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9135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学期总第33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授 课 时 间 授 课 班 级九(1)教授者 课 题杨修之死(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相关史实。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水平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水平。2、探究杨修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水平。3、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2、感受中国古典小

2、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方法引导 诵读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资料助读学生积累字词一、导入新课。以曾学过的相关三国的作品导入。二、资料助读。作者和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3、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实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字音、字形庖官po 鸡肋li 夏侯憞dn 分食讫q 佯装yn

4、g大簏l 伺察s 麾军hu 绰刀cho 屯兵tn恃才放旷sh 酥s 阜f 覃zn(2)重点词义主簿:文书之类的官。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谮害:诬陷,中伤。佯装:假装。绰刀:抓取。适庖官进鸡汤:正好。数犯曹操之忌:多次;忌讳。 人皆不晓学生联想回顾相关知识学生交流资料学生批注补充积累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积累字词其意:意图。丕如其言:遵照。 植然其言:认为对。但嘉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代词,指曹操。(3)重点句翻译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译文: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汝怎敢造言

5、,乱我军心!译文: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人皆不晓其意。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译文: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译文:经常邀请杨修谈古论今,一夜也不停。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译文: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译文:丞相并不在梦里,你们才真是在梦里啊!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译文: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条文来回答。 (注意,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课堂上此教学内容放在小组竞赛中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协助学生

6、疏通文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左边字词句。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活动质疑问难作 业熟读课文初步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设计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2011年10月18日 学期总第34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王 喆授 课 班 级九(1)教授者王 喆课 题杨修之死(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

7、探究杨修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3、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方法引导 诵读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分析情节人物形象理清文章结构一、导入:以观沧海导入,从诗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二、

8、整体感知。提问: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三、研读课文,感知形象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点拨:鸡肋事件、改修花园事仲、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语破奸心)、藏吴质事件(告发曹丕)、试才干事件(教植斩吏)、代作答教事件。(厚葬杨修)(2)面对杨修所做的这些事,曹操各有什么表现?(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在矛盾的冲突过程中可以看出杨修与曹操各有什么性格特征?)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3)复述课文。任选其中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四、理清文章结构 ()小故事按时间顺序是第几个?(第7个)为

9、什么用插叙?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倒叙)找出插叙叙部分并思考插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插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交流学生深入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把握小说的情节。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交流左边问题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明确: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3段)写杨

10、修被曹操所杀。第二部分(4至9段)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10至12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五、归纳小结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左边问题。作 业思考课后练习,试分析人物形象。板书设计杨 修 之 死罗贯中杨 修 矛盾冲突 曹 操(侍才) (忌才)一般矛盾恃才放旷 目中无人 1.鸡肋事件 阴险狡诈才思敏捷 才华过人 2.改建园门(心忌之) 城府很深老谋深算卖弄聪明 不拘小节 3.分食酥饼(心恶之) 表里不一伺察敏锐 4.语破奸心(愈恶之) 虚伪

11、多疑政治矛盾狂妄轻率 5.轻视吴质(愈恶之) 刚愎自用果敢大胆 6.教植斩吏(操大怒) 心恨手辣谋略不凡 7.代植作答(欲杀之) 暗藏祸心料事如神 不会审时度势 8.失利葬修叙事线索 身死因才误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2011年10月18日 学期总第35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王喆授 课 班 级九(1)教授者王喆课 题杨修之死(第三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力目

12、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探究杨修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3、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方法引导 诵读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人物形象合作探究一、结合上课时归纳人物形象1、分析归纳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2、分析归纳杨修的性格特点。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 ,我是从 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二、深入阅读,合作探究1、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明确:惑乱军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