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8542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圆的位置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圆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了解圆的相关概念, 了解了圆中的一些数量 与位置关系: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但可以直观呈现, 也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等。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经验, 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 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共分 2个课时。这是第 1 课时课时,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的三种位置 关系,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理解理解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能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 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2直线与圆相切的判断方法和如何作出直线与圆相切,并能利

2、用公共点的 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观察及想象的能力以及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 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观点。2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数学转化的思想及运动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 教学难点: (1)理解“切线”定义中的: “唯一”;(2)灵活准确应用相关性质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探索切线的性质;例题讲解;练习;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内容:

3、1观察三幅太阳升起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2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3 作一个圆,把直尺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1) 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 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 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活动目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 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主动。这里用一个生 活中的例子:生活中太阳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引入,通过观察、动手操

4、作、合 作研究发现规律,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借助学生对日出情景的认知 经验为下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的认识与构建做准备。实际教学效果:(以下是不同小组的学生的总结)发言1:太在地平线下,刚好在地平线上,离开地平线三种关系。发言2:我们如果把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把太阳看作是一个圆,那么就 有三种情况,即直线穿过圆,直线贴着圆,直线离开圆。发言3:我们可以把直线穿过圆称为相交,直线离开圆称为相离,而直线贴 着圆我暂时还不能命名。发言4:我们认为上面关系要在一个平面内。综合上述几个同学的想法,我们可以这样命名: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圆的 位置有三种情况,相交、相切、相离。第二环节直线

5、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活动内容:1.如图,圆心0到直线I的距离d与。O的半径r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d与r的大小关系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2.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活动目的:通过直观的图象,让学生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量化表示, 并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第三环节探索切线的性质活动内容:1 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你能 由此悟出点什么?2如图,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 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活动目的:设计1是为了在2中使用 对称性”证明作铺垫。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对称性、反证法等不同的

6、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四环节例题讲解活动内容:B例1 已知RtAABC的斜边AB=8cm,直角边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O C相切?(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A例2直线BC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0到直线BC的距离为5,求r的 取值范围例3 一枚直径为d的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活动目的:巩固所学 第五环节练习活动内容:1.已知:如图,P是。0外一点,PA,PB都是O 0的切线,A,B是切点.请你观察猜想,PA,PB有怎样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由1所得的结论及证明过程,

7、你还能发现那些新的结论?如果有,仍请你予 以证明.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本P117:习题3.71四、教学反思新课程的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 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期待着又开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 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那如何有效的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 我结合本课例做如下探讨说明:1、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往往 觉得司空见惯,没引起注意,而用新课程的观点看它们大都是可以用来开发的课 程资源。只要寻找好、选择好、用好就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素材。在本课例选 用了大家熟悉的日出这一自然现象作为课程资源

8、,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 材,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提供了生活上的经验支持。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是一次成功的选择。所 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那就要让我们在教学中 做个“有心人 ”。2、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动机。数学是美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的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动机, 培养兴趣, 充分的调动学 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本课例中, 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日出这一景观, 让学 生在享受美的情境中,在充分的想象中,从生活中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 体验到数学

9、符号便于研究事物的价值, 从而激发 学生探求世界奥秘的兴趣,提高积极性。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创造宽 松、和谐、民主的成长环境, 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只有在一个平等、 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里面,学生才会各抒己见,才会主动参与学 习,才会有探索的热情和胆量。本课例中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鼓励学生的机会, 从对日出情景的语言描绘和图画描绘的肯定, 到对同学的表扬, 再到对小组代表 发言时的即时鼓励和启发, 以及对那个没参加到讨论中去的学生的关心都体现了 教师旨在要创造一个积极、安全的心理氛围,以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提高热情, 积极探索的教学理念

10、。4、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有人说,有没有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就看学 生有没有合作。 此话大体上应该说是对的。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任务之一 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这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充分 的提供给了学生组内的交流空间, 在代表发言后其他同学补充则提供给了学生全 班级交流的空间。 而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推选出一位代表, 用时较多, 则是给学生 自主学习, 互相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重要的学习资 源,在教学中我们不容忽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再是教学大纲和 教材的忠实的贯彻执行者。 在这种环境下, 教师需要创造出

11、班级气氛, 创设和营 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探究 活动的同时,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本课例体现了以上的理念, 但相信可以做的更好五、教学反思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 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观察、动手实践、发现内在的联 系并利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探索规律,指导学生合作、研究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创造出更多的班级气氛,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设计各 种教学活动。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 要大胆放手,勇于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自己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使学 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