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18957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回忆中国近现代史,就不也许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纵观李鸿章毕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看作卖国贼,这个观点与历史是不完全相符的。我们应当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核心字:李鸿章 洋务运动一、李鸿章的生平李鸿章,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末重臣,同步是将领兼外交官,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

2、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考中进士,后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夸奖为“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二、李鸿章的功 说到李鸿章对历史的奉献,她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并成为当时清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她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并组建了北洋水师。虽处在清政府的腐朽告知下,她仍在外交中对积贫积弱中国的到处维护。但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她参与并领导了洋务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整个洋务运动全过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

3、倡导组织洋务活动的官僚中,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只有李鸿章一人。在所有的洋务官僚中,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最多,波及的范畴最广,获得的成绩也最明显,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都与她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公司、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因而她被看作是洋务派的旗帜,洋务运动的旗手。她以办洋务求“自强”为己任,摆出“舍我其谁”的姿态,并雄心勃勃地表达:“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其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才干可以说是体现的很充足的,业绩是明显的,这些至少反映在如下这样几种方面:(一)、引进

4、西方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1862年,淮军一方面接受近代军事装备与训练,这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肇始。此外,李鸿章还差遣数批军官、工匠出国学习制造、驾驶。自8年至1894年,李鸿章购船、练兵、筹办海防,加速了中国的海防近代化。89年李鸿章创立的北洋海军初具规模,为中国国防近代化打下了基本。(二)、开办民用公司,建设中国近代化工业体系。在洋务派开办的多家民用公司中,其中李鸿章于187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种公司,也是民用公司中最有成绩的一种公司。继开办轮船招商局之后,李鸿章又于187年设立开平矿务局;182年开办上海机器织布局;888年主持开办漠

5、河矿务局;18年这里天津铁路公司。从18年开始,李鸿章在中国东部沿海共开办了6家大公司,波及开矿、航运、电讯、交通、纺织等五大工业部门,建立了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雏形。(三)、差遣使节,开展近代化外交活动。她奏请清政府将具有一定外交才干的三四品京堂大员,分别派驻日本、美洲、欧洲各国。875年12月,清政府正式任命陈兰彬、容闳为外交使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 176年11月派候补侍郎郭嵩焘,刑部员外郎刘锡鸿出使英国。(四)、办学堂、遣留学、译西书,培养近代人才。李鸿章在863年仿照同文馆开办上海方言馆,选拔江浙地区14岁如下的小朋友入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18年,奏请兴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885

6、年,还在天津开办了天津武备学堂。从1872年李鸿章等人奏请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开始,曾先后四次送幼童计12名入美学习。李鸿章的这些活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近代化生产由此开始迈步。三、李鸿章的过(一)李鸿章替清政府签订了背负千古骂的烟台公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公约、中俄密约及辛丑公约等30多种不平等公约。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二)李鸿章权倾三朝时,俄国占据着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在大清地图上形如虚设,新疆从大清的“实际幅员”上已经消失。 她却向慈禧奏言:“新疆乃化外

7、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长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她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并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尽管在左宗棠的坚持下终在一年后全境收复新疆,但李鸿章在这件事上渲染的败笔,险些使中国如丧失外蒙古一般丧失新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三)1864年,李鸿章率部攻克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弹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弹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鸿章是不公平的,对太平天国也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南京

8、之后,就失去了原先的代表农民阶级的农民军的实质,内讧四起,骄傲自满,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愈来愈多的侵蚀到革命队伍内部。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养尊处优生活奢靡.这就证明了太平天国在本质上与清庭没什么差别。再则,当时的李鸿章并非弹压太平天国的主角,她仅仅是个配角罢了。根据历史发展观来讲,作为农民政权自身具有局限性的太平天国始终都会走向末路,而李鸿章便成为了正好使其走向末路的人而已。四、对李鸿章的对的评价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李鸿章举办洋务活动在不同限度上起了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利、抗衡的作用,维护了清王朝的苟延残喘,这是李鸿章的本意。但她没有想到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近代

9、教育会冲击封建老式的思想、文化、观念,破坏封建制度的根基,增强了独立自主的竞争意识,加速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倒台和资本主义发展。这种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不是李鸿章的预期目的,但这些进步因素的萌发,又无不与李鸿章“超卓之眼孔”、思想、行动紧密相联系。李鸿章,应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人物。转纵观李鸿章毕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所从事的近代化活动其成效虽“局限性御侮”,没有使中国真正走向自强和富有,更没有使中国挣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当时,中国军事、外交屡遭失败

10、,但其主线因素在于中国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而不在于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靠个人的力量去变化那种积贫积弱的局面显然是不也许的,也是不现实的。马关公约签订后,将所有致败之由、误国之责都归咎于李鸿章个人,反映了清统治层中既不敢正视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万恶之源,又不敢抨击真正的罪魁祸首慈禧一伙。对李鸿章的口诛笔伐,虽然有时意气多于冷静的分析,难于对其出面全面而切合实际的估价,但却反映了朝野上下的思想动向,体现了人们对战败乞和的愤慨和国运垂危的关注。李鸿章也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她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公约上均有她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她已经尽到一种外交家的所有努力了。所

11、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由于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本和软弱的国际地位。李鸿章固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同样,不在于她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故意义的遗产。参照文献:赵焰.晚清有个李鸿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梁启超.李鸿章传Z。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3谢世诚李鸿章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4李侃.中国近代史Z。北京,中华书局,199年第四版;张富强.建国以来李鸿章研究述评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道谢语 对于这篇论文的完毕,要感谢近代历史风云人物这门课的教师教师,感谢她对我完毕论文在思路与内如等方面的指引。同步也感谢我所引用文献的作者,感谢你们的优秀作品对我完毕论文提供了理论与观点的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