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193674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1. 按供水水源分类,供水系统包括:(P93)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其他水源2.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有:(P94)来水条件、用水条件、水质条件、工程条件3. 水功能区一级区划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4. 地表水资源量R的计算方法有几种3种: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5. 水资源规划的类型:(P19)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专项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6. 在进行需水预测时,需水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7. 水资源系统分析目标确立的原则和标准(P149)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8. 影响

2、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大小的因素:(P126)水体特征、水体功能定位、污染物特性、污染物排放方式9. 地表水资源的构成与类型:降水、径流、蒸发10. 水资源系统分析中,经济分析的优化准则主要包括(P150)净效益最大:一般用于投资、效益均不受限的情况效益最大:多用于费用一定的情况费用最小:多用于效益一定或方案等效的情况派生准则:效益费用比最大、净现值最大、年费用最小、投资回 收期小于规定回收期等11.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包括(P52)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人 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12. 水资源(狭义)(P2)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直接为人类利用的有一定数量

3、和质量 保证,并能在不长时间内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13.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P125)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给定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 设计水量、排污口位置及排污方式,功能区水体所能容纳的最大 污染量,以吨/年表示14.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 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即:r=E0/P1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P175)分析水资源供需现状,查找当前存在的各类水问题;针对不同水 平年,进行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寻求在将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 衡的目标和问题;最终找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16. 水资源系统特征(P145)水资源系统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相结合、

4、开放性的复合系统。 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水资源系统的正负效应受人类意识和活动的主宰和支配。水资源系统是连接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桥梁,是协调自然与 社会系统良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条件。17.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技术原则。(P47)内容: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及综合评价原则: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18. 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联系与区别。(P25)联系: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包含相似的研 究内容、采用相近的研究方法区别:工作的侧

5、重点不同、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同、工作的时效不 同、对工程的意义不同19. 需水预测的主要内容(P83)各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经济社会需水预测、不同保证 率年需水预测、提出不同方案下的需水预测成果、需水预测汇总, 并进行需水预测成果的合理性分析等。20. 水功能区划分的目的与意义。(P121)目的:确定重点保护水域和保护目标 科学地计算水域的纳污能力 排污口的优化分配和综合整治意义:水功能区划分是应对当前水资源保护严峻形势的迫切需 要 水功能区划分是贯彻落实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水功能区的划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21. 可供水量(P93)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

6、不同频率情况下,通过各项工程 设施,在合理开发利用 的前提下,可提供的能满足一定水质要 求的水量。22. 水环境容量(P125)在水环境功能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水体所允许容纳的污染负荷 量上限。23. 节水潜力(P103)以各部门、各行业(或作物)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所达到的节水指 标为参考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的差值,并根据现 状发展的实物量指标计算的最大可能节水数量。24. 水资源系统(P145)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系统。它是指处于一定 范围或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开发目标,有相互关系、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组成的有机体。25. 水资源保

7、护(P118)通过行政、法律、工程、经济等手段,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和供给, 以防止水源的枯竭、水流阻塞、水环境的污染、水生态的恶化和 水土流失,限制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并尽可能地满足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26. 供水能力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供水量的大小。它反映了区域内 由所有供水工程组成的供水系统,依据系统的来水条件、工程状 况、需水要求及相应的运行调度方式和规划,提供给用户不同保 证率下的供水量大小。27. 规划水平年供水预测的主要内容(P98)综合调查分析现有供水设施的布局、供水能力、运行状况,以及 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 前

8、景和潜力,结合不同水平年的需水要求,拟定多种增加供水的 方案,提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不同方案的可供水量成果。28. 水资源规划方案的比选需要考虑的因素(P73) 要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协调好水资源系统空间分布与水资源配置空间不协调的矛盾要满足技术可行的要求 要满足经济可行的要求,使工程投资在社会可承受能力范围内, 从而使规划方案得以实施。29.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P20)全局统筹、兼顾局部的原则 系统分析与综合利用的原则 因时因地制定规划方案的原则实施可行性原则30.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水环境容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P125)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是指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前

9、提下,按给定的 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设计水量、排污口位置及排污方式,功能 区水体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量,以吨/年表示;水环境容量是在水 环境功能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水体所允许容纳的污染负荷量上 限。主要区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要考虑排污口和排放方式,水环境 容量一般只考虑水体自身特性,而不考虑排污口情况。联系:通常将给定水域范围、水质标准、设计条件下的水域最大 允许纳污量近似看作水环境容量来处理。一般而言,我国环境保 护领域多采用水环境容量,水利领域则习惯采用水功能区纳污能 力。在实际工作中,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就是用于计算在特定排污 口位置下的水环境容量,此时水环境容量与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所 表达的概

10、念一致。31. 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P40)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用 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三条红线”的目标要求,是国家为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 个环节划定的管理控制红线。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 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四项制度”是一 个整体,其中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 限制纳污制度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是落实前三项制度的基础保障。32. 需

11、水预测内容与计算(P83)内容:各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分析、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不同保证率年需水预测、提出不同方案下的需水量预测成果、需 水预测汇总,并进行需水预测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方法:1、定额法;2、基于统计规律的预测方法。33. 中国水资源自然条件的优劣因素(P9)优势:水资源总量丰富;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山区产水量 大,利于水资源调蓄;大江大河多,利于整体调配;北方平原地 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劣势:单位国土面积、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少;年内年际分布很 不均匀;南北方、东西部分布不均匀;与耕地、矿藏等经济要素 分布不匹配;西南、黄河等地区水资源开发难度大。34. 水资源综合管理方法

12、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意义(P214)水资源综合管理是以公平的方式、在不损害重要生态系统可持续 性的条件下,促进水、土及相关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从而使 经济和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 市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在整个水资源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 增加,地方政府及相关供水部门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对 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常常会忽视其行为可能对同一流域内其他临 近区域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型中,纳入 不同取水方案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取水方案对流域内其他区域生 态、经济等的影响分析,来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较实现 流域和区域的综合。35. 地区或城市水资源管

13、理主要措施,问题及改进(P215)(1)管理体制与公众参与: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水资 源管理起主导作用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是水资源管 理制度落实的基础水资源管理法制建设及执法能力建设(2)经济运行机制:以水价为经济调控杠杆,促使水资源有 效利用依效益合理配水,分层次动态管理明晰水权,确定两 套指标,保证配水方案实施(3)水资源管理方案及实时调度36. 国内外水资源规划或管理案例37. 节水规划资料收集及如何开展收集:各用水部门现状用水与节水的情况、各部门综合用水定额 和分行业或作物的用水定额、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田亩均实灌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 水分生产率、单方水粮食产量、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 积的比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开展:节约用水主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确定节水工作的目的、方向和重点,制定不同时期节水目标、任 务和总体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