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19259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的提出者:马克思2. 哲学的内容意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3. 指导方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 唯物主义划分为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支、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等三

2、种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两种基本形态。3. 这两种基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产生及其对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 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 自然科学

3、前提:三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3. 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 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柏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3. 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1. 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2. 理论凭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3. 本质属性: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4、和长远利益有一定作用4.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相对的,相辅相成的。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2.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3. 物质和是空的关系:三维关系三、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1. 规律的特点:客

5、观性稳定性普遍性2.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在社会领域,人们的自觉活动虽然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第二,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三,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 意识的本质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虽然人的感觉和思维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从关系二、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 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也即主观能动性2. 意识能动作

6、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三、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为世界物质统二性原理。2. 原理包含的内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二、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2.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二、 世界的永恒发展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 对立统一规律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

8、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 质量互变规律质1. 定义: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 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3.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

9、义:既然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就要把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研究是认识的基础,定量研究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事物本身的度相适合,适度原则。既然事物发展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就要处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重视点滴茁积累,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将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1. 事物的辩证否定: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是“扬弃”。2 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前进性前进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最根本的特征。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构成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周期性运动。经过连续两次否定,即连续两次对立面转化

10、,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发展周期。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 现象与本质1. 定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及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2.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是辩证统一的二、 形式与内容1. 定义: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2.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内容与形式是相互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3. 形式与内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根据内容

11、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三、 原因与结果1.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四、 必然性与偶然性1. 含义:所谓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所谓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2.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的理论

12、武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与实践中既要注意自觉探索必然性,严格遵循必然性,又要充分重视偶然性,善于利用偶然性。五、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一、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1.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 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

1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三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一、 真理及其客观性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二、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2.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3. 真理的绝对性是无条件的,无限性的。真理

14、的绝对性是有条件的,有限性的。所以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相对的,绝对的。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2. 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主要依据在于:它是一切历史观都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它是人们社会

15、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1. 唯心史观有两个根本缺陷: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人的目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在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唯心史观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形式。2. 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社会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1.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宣告了真正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第二节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