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19244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备课人: 马仕贵 李春华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

2、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

3、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看图作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是一首课外的古诗。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再讲一讲;

5、最后背一背。“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勤积累。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体会爱的真谛。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6、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课时安排:20 古诗两首 2课时21 搭石 2课时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23卡罗拉 1课时24给予是快乐的 2课时语文园地六 4课时单元复习 2课时 黄粮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计划课题20、古诗两首第1课时总第 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

7、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收集写送别的诗歌一、谈话引入,了解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自己亲密的知心朋友,我们多么希望能一直相聚,永不分离。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古代,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要学的课文古诗二首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二、初读古诗,感悟韵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指名读-范读齐读)三、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揭题、解题揭题:注意“孟(meng)”的读音及写法。解题: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8、2、了解背景(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3、理解诗意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集体交流 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明确黄鹤楼、广陵之地理位置,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4、入境悟请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细细品读古诗黄鹤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昔日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诗中恰逢阳春三月。想象表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李白这是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李白何来心情赏春呢?总结:过尽千帆皆不

9、见,心中惟有孟浩然。5、诵读全诗(配乐送别)二次备课初读古诗,感悟韵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指名读-范读齐读)诵读全诗(配乐送别)板书设计: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后记古诗的教学中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如何挖掘简单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含深情,使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黄粮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计划课题20、古诗两首第1课时总第 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

10、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收集写送别的诗歌一、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寄托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至今被人们传颂,我们再来看看王唯如何抒发与友人的离别情。1、解诗题轻声读诗题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评价)这首诗还叫什么名字?(渭城曲、阳关三叠)二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2、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什么?3、

11、解诗意自学(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解释与感受) 汇报(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4、悟诗情你静静的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示渭城图(课件)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示安西了。阳关以西景象图(课件)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深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再多的话语却道不

12、尽离别意,只能说(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受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再来一杯:(做举杯动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在送他一程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配乐诵诗送元二使安西二、延伸巩固入诗境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1、古诗大汇聚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

13、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选诗齐研读四人小组,合作研读一古诗,感悟这是怎样的别离?3、总结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二次备课 (渭城曲、阳关三叠)二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感受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再来一杯:(做举杯动作)一

14、首诗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设计: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后记古诗的教学中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如何挖掘简单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含深情,使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黄粮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计划课题21、搭石第1课时总第 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