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19074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3-3人体的稳态 新人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生物考点专项1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2阐明稳态的概念及内容。3概述稳态的生理意义。4说明水的来源与去路。5说明Na与K的来源与去路。6举例说明水平衡的重要意义。7举例说明Na、K在维持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渗透压中的重要意义。8说明人的体温及其来源。9举例说明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10说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11阐明血糖平衡的意义。12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一、内环境二、稳态三、血浆pH调节图解:四、水的调节五、无机盐的调节六、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关系七、水和无机盐平衡的生理意义八、血糖的平衡1概念:血糖含量在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原因:血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

2、持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进而保持人体健康80120mg/dL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九、血糖平衡的调节2调节过程:十、人的体温十一、体温调节的过程1.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2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异同点比较(1)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含量外基本化学组成相同。(2)不同点: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内。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

3、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内环境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细胞内液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细胞方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及O2并向外界环境中排出CO2及其他废物,其物质交换图解如下:4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5.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分析如下:(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2)过敏反应:当过敏

4、原引起过敏反应而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从面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促使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3)淋巴循环受阻: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或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最终将会引起组织水肿。(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进入原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5)代谢废物积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液增多。特别提示(1)血浆血液:“血浆”应属内环境,但“血液”不能全看作内环境,因血液中含各

5、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即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及细胞内物质,如血红蛋白即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2)“外界环境”不仅包括机体所处的“外界”,那些与外界直接相通的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尽管位于机体内部,但也应看作外界环境而不能视作内环境。误区警示1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可由孔道与外界相通,不能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例1】(2009黄冈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

6、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体液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进入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当乳酸进入血浆中时,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其中乳酸就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达到了调节pH平衡的目的。答案D(2009齐齐哈尔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A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人体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C毛细淋巴管

7、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解析:考查内环境组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答案:D1.内环境稳态的内容(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内环境稳态

8、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3)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消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 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失调症: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4实验:生物体维持pH

9、稳定的机制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3-、HPO42-等)有关。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如图)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说明: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深化拓展关于内环境稳态(1)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2)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态。(

10、3)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起作用。【例2】(2009海淀模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BC D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

11、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C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解析:考查稳态的调节。在人的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

12、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H2O和CO2,CO2排出体外,乳酸的浓度下降。假如是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进入血液的话,则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盐。多余的碳酸氢盐随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pH保持在7.357.45之间。答案:D1.水平衡及其调节(1)水平衡:正常成人每天随饮食进入体内的水分与排出的水分大致相当即维持水平衡,如图所示:(2)水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水盐平衡也是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的。抗利尿激素是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由下丘脑下部的一些神经细胞产生,然后储存于垂体后叶,再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机体内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主

13、要是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当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渴觉和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控制渗透压的稳定,其调节过程用图解表示如下:(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1)无机盐的平衡人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人体无机盐有多种,而且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K、Ca2、Cl、HCO3-等,下面是Na和K的平衡示意图:(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生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都是浸润在体液中,体液中含有许多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体液中离子的组成和渗透压的稳

14、定保证了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平衡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保障。(1)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是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2)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缺K时会引起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等。(3)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排尿的意义尿液量增减的原因:排尿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平衡,故饮水多或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或失盐较多时,排尿量将增加;而在饮水较少,失水较多(如随汗液流失较多水)及吃的食物过咸时,排尿量将减少(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排尿的意义:尿液的排出不仅是维持水代谢平衡所必需的,也是维持渗透压、pH等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是代谢废物排出的必要载体,人体每昼夜有3550g的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排出,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500mL以上。因此,要保证内环境稳态,人体每天必须有一定量的尿液排出,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特别提示(1)水分进出体内的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体主要通过控制排尿量多少,维持体内水平衡。当水分其他排出量增加时,排尿量会减少,而当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