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9148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货膨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控制银行信贷简要: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危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加大了信贷的投放力度,因此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本文通过分析主要存款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以及cPI增长率(以2022年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危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加大了信贷的投放力度,因此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本文通过分析主要存款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以及cPI增长率(以2022年为基期100),使用了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可知:信贷投放量和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信贷投放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为因果关系,信贷额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持续并且递增的趋势,因此,

2、在通货膨胀预期出现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加强对银行信贷的调控。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银行信贷;格兰杰因果分析一、引言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尽快平稳上升,央行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22年开始信贷的投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第一季度主要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到达10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5.6万亿元,第二季度主要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为109.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5.1万亿元,9月本币贷款余额继续增长。信贷投放量的大幅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央行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指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CPI将会在下半年走稳

3、且存在反弹可能。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物价的走势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项传导工具,在稳定物价,维持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宏观层面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与银行信贷余额的关系的分析,对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的银行信贷规模进行讨论。二、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银行信贷投放量和物价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各不相同。杨丽萍、陈松林、王红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得出结论:从长期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呈现同向波动,这就说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综合调整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两个中介目标变量而到达稳定物价的

4、最终目标。杨辉建认为物价上涨存在滞后效应,贷款额迅猛增加导致现金的供应量大增,货币流通量增速加快,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加速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三、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一)银行信贷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存在两种预期分别是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前者是人们对新近的经验作出反响和相适应的预期;后者是指人们基于对经济结构的理解,并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有关经济信息的预期。通胀预期,是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心理承受状况。它可以基于对过去的经验,但更多的是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宏观经济中所指的通胀预期主要是理性预期。不同的理论派别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也有所不同。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一种纯粹的货币现

5、象,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而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 Lucas,1972)那么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以及因此产生的生产者对相对价格变化和总价格变化的混淆。在货币存量的变化被公众预期到的情形下,货币是中性的,只有未被预期到的货币存量变化才会有真实效应。另一个反映通货膨胀理论的是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浦斯曲线时引入了适应性预期的因素,并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理性预期学派使用的是理性预期。这一概念是符合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他们的结论是不管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二)银行信贷与通货膨

6、胀的相关性分析从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的信贷投放量持续增长,各月人民币贷款额较上年同期都大幅增长;2022年增幅明显加大,2022年前半年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增加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从图1中黑色虚线可以看出,2022年年初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CPI持续走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22年年末至2022年上半年CPI下降趋势明显,这个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同比增长的基数不同造成的。2022年.CPI呈现由平稳到增速加强的上升状态,2022年上半年CPI没有出现大幅的增长。直观来看,信贷余额和CPI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信贷余额的增加,CPI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四、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7、(一)选取数据及分析本文选用主要金融机构本币贷款贷余额来反映总体的信贷投放规模数量,对于物价水平的衡量,本文选择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由于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选择CPI来代表物价水平是可行的。由于受到统计数据获得的限制,本文选取的是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全国主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Credit)、CPI的月度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统计局网站。(二)处理数据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将CPI数据调整为以2022年各月为基期100计算出的物价指数。另外考虑到月度数据可能会受到季节波动的影响,还运用了Eviews5.O软件中提供的Ce

8、nsusX12方法对所有月度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在进行以上调整后,再对经济数据取对数,本文所有的实证分析均采用Eviews5.O软件。(三)变量的平稳性检验首先建立向量的回归模型,根据检验得出的结果,CPI与银行信贷额之间可以建立如下的方程:In CPI =0. 0748961n CREDIT+3.837180从以上方程我们可以看出,CPI与银行信贷额具有正相关关系,银行信贷规模对CPI的弹性系数为0.074896,即银行信贷每增长1%.CPI增长0. 07%。这说明在长期银行信贷的增加将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整体上升。(四)脉冲响应分析图3为InCPI对InCredit的脉冲响应曲线图,横轴为冲击发

9、生后的时间间隔(本文设置为12个月),纵轴代表因变量受到冲击的响应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到,因变量InCPI受到来自InCredit的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后,第一个月为O,也就是没有反响。随后呈现出正向的持续增长,特别是第9个月以后,增速加快。长期考虑,银行信贷额的增加将会提高居民整体的物价水平,随着信贷投放量的增大,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仍然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五、结论通过以上对银行信贷投放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贷投放量和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信贷投放量的增加,消费价格指数也会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出现。2.格兰杰因果分析说明,信贷投放量和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为因果关系。银行信贷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随着通过物价水平的提高,居民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持,进而又提升了信贷水平。3.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信贷额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持续并且递增的正效应,因此,在通货膨胀预期出现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加强对银行信贷的调控。由于2022年信贷猛增导致了通货膨胀压力出现。随着金融监管手段日趋严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放缓,2022年的信贷规模增速放缓,但是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为保证经济的高速平稳运行,国家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等行业的调控工作,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速。另一方面,国家还应该对现有的通胀状况进行治理如,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增长。参考文献:1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 王智勇,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1981-2022) J,山东3 庞如超,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北金融,2022 (5);4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 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5 昊丽华,我国信贷规模控制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学动态,2022 (10)。相关阅读:金融职称论文我国民营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