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186586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某电厂场平工程强夯专项施工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 四川福溪电厂2600MW级燃煤机组新建工程场平工程A标段施工组织设计二 有关施工图纸1四川福溪坑口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厂区场地平整图2四川福溪坑口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厂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四川福溪坑口电厂新建工程回填土强夯试验报告三 本工程执行的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1 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SDJ28090)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筑工程篇)3 GB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 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DL/T 5210.1一2005第1部分:土建工程)5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6 G

2、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第二章 强夯施工方案一 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构成序号职 务姓名主要职责1项目经理 郭伟林项目全面管理控制2项目副经理殷俊红现场技术、质量、安全全面控制3 技术负责人 李继兵技术总负责,质量控制5安全负责人李文现场安全管理6质量负责人 闫永泽现场质量管理7现场管理负责人高保才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施工人员配备1强夯机司机6人强夯机操作2施工队长6人现场作业指挥3起重工20人强夯施工作业4测量工6人施工测量5修理工1人机具维修、保养二、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力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1. 技术准备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

3、施工规范等有关资料和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环境保护等情况。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有关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2.施工现场准备 道路修筑应对施工机具、运输车辆和设备必需通过的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等进行调查,不符合要求处,应予加宽或加固。强夯施工设备运输的道路路基宽度达到6米即能满足要求。场区内施工时,施工设备的转移道路将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施工用电强夯施工的用电量不大。用电由现场变压器接入,并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夜间施工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5001000W的碘钨灯,每台

4、强夯机组配备活动灯架3个。电焊机等维修设备的总用电量在60kW左右,开工前已完成接引工作。3. 主要物资及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好施工组织,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设备、电力、材料等。三 施工方法1 强夯区填方施工要求填料组成:来源于开挖区,主要由泥岩、粘性土等组成。填料中碎石至少占全重的70%以上,表层耕土、软土、生活和建筑垃圾不能作为回填料使用。堆筑方法:在每次虚铺厚度达0.7m后,用推土机赶平,并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单层强夯

5、回填厚度不大于7m。填料级配: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0cm,不均匀系数宜大于5,曲率系数大于1。填料中碎石占全重的70%以上。含水量控制:由于强夯区填料回填施工过程较长,因此含水量宜采用天然含水量。但下雨天不能进行施工,下雨后宜根据实际情况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施工。在工程大面积回填时,由于回填材料来源不一,物理性质差别较大,二者混合好坏对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现象,尤其在持力层范围和有重要建(构)筑物的地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级配,避免回填碾压时地基土的不均匀。2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强夯置换-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强夯施工该地段强夯施工宜采用强夯置换方式,即A

6、区方式。第一遍:点夯,能级采用4000kNm,梅花形布置,夯点间距6m,隔行跳打,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12击。(夯点布置详见图8.4 A区强夯布点示意图)第二遍:复夯,能级采用3000kNm,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8击。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第三遍:满夯一遍,采用1500kNm,锤印搭接1/4,每点三击。第三遍夯击时,应待第二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

7、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每遍夯击完毕后场地用回填料将夯坑填平并用推土机推平。第三遍满夯夯击完毕后还应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强夯施工- 辅助、附属建(构)筑物及一般性建(构)筑物地段强夯施工该地段强夯施工宜采用单纯强夯方式,即B区方式。第一遍:点夯,能级采用4000kNm,梅花形布置,夯点间距6m,隔行跳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12击。由于夯点须隔行跳打,为便于施工,在跳打完毕后应对场地进行回填碾压,再对其余夯点进行强夯

8、。(夯点具体布置详见图8.5 B区强夯布点示意图)第二遍:复夯,能级采用3000kNm,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作为控制参数,且不宜小于8击。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第三遍:满夯一遍,采用1500kNm,锤印搭接1/4,每点三击。第三遍夯击时,应待第二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每遍夯击完毕后用回填料将夯坑回填,并用推土机推平。第三遍夯击完毕后还应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

9、隔遍垂直交叉。(5)强夯处理后物理力学控制指标根据试验结果及相关资料,在上述强夯参数条件下,从起夯面计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为7m。强夯后的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施工方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变形模量E0(MPa)内聚力C (kPa)内摩擦角()强夯置换35020830强夯施工183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参数 夯区遍数能级KN.m单点夯击数夯点布置形式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mm)强夯置换第一遍400012击6米梅花形100第二遍30008击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100 第三遍15003锤印搭接1/4强夯施工第一遍400012击6米梅花形100第二遍30008击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100

10、第三遍15003锤印搭接1/4备注1、对于强夯置换区,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2、下一遍夯击时,应待上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4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夯区测量定位测放1-1遍主夯点位置强夯机具就位强夯机组进场组装1-1遍主夯施工回填整平夯坑测放1-2遍主夯点位置、强夯机具就位1-2遍主夯点施工回填整平夯坑测放第二遍复夯点位置、强夯机具就位二遍复夯点施工 回填平整场地并测量测放满夯位置、强夯机具就位满夯施工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施工资料整理交工验收振动碾压施工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5强夯施工工序根据设计要求,单层强夯回填厚度不大于7m。当填方

11、区厚度达到7m时,根据强夯分区范围按A区、B区对应的施工方式进行强夯处理。、强夯点夯施工1)夯位放样,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线。2)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区边30米之外。3)测量夯击点地面高程。4)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臂杆角度至65度。5)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6)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7)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8)测量锤顶高程。9)对于A区重复步骤7)8),夯击数达到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夯至规定的夯击数。对于B区重复步骤7)8),夯至规定的夯击数。10)移机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11)每一遍点夯施工完毕,夯坑用回填料回填整平。

12、12)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满夯施工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3)锤印搭接1/4,夯完规定击数。4)夯后场地整平,标高测量。、夯后碾压满夯施工完毕后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强夯施工工序要点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并用白灰粉撒出夯位轮廓线。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并在龙门架上标出落距标志。4)

13、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5)如施工中发现锤偏离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5)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掌握好停锤标准。6)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7)对场地沉降量有控制要求时,每遍夯前和夯后都应对场地夯沉量进行测量。8)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场地定位测量成果,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工序质量评审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四、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技术措施1.1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

14、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失。1.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振沟或隔振或防振措施。1.3强夯区域的定位放线应根据设计范围线、夯点布置图用全站仪及钢卷尺进行放线,控制桩应引出强夯区域,并按设计要求用石灰放出夯点位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1.4点夯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1.5夯击时,夯锤必须提高到设计高度,达到单位夯击能。落锤须平衡,如有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时须用沙石将坑填平,再进行下一步夯击。1.6每次夯坑夯击中心距偏差不得大于10cm。1.7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周。1.8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1.9做好现场原始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施夯日期、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数、每击夯沉量、原始地面标高、夯后地面标高、总夯沉量、记录人等。2、组织措施2.1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中对号进行夯击,防止漏夯。2.2夯锤落距在施工前由各机组测量员施测,并做标识,质检员复测确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