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说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8990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蜻蜓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放飞蜻蜓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放飞蜻蜓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放飞蜻蜓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放飞蜻蜓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飞蜻蜓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蜻蜓说课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飞蜻蜓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放飞蜻蜓说课稿1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溢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挚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学问,相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挚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获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知我们必需爱惜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识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化探究。2、引导学生熟识故事情节,依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别性,启发学

2、生由此动身,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化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留意陶先生关爱儿童、谆谆教导、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钦佩心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溢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会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相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化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育。 3、培育学生擅长发觉问题

3、,擅长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化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育。 教学打算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学问(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详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调艳丽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深厚的学习爱好。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飘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漂亮蜻蜓的喜爱,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妙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

4、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二、朗读、沟通、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相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绽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谆谆教导、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祥当心商议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妙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留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起先我就留意

5、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绽开探讨,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索、体悟得较深,探讨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才智碰撞和才智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老师、学生均是参加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索,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才智、灵感、创建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学问,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看法,启发引导的奇妙。学生们喜爱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

6、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打算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开眼笑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驾驭了。 三、拓展、延长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支配了一组图片观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加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化的本质属性是老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化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

7、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祥和善和谆谆教育。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溢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学问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激发学生酷爱生活、酷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兴致勃勃的听,聚精会神地辩,又兴趣盎然地说,能培育学生用心听、细致辩、大胆说的习惯和实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很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爱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

8、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信任他们肯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化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当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学问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擅长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同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化的真谛:真正的教化不是告知,而是启发与诱导!放飞蜻蜓说课稿 一、感受:暖和:更包涵的心态、更开放的姿态来做这件事;把竞赛的过程看做是培训的过程,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二、教材

9、: 这是一篇讲解并描述宏大的人民教化家陶行知先生谆谆教导、因势利导教化孩子爱惜蜻蜓的故事。通过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爱惜益虫的道理,还要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三、几点想法:、教学方式的转变:问答式向任务目标驱动转变,教学过程有明确的目标指向。(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驾驭“蝇”的读音,理解“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困难”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依据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事情发展的依次。 (4)初步感知本课语言特点,通过提示语及人物的语言初步了解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习的时空最大化地还给学

10、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充分得到发展。 3、朗读得到充分的重视。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书,熟读方能成诵,熟读方能理解、感悟,致力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书。 ()读的时间有保证。 (2)读的形式多样。不同的目的,采纳不同的形式。 (3)读的内容有选择。在读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为其次课时的理解奠定基础。 、致力培育学生的语文实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意讲方法,揭示规律。识字说明、理清条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抓住重点,无须四平八稳。(无论是哪种解词方法,都必需联系课文,借机了解课文,切忌孤立解词,那种为了解词而解词你说他说照本宣科的

11、形式宁可不要。)5、着眼学生的发展,致力培育学生的习惯,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丰厚学生的底蕴,为学生的将来奠基。放飞蜻蜓说课稿3 今日我教授的是苏教版第六册19放飞蜻蜓。这是一篇充溢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挚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学问,相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挚友,并在陶先生的引导下把捕获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晰语言简洁通过人物详细明白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爱好,从中了解有关科学学问,受到教化,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育,是教化学生要爱惜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学问的爱好的好教材。 依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

12、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状况本课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训诲。 、引导学生反复品尝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培育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打算。 一、激趣引题孩子是充溢爱心,充溢想象力的,将可爱的蜻蜓形象比方后,孩子们肯定 会喜爱上它们,激起无限的爱好。二、朗读沟通感悟 默读全文,以“陶行知是怎样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为主线,从而找出、画出陶先生的四个问题,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围围着四个问题,人物间

13、详细明白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我抓住陶行知的话语、动作如:“慈祥”“摩挲”“当心”“商议”等词语让孩子们感受到陶先生的才智,“生活即教化”的思想理念。课堂中的孩子们犹如文中的孩子一样,入情入境,步步感受着他的引导,大胆诉说着自己的体会、感受。教学中,我也留意到要注意学生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了解到蜻蜓是人类的挚友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接着学文,而是先问他们“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挚友,你们现在情愿把蜻蜓放了吗?”让孩子参加其中,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课堂不只是老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子,才能焕发诞生命的活力。当然,作为老师应起着指引的作用,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于三

14、年级的孩子,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学习蜻蜓学问部分时,我让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提示去学习,孩子们有了学习的目标,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方向。不论他的理解、感受有多少,至少他在不断地感悟中熬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陶行知的教化艺术是令人观赏的,孩子们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在大家获得收获的同时,再次让学生从文中自己体会他的为人,他的教化机灵,相识这样一位宏大的教化家,我认为是有必要的。三、拓展的设计学完课文,让学生课外搜集,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挚友,去了解它们,呼吁身边更多的人关切、爱惜它们。这样,将课内的学问拓展到课外,因为学生须要实践,须要行动。放飞蜻蜓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苏教版

15、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终一课,讲解并描述教化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化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训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尝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教学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训诲。二、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 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 2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缘由。 出示图片,相识孑孓。 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挚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挚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挚友。)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干脆告知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挚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歼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挚友。) 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留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3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学问 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