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8173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内容预览:杜甫诗三首一. 教学目的:1.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把握诗的情与景、事与情,感受档次诗歌的意境。精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档次诗歌的意境。3. 背诵这三首诗。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民间疾苦,笔底波涛;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

2、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两首望岳春望。二杜甫介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多首诗。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相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杜甫( 71 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岁学诗,1岁扬名。 0岁以后可分个时期。遨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至天宝四载(75)

3、,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遨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2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望岳一、课文导入: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俗语说“有眼不识泰山”,可见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你们见过泰山吗?假如没亲身见识过泰山也不要紧,下面来看一些泰山的风景图,领略一下它的绚丽风光吧。(大屏幕投影一系列图画,老师介绍)下面学习杜甫的望岳,看看古人眼里的泰山是怎么样的一番风景。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留意读音,听完朗读一遍,板书:曾ng通“层” 眦z二、读读讲讲咨询咨询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

4、学生到达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咨询:结合照片及诗,你感受泰山有什么特点?诗中哪里表达出来?(板书:地域_、风景_、山势)“岱宗”两句。咨询:“岱宗”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尊称泰山为岱之宗?(投影第最后一页泰山居五岳之首,在古代被认为是最神圣的山。)咨询:“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如何样)上,试比拟“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美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齐鲁”如何理解?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形象地用齐鲁地区代表泰山的宽阔。“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板书:地域广)翻译:泰山是如何样的呀?它在齐鲁大地上都是一片连绵无尽的青翠。“

5、造化”两句。咨询:“造化”指什么?(大自然)为什么说天地神秀都聚拢于泰山?说明泰山的什么特点?(山势高峻)咨询:“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描述泰山高与天齐。(提白云山作比照)咨询:你觉得“割”字用得好吗?换成“分”、“切”行不行?(“割”的对象比“分”或“切”的更有硬度,力度较大。说明泰山阴阳差异明显,界限清楚。)(板书:风景美、山势峻)修辞特点:对偶“荡胸”两句。咨询:请互换一下语序理解这句话:层云生荡胸,归鸟入决眦。(“曾”通“层”“眦”即眼睑接合处。)“决眦”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大)泰山中天门以上

6、时有云团出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修辞特点:对偶 夸大“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面对这么一座宏伟的山,谁不想攀登上去成为勇者?咨询:诗人的这句豪言壮语对你有什么启发?(泰山之颠意味人生的理想颠峰)(背诵此句,2分钟抽三个同学以上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裂,人民离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于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

7、灵惊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石壕吏教学目的:1. 整体感知课文2. 揭露官吏的横暴3 同情人民的苦难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1. 介绍背景。2. 简介作者。二、出示教学目的三、整体感知:1. 质疑,画出难明白的句子。2 谈谈你的初步感悟。四、看图理解课文:1. 依照图画找出对应句。2 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咨询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五、说一说:用现代汉语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七、合作探究: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么样呢?八、感受今天美妙生活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