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病四个阶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8554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热病四个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温热病四个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温热病四个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温热病四个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热病四个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热病四个阶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诊断学名词。辨证方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别不同的病因 ;气分为热盛阶段,应区别热邪是否结聚 ;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 ;病邪深陷营、血分为伤阴引致内闭或出血的阶段,并须明辨心、肝、肾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辨证的内容。中医以卫、气、营、血为纲,根据温病发生、发展及症状变化的特点,对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

2、区分病程阶段、辨别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判断病机本质、决定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的确立丰富和发展了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使温病学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卫、气、营、血在内经中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至清代,叶天士根据前人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温热论中将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用以分析温病病情浅深轻重及其传变规律,把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概括为四类不同证候,并提出相应的诊法和治法,从而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这一理论体系。临床表现卫气营血代表温热邪气侵犯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阶段,其相应

3、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证候。1.卫分证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所表现的证候。因肺能敷布卫气达于周身体表,外与皮毛相合,主一身之表,且肺位最高,与口鼻相通,因而卫分证候属表,病位浅。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或伴有头痛、身疼、咽干、咳嗽、苔白、脉浮等。据感邪气性质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卫分证又有多种证型:(1) 风热犯卫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 暑湿犯卫 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3) 湿热犯卫 症见恶寒,

4、身热不扬或午后热势加剧,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脘痞闷,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数。(4) 燥热犯卫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伴有皮肤及口鼻干燥,咽喉干疼,干咳少痰,舌红欠润,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5) 风寒犯卫 症见恶风恶寒,发热,鼻塞清涕,无汗,周身疼痛,头痛,口不渴,咳嗽,苔薄白,脉浮紧。2.气分证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其基本特征为 :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脉数。气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证候类型亦较复杂,如邪热壅肺,多兼汗出口渴,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热扰胸膈,多兼心烦懊恼,

5、坐卧不安;热在肺胃,多兼汗出,喘急,烦闷,渴甚,舌苔黄燥;若肠腑燥实,多见高热,午后尤甚,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烦躁神昏谵语,苔黄厚,或焦燥起刺,脉沉实有力。3.营分证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营热阴伤者,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热闭心包者,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营热阴伤多由气热伤津逐渐发展而成,热闭心包亦可由卫分直接传入而致。4.血分证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

6、段。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其临床特点是: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细数。若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绛,脉弦数,为热盛引动肝风之象;若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而饮水不多,手足心热及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邪热久留血分,灼伤肝肾之阴所致;若见手足蠕动,或微有抽搐,时有惊跳,伴有低热,消瘦,面色浮红,精神萎顿,舌干红少津,脉虚数,为虚风内动之象。辨证施治1.卫分病(1) 证候 发热,微恶寒,头痛,口干,咽痛,舌尖红,脉浮数等。(2) 治则 宣肺解表。具体治法随感受病邪的不同而有

7、区别。如风热犯卫宜辛凉解表,暑湿犯卫宜清暑化湿,湿热犯卫宜清热化湿,燥热犯卫宜清热润燥,风寒犯卫宜辛温解表。2.气分病若卫分之邪不解,郁而化热,传入气分,为由表入里,显示病位深入一层,病情加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重。但此期邪势虽盛而正气未衰,抗邪有力,若治疗及时正确,仍易邪解病愈。气分证据邪在肺、胃、大肠之不同,可以表现为气分热盛、胃肠实热、气分湿热,其治法也相应有别,但总不离清泄气热这一原则。气分病证如兼见咳嗽、黄疸、大便脓血等脏腑证候时,可结合脏腑辨证方法等进行分析。3.营分病若病邪继续深入到营分,则病位较深,病情较重,因其不仅邪气亢盛,正气也多受损,有营血耗伤,津液不足的病

8、理特点。(1) 证候 发热夜重,心烦不寐,口干反不甚渴,斑疹隐隐,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若热入心包则见神昏谵语,(2) 治则 清营泄热,冀其透热转出气分而解。4.血分病病邪深入到血分则病情最为深重,若救治不力,往往危及生命。(1) 证候 除有发热夜重等营分病的症候外,并有出血(吐血、便血、衄血等),斑疹深紫,舌质深绛等。(2) 治则 若热动肝风则见神昏、抽搐、肌肉颤动等。血分病实证宜以凉血散血为治则,若热盛动风,当予凉肝熄风 ;虚证则津枯液竭,虚风内动宜滋阴熄风卫气营血四个证反映了温病过程中病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层次,病证的传变规律一般由卫分开始,依次逐渐加深传入气分,深入营分、血分。由于卫气

9、营血的传变过程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而重的发展趋势,因此,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抓住各个阶段的证候特点,就可从总体上把握外感温热病的病机演变规律。但由于所感病邪性质有别,病人体质强弱及反应各异,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因此,临床上又有不少特殊情况。如有的病在卫分、气分,经治疗邪从外解而病愈,不再内传营、血;或初起不见卫分证,一发病即在气分,甚至径见病入营血之证;或卫分证未罢,又兼见气分证而致卫气同病 ,甚至气分证尚在,同时出现营分证或血分证,而成气营两燔 或 气血两燔 。更有严重者,热邪充斥表里,遍及内外,出现卫气营血同时累及的局面。因此,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四证互有联系,错杂出现;既有病程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病情变化的特殊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