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散文的魅力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89571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鼎钧散文的魅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王鼎钧散文的魅力.精品文档.王鼎钧散文的魅力王鼎钧在中国大陆的影响不及余光中、刘墉、张晓风、三毛等台湾作家,但引起的好评和尊敬却丝毫不亚于后者。楼肇明认为王鼎钧与余光中共同完成了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将散文的阳刚之美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黄万华认为王鼎钧的散文有超凡的诗意,也有日常的情意,是我们自己久久渴望而不得的好文章。自1994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王鼎钧散文集大气游虹,此后大陆各大出版社相继出版的王鼎钧散文集主要有:王鼎钧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讲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风雨阴晴(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情人眼(山

2、东画报出版社,2005)、人生试金石(三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作文三书(全三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一方阳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齐鲁晚报曾开专栏刊载王鼎钧散文,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王鼎钧散文在大陆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源自于王鼎钧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王鼎钧的散文有丰富的人生含量,王鼎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深刻性。王鼎钧自一九五一年开始写作,一直笔耕不辍,主攻散文,出版各种散文集数十种。优秀的散文对于作者的要求是要通透人情世故,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从而写出“人情练达”的好文章。王鼎钧的散文充满了智性,往往见他人之所未见,发他人之所未发,读后让人有如醍醐灌顶,

3、幡然醒悟。王鼎钧散文中的智性是他生命经验的结晶,王鼎钧是一个注重内敛修身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现代人。他自觉地追求一种个人人格的大境界,在他的散文中,基督的博爱、儒家的担当、道家的淡泊、西哲的洞见常常融入叙事抒情之中,不管是写给少年的书,写给青年的书,还是写给老年的书,王鼎钧都以其深刻的见识给读者以启迪。“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纯,智慧的浓缩。”(六字箴言)短短的一句话,总结了人一生中应该有的两种人生态度。看取人生的真相,审视人性的真实底色,是王鼎钧散文的追求。“我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到哪里都一样,因为人性一样。”(红

4、石榴)王鼎钧讲理往往从平常事件说开去,拨云见日,揭示人生真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人生在世需要一座房子,而妈妈只是给我们一些砖头,我们得向别处搜集建材,并决定怎样组合。”“母亲只能教精忠报国,不能教你两军阵前兵不厌诈。”(别再埋怨妈妈啦!)这些警句道出了在常理掩盖下的真实层面,是深得人生三味的。在王鼎钧的“人生三书”中,作者以简短精辟的篇幅阐释人生的大道理,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篇章,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哲思和艺术的完美曾一度入选“台湾文学经典”。王鼎钧的散文是平和的,不是激烈的,他不喜欢鲁迅的文章,认为鲁迅的气性没有完全升华转化。王鼎钧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执著于一种民间的生命情怀观照现实,在王鼎钧的

5、散文中有着浓浓的爱意。在王鼎钧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就是上帝叫一个灵魂到世界上受苦,然后,他死;然后,他受过的苦,后人不必再受。”(惟爱为大)对苍生世界的博爱与自身的精神超越造就了王鼎钧散文的大境界,王鼎钧十分看重宗教对作家的影响:“宗教尤其能帮助作家正视罪恶,描述罪恶,进而升华罪恶。”(我见老D多憔悴)王鼎钧一生都在漂泊之中,少年时代因为抗战的烽火离开家乡,后来多次辗转,到台湾,到美国,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我也有我自己个人的浩劫”(如果)。面对人生的苦难,王鼎钧采取一种宗教式的化解的人生态度:“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不是数学。化!化种种不公平,不调和,化种种不合天意,不合人意,化百苦千

6、痛,千奇百怪。”(我们的功课是化学)正是在这样的生命态度中,我们读到了王鼎钧对人生、对世界、对他人的爱。“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亲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景。”(我们的功课是化学)王鼎钧的超迈与博观,熔铸了他散文的精神境界,自觉地超越个人的人生苦难,这是混合着道家的达观、佛家的顿悟、基督的博爱的一种人生境界。王鼎钧是一个生命的探索者,王鼎钧的散文有着深沉的历史记忆,他将记忆沉淀为文,忠于自己的情感记忆,在回忆中述说自己的生命之思。“成了一个以返身观照为专业的人。”“人活着,并且能自由述说自己的回忆,能忠于自己的记忆,才是成

