保证设备达到规定的性能和精度。精密点检要运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必要时可对设备进行解体。主要内容有设备劣化的倾向检查与异常诊断,主要故障状况调查及分析,重大维修技术难题决策及综合性调查,故障修复方案确定和试运转测定,设备精密测定和产品质量验收。 日常点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是

12、防止设备故障发生的第一层防线;定期点检是点检员靠经验和仪器对重点设备、重要部位进行点检,发现隐患、排除故障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二层防线;精密点检是在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严格精密的检查、测定和分析,是防止设备事故的第三层防线;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是点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设备事故的第四层防线。这样通过多道防线就可以有效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点检计划 对所有设备点检部位、项目确定后,从检修、运行两方面根据经验及设备故障发生状况确定点检周期和点检时间,编制比较均衡的点检计划,即月点检表、周点检表、日点检表,制定点检流程。 三、点检的实施 点检员根据自己所承担的点检设备范围编

13、制点检线路图。点检人员在点检前,首先必须收集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所提交的情况,翻阅运行记录,在点检后,将结果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在点检中如发现问题,立即安排处理。对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各种测量数据、记录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把调查研究情况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对于设备的故障能处理的应立即安排处理,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检修台帐中,点检中发现不能及时处理的,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并制定处理计划和方案。点检员要在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当天的各项工作,专业主管要了解情况,一般有五个方面: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什么设备、零件等发生了问题;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人在操作或什么人发现的。 第四

14、节点检方法 一、五感点检法 五感点检法是运用人的五感机能,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进行设备点检活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简便,用途较广。 点检人员必须掌握的要领: 1、了解设备,对点检的设备要十分熟悉,了解生产工艺,设备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具有凭借直觉观察设备异常的基本素质。 2、熟悉图纸,要有查看图纸、技术资料等的能力,对设备异常能分析原因,准确判断。 3、掌握各种标准,掌握点检标准,对照标准准确地判断异常征兆。 4、区别重点设备,建立重点设备健康台帐。 5、了解运行标准数值,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振动、电流等工艺过程的各种运行标准数据。 6、要有丰富的处理异常和判断异常的实践经验

15、。 二、设备的技术诊断方法 设备的技术诊断方法是依靠各种有效的测量工具,振动仪、流量仪、万用表、转速表、测温仪、摇表、噪声表等测试工具测定设备的运行状态,诊断设备健康状况,判定设备各种异常的劣化趋势。 依据测试数据,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判断设备可靠运行时限,对于异常现象判定其发展速度,采取相应的对策,提出处理方案、计划,查阅备品、材料等情况,缺少的备品材料等立即订购。 对于判定已存在设备缺陷,计划性检修前不会发生设备损坏的情况,可以放在调停或计划检修中进行,但必须制订可靠的预防措施,防止故障的扩大。 第五节点检员工作标准 一、工作职责 1、由设备管理部专业主管归口管理,所有的工作对专业主管负责。

16、 2、在本专业主管、专工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协助本专业主管、专工搞好本专业的技术管理和设备改造工作;协助编写机组大小修、临修等检修项目工作计划。 3、对所辖专业范围内的设备文明生产、设备管理和各种检修任务完成质量进行监督。 4、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监督并检查检修、运行人员所做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5、贯彻执行国电集团公司及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法规及厂有关设备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检修质量、备品配件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6、深入现场,检查了解设备情况,发现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 7、监督检查检修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贯彻“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促安全”的原则,保证检修质量,杜绝重大设备事故,控制一般设备事故。 8、参加本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