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的发展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18677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照明的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照明的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照明的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明的发展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照明灯的发展史伟大的开端:碳丝白炽灯1879年,爱迪生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实用的炭 丝白炽灯。爱迪生利用改进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线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 到陶土坩埚里高温加热做成灯丝,再把灯丝密封到玻璃泡里,细致地抽去里面的 空气。在当年的10月21日,这个灯泡开始点亮,持续发光45个小时!爱迪生 在白炽灯的创制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效率只有百分之10到20。完美的传承:钨丝白炽灯1909年,美国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极佳的灯丝材*钨。钨有许多显著特 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种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要高,并且它在受热时蒸发量较小,因 此在用作灯丝的材料中,钨是再合适不过的。用钨

2、丝充当灯丝制作白炽灯,这是 照明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钨丝的引进使得白炽灯在同煤油灯、煤气灯、 汽油灯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钨丝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电气照明工业的 发展,开辟了电气照明技术的新纪元。效率虽然没有太大提升,但是使用的寿 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夺目的杰作:荧光节能灯1938年,美国通用电子公司的研究人员伊曼,他成功突破了启动装置的设计与 制作大关,制作了与水银灯性能截然不同的荧光灯.这种荧光灯是在一根玻璃管内, 充进一定量的水银,管的内壁涂有荧光粉,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做电极.它的工 作原理是:通电后水银蒸气放电,同时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管内壁的荧光物质 而发出可见光,它比

3、白炽灯更亮,且电能利用率高,省电。效率也达到了百分之40 到50。科技的进步:发光二极管(LED)1962年,尼克-霍洛尼亚柯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支发红光的二极管。经过后人的不 断努力得到了能够发出白光的结构。发光二极管灯泡以半导体为材料,因此,这 种发光装置可以做的很小,只有几毫米,将其安装在墙壁或天花板上,如果不开 灯,几乎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这样就免去了普通白炽灯需配上灯罩以防光线刺 眼睛的麻烦。另外,这种灯泡的寿命很长,安上后几乎不用更换。效率更是达到 了惊人的百分之80到90。未来的展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近些年来,OLED技术在光学、照明领域异军突起。它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 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 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也生产出了一些手机之类 的产品,但还没能广泛使用。相信不远的将来,大家都能用上这种新型的光电产 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