7、就。”“回忆如火,为我施行浸礼。回忆如火,给我反覆地锻炼。”(惊生)正是在这样的沉思与回忆中,王鼎钧架起了情感的诗笔描绘着自己所经历的感动与失落。王鼎钧就这样成为一个人生的咀嚼者,一个智慧的深思者,一个怀乡的回忆者。“日出之前,我望着利刃似的江水,江水般的天空,天空一样的前途,想人,想人生。”(读江)王鼎钧的回忆在往事中穿梭,一个个旧事片断不断地涌现到作者的眼前,浓浓的思乡情、故人情,历史的沧桑感,经历世事的欲说还休,凝聚成王鼎钧散文的情感浓度与热度。王鼎钧的散文是有重量的文学,王鼎钧自觉追求文章的重量感,是一种执著的生命写作,他批评自己的朋友:“他的小说不沉重,太轻,不可忍受的轻。”(我见老

8、D多憔悴)他对自己说:“我是一个作家,我爱文学,也爱读者,我总是尽心、尽力、尽意把文章写好。我总是把最好的内容、最好的形式拿出来,希望对读者有益处。”(惟爱为大)他还说:“学习观摩以大师为对象,不逐末流,以及创作时不要太规矩。”(疯爷爷)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们看到王鼎钧是一个苦吟型的作家,回忆往事,回忆故人,描述现实,沉思人性,王鼎钧都积极地发掘人生的意义,思索人的精神归宿,沉思文化的精魂。正如他所说的,好的作品应该“增加了解”,要“全知全能如神,同体大悲如佛,有情而无私如天地”。(骆驼祥子后事)好的散文家总是在艺术上有积极的开创性。王鼎钧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记人,或明理,或在回忆中联

9、想,或在抒情中沉思。小说的笔法,诗的语言,寓言的章法都被王鼎钧巧妙地化用在散文创作之中。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象征性的细节勾画与明了的人生哲理相伴,使王鼎钧的散文摇曳多姿,呈现出艺术上的多样性。那树是一篇为人所称道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叙述了一棵大树因为一个醉酒者撞死在树上而被砍掉的故事,在作者饱满的情感想象中,树被砍掉是很无辜的,树被砍掉之后是轻易被人忘记的。作者能从一棵大树被砍掉这样一件平常的事件中,见出不平之意,这是作者的慎思所致。大树被砍是颇有象征意味的,它让人深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生命的侵蚀,也包含着对漠视生命的批判。王鼎钧散文中的象征是中国古典“

10、虚实结合”式的,颇有写意工笔画的特点,淡淡的哀愁,缓缓的叙述,与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纠结,诉说着心中的梦想与沉思。失楼台中的楼台是实写,也是心中故乡的象征;红头绳中的红头绳是美丽女孩的指代,又是心中梦想的象征;一方阳光既是写实,又是童年记忆中精神意义上的“一方阳光”。王鼎钧的回忆散文在结构上颇似他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明灭断续。通过意识流式的回忆,让情感跳跃在记忆的点点滴滴之中,让抒情的人生断想与绵延的联想相互映衬,构成了浓郁的往事回忆。咖啡路以梦境起笔,以感觉摹写记忆,思绪随着意识流动,变形、朦胧、奇异的想象世界让一切充满了象征色彩。咖啡色的路,蔽天遮地的蚱蜢,煤灰一般的雾,这些意象连接着记忆的故

11、乡,如同不加糖也不加牛奶的咖啡,又苦又涩,而且很黏,这一切意象式的描摹勾画的是作者梦境中的故乡,故乡破败而又充满温情,怀乡之情浓郁却又有几分苦涩。故乡有太多的苦涩记忆,有太多的坎坷,“这里插着一排人,插着半截半截的尸体,一排壮男被拦腰斩断”这是记忆中故乡历史的写实。故乡的山是“一个全裸的女人仰卧”,“她的毛孔要多坎坷有多坎坷”,这是一个历经生活艰辛的母亲形象。山洪、地震、水灾席卷故乡,这一切都是苦难的故乡记忆。让作者流连的是“童年的风筝”、“儿时游伴的座椅”、“一扇又一扇门”,还有眼泪、红唇、温暖的手、热汤、暖褥,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在记忆的梦中,这一切早已远离。整篇散文就是以这样奇崛的片断记忆想

