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8139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1平移教案和说课(第1课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5.4 平移(第1课时)王志奎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等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准备:预习本节知识,收集生活中平移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移1.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投放一些生活中运动的现象

2、,并显示课本28页的几幅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3)什么是平移?平移的方向都是水平的吗? 3.师生交流.(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不考虑颜色),第一幅图中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一个正方形中间四个花瓣;第二副图案也有“基本图形”:一棵松树。两幅图都可以看成由一个基本图形移动得到。(2)根据上述的特点,这几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3)给出平移的定义.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

3、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操作:教师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5.4-1上排左图图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4.分析荡秋千和开关门的运动是不是平移运动?师生分析:这两个运动不是沿着同一方向的运动,而是属于曲线上的运动。二、动手操作,探究平移 1.学生描图操作. (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雪人? (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证“

4、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 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 (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 2.观察、思考. (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 (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 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 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 AABBCC,且AA=BB=CC (2)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发现是否正确? 三、合作交流,学习平移 1

5、.师生归纳,教师板书: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称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一引进利用平移的例子, 如人在电梯上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登山缆车人在吊箱里两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都是平移;黑板报中花边设计利用了平移,奥运会五环旗图案五环之间通过平移得到 四、师生互动,应用平移(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大量习题,复习本节知识点五、小结拓展,回味平移(课堂总结)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

6、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3、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六、布置作业,巩固平移:课本第30页3,4,6 七、拓展延伸1、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 cm,则CD= cm.2、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BF= cm.3、将面积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 三角形,它的面积是 cm2.4、图中小船

7、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少了什么?请补上5、怎样用平移的方法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ah?6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 _元平移第一课时说课稿王志奎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平移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科书将“平移”

8、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立平移概念及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的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培养审美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

9、要解决平移作图问题故本节课第一课时我确立了“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为教学的重点。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须具有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能力。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以上所须基本都已具备,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稍微偏弱一些,而且虽然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较为感兴趣,探索精神和学习毅力却又不足,根据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的难点我确立为“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三、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借助多媒体教学,这样更容易展示平移的过程和平移的作图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上采用分组合作交流

10、,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协作精神。采用了直观、类比的方法,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学生的活动和操作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在探究、实践、交流、评价中“做数学,玩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四、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等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11、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促进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毛五、课堂结构设计本课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都属于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根据它们的这种同化关系,对平移的概念宜用概念形成教学方式,性质则用发现法。我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平移的概念,再让学生从活动中自主探索得到平移的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创设情境,感知平移;动手操作,探究平移;合作交流,学习平移;师生互动,应用平移;小结拓展,回味平移;布置作业,巩固平移。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平移(10分钟)活动: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播

12、放一些生活中运动的现象。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另外,我还准备了一副图片,通过这张图片的变换让学生能对平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本环节【设计意图】: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3.通过对图形欣赏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用同样一个基本图形,如果平移的方向不同或平移的距离不一样,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13、4.通过观察多媒体绘制这幅图片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个基本图形通过不同的平移可以构造出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平移(5分钟) 让学生想办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一样的雪人。并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本环节【设计意图】: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合作交流,学习平移(10分钟) 1.师

14、生归纳,教师板书平移的性质。2.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一引进利用平移的例子。【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平移可以创造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印象:“一个图形的整体沿一条直线移动”。2.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应用平移(10分钟)课件展示大量习题,复习本节知识点 第4题【设计意图】: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第7、8、9题【设计意图】: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本环节【设计意图】:

15、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对平移两要素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实现重、难点的落实,并为下一步“平移作图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学习作好铺垫.(五)、小结拓展,回味平移(课堂总结)(2分钟)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大家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提炼.(六)、布置作业,巩固平移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作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借助图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其实数学也是挺美的.(七)、拓展延伸(8分钟)巧借平移妙解题在如图所示的楼梯地面上铺设地毯,至少需要多少米?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用平移可以把不规则图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规则图形的计算问题,为我们今后用平移变换来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设计本环节也是为了让课堂内容更加随机,根据时间的多少来定本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