12、象描摹着故乡,以浓郁的乡情深深震撼着读者。王鼎钧写回忆性的散文大多采用这种情绪跳跃的意识流式结构,作者注重凝聚情感的浓烈度。在读者阅读王鼎钧的这类散文时,是不能追求过快的阅读速度的,只能慢下来,细细地回味,方能在这些思绪跳跃的文字中找到与作者心灵共振的节拍。王鼎钧的散文笔法细腻,能从细微处见出真性情,善于以温情的细节描摹打动读者。一方阳光中描摹了母亲在四合院门内的“一方阳光”中做针线,听儿子读故事,给儿子讲故事。“任发酵的阳光,酿造浓厚的情感”,在这样的场景中,母亲给了孩子良好的教益,同时给了孩子自由的天空。孩子长大了,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却又明白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她叮咛自己的孩子:“只

13、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叙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母子情意,也包含着对伟大母爱的歌颂。这些美好的童年记忆经由“一方阳光”的细节串起,给人以心灵的触动。王鼎钧的散文文体不拘一格。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中的篇章都是千字以内的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故事具有王鼎钧所说的“临枕书”的特点:“文笔平易诚恳;字体大小和行间疏密适度;有思想性而又擅长使用暗示的手法,深入现实而又不失空灵;不说教而能唤起积极的回响;篇幅以短制为主,使读者无论用一分钟、五分钟或廿分钟的时间阅读都能有圆满自足的感觉。”(沉思时间)在灵感中,作者以精炼的语言写下许多人生格言,这些格言不是逻辑

14、推理式,而是领悟式的。意识流中的篇章,作者有意去掉标点符号,直接采用诗的形式来写散文,也别有意趣。青纱帐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散文,通过叙事审视人性。眼科诊所和眼睛在叙事中书写感觉与想象,情感深沉浓郁,给人强烈的震撼之感。王鼎钧的散文非常讲究对语言的锤炼,感觉、联想、思绪往往创造性地化为新奇的现代语言,甚至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这是作者对冷的描写:“冷,是一种毒气。冷是一种硝镪水。冷蚀透皮衣,冷蚀透棉衣,再蚀透毛线衣,衬衣,内衣,向毛细管冲刺。咬着牙想,想六月的热窝,想地域之火,想钻进别人的血管,想爆一个原子弹做热炕。动员一切的热堵住毛孔,与寒气反覆搏杀,断断续续放些冷屁,好像屁也围住肛门结冰

15、。”(写下格言的汉子)作者写冷紧紧抓住感觉,比喻奇特,想象丰富,思维急速发散开来,用现代的白话文语言,融合感觉与思想智慧,创造性地运用短句,达到了一种奇异的语言效果。这是对过江的描写:“过江纵情看江,风高浪急,前浪急于摆脱后浪,整条江急于摆脱大地。春江如油,夏江如绸,秋江如酒,冬江呢?昼江行军,夜江如魂,雨江如琴,雪江呢?我不忍想象披一件夹衣露着胸膛皮肉如何过冬。我在江上已觉得有髓无骨,有血无管。江中满月,苍天独眼;江中满星,苍天复眼,天看江江望天,看到的也仅是自己。”(最后一首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由眼前的江联想到一年四季的江,思维发散开来,展开的是自己苦难的生命历程,急促的排比句式夹着两个

16、反问句,如泣如诉,动人心弦。王鼎钧散文中常见很多凝练的警句,这些句子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思索,触动读者的情思,诸如:“才能不能满足志愿,志愿不能改变命运。”(旧梦)“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脚印)这些句子都能产生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王鼎钧的散文写作是独特的,自发表文章开始,王鼎钧写了近六十年,且一直主攻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类似王鼎钧这样数十年写作主攻一种文体的作家是很少有的。人们常说少年人适合写诗,青年人适合写小说,老年人适合写散文。王鼎钧孜孜以求写散文,不断进行散文的多样化探索,他为青少年写人生修养读物,也为自己写作抒情回忆文章,留下了代表“乡愁美学”的艺术篇章,也写下了无数哲理性短文。散文易写难工,楼肇明先生认为:散文是作家们文字能力的试炼场,测试其思想、文化、审美涵养全部综合实力的一枚指针。王鼎钧来自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