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王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18083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王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王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王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王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王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王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王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题报告-王欣论文开题报告学生 姓名王专业(班12级应用统计欣级)课题名称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率衡量指标的研究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选题背景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影响经 济正常增长的一个综合病症,而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发作的顽症,因此通货膨胀被 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共同关心。从而通货膨胀测度也成为国际统计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 热点问题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伴随着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 膨胀,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当局的政策、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民众对 通货膨胀预期水平等国内国际因素影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

2、胀。2008年至2009年尽管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CPI值相对不高,依据传统的测度通货膨胀的方法,我国当 期通货膨胀情况是比较低的,但通过民意调查得知这与公众的感觉不符,2011年2月17日,国家统计局如期公布了全国 CP I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CPI为4.9 %,低于之 前专家们预测的5.4%,也低于普通百姓的感受。由于我国从 2011年1月起开始使用 新的统计方案,新的统计方案调低了一些比重,因此,1月份CPI数据发布以后,引起 了广泛的质疑。此番举措被认为是人为调整 CPI的做法。有学者认为,新统计中食品支 出所占比例大幅调低,令官方统计的新通胀数字低于按旧方法所得。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一直为

3、不少人质疑,其公布的通胀数据非但常常和社科院等其他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数据 不一,而且在通货膨胀的年月里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通常都很小。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 现有的CPI测度方法进行了相关论述,从整个宏观的角度出发,探索影响通货膨胀的因 素,应用相关经济理论及计量技术,结合本时期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 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测算比较,试图找出更好的通货膨胀率测度以及更好的对通货膨胀 率预期的方法。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通货膨胀是经济金融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 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社会的繁荣稳定。自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回落, 欧元区、英国、日本、新兴

4、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加之各国货币政 策继续紧缩,全球通货膨胀虽然还比较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动也基本稳定。 但是,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欧盟、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增发货币向发 展中国家输出通货膨胀。特别是能源价格大幅度反弹,食品价格不断高涨,对中低收入 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更加准确地衡量通货 膨胀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许多学者已对如何测算通货膨胀率提出了自己见解以及一些 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理论文献的关注视角不同,测定通货膨胀率的方法及结果各异。然 而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根据我国货币所联系的经济活动对象来研究,否则便会

5、使 测算的结果脱离实际。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多样性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各种研究结果为我 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依据和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对我国通货膨胀(紧 缩)水平进行定量预测,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现有国内外关于通 货膨胀率测算的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历年相关经济数据对各种测算方法做了实证分 析,比较了各种测算方法的优劣,为设计更科学的测算方法及更加准确预测通货膨胀情况提供依据。二、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尚待解决的问题1、国外研究现状通货膨胀是经济学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自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物品交换以 来,通货膨胀便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伴随物。早在16世纪,

6、西方学者就开始对金属本位制下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货膨胀的测度一般是从古典学派中的货 币数量方程出发进行研究的。从费雪尔(1920 )提出的“交易方程式” (P Y=M V) 中可以看出,当产出量(丫)为一定时,如果货币(M )过多,在经济现实中则必然会 出现一些事后弥补,即价格(P)的上升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下降,使其关系保持相 等,因此,经济学家们就可以通过测度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二个因素的变动测定通货膨 胀,并把前者的变动结果定义为公开型的通货膨胀,把后者的变动结果归结为抑制型通 货膨胀。另一种研究方法是以马歇尔与庇古(1917 )共同提出的“剑桥学派现金平衡方程 式”(M=K P

7、 丫)为基础的。M V=P 丫是以流通速度表示的方程,而 M=K P 丫是 以货币余额表示的方程,前者采用的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法,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强调货币的支出,而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经济的视角描述了相似的变量关系。该理论认 为国民经济永远是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上,且当社会生产量恒等于充分就业的产量 时,若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或手持现金比率为一固定值,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带来物 价总水平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故用物价总水平测度通货膨胀率。该理论也 成为后来学者研究通货膨胀率测度的主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滞胀之前 ,关于对通货膨胀理论的研究大体可以 分为凯思斯学派

8、、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哈耶克的通胀理论;20世纪70年代 滞胀发生之后至今,主要出现过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这些学派都不同程度对通货膨胀测度进行过大量研究。AlesBuir(2003) 在他的In come In equality: Does In flation Matter?一文中,定性说明T收入差距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且通货膨胀是导致居民间 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Coenen(2003)在Inflationpersisteneeand Robust MonetaryPolicyDesign中具体研究了不同通货膨胀持续性的条件下的最优利率

9、政策。其结论认为政 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如果其依据是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很低,那么这种政策将 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如果一旦通货膨胀持续性转强,那么,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灾难性 的后果,而起不到稳定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的作用。Lunn ema nn 、matha(2004) 在How persiste nt is disaggregate in flati on?中考察了欧元区15国各国及整个欧元区内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刚性和通货膨胀持续性 程度。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价格指数和HICP中受到管制的这部分商品的价格指数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名义刚性,在提高价格和降低价格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而在 排除

10、了服务业之后,采用HICP价格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其持续性程度非常之低。这 说明在不同部门之间,服务业对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在In flation Fu nction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Levelof Un employme nt un der Equilibrium Con diti ons in a Market System中通过建立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市场自动调节的数学的模型,证明一个积极的通膨率是每年 的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乌克兰经济的例子举例说明,分析研究通货膨胀的市场自动调节职能。Kai Hielscher 和 Gunther Mark

11、wardt(2011) 在The role of political中通过69个in stituti ons for the effective ness of cen tral bank in depe ndence国家的相关数据实 证分析了中心银行的独立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认为通过增加银行 独立性降低通货膨胀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银行独立性改变必须足够大以及政治制 度的质量必须足够高。Juha Junttia 和 Marko korhonen (2012) 在The role of inflation regime in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o

12、 import prices中通过对 9 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的观察,得出汇率机制受到通货膨胀环境的影响,大小不同的国家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也不相同。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通货膨胀测度问题是从了解和学习国外经济理论与实践开始的,在学习国外 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将研究焦点转向了国内现实通货膨胀问题。改革开放 以前,中国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基本一致,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 通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随着经济理论发展,这种单一的、狭义的通货 膨胀概念逐渐多样化和广义化。虽然学者们对通货膨胀概念界定不一,但大体可以分为 三类:第一类是从原因角度分析:杨仲伟等(1

13、998 )认为通货膨胀通常是货币的供给量 持续超过了经济增长需要的货币量。王文斌(1990 )强调“由于各种原因都可能引起 物价上涨,我们只把货币供应所引起的物价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叫做通货膨胀。”第二类是用现象来描述:何道峰、段应碧、袁崇法(1987 )认为通货膨胀就是价格总水平上涨。吴敬琏(1988 )则同意弗里德曼的观点“通货膨胀即为物价总水平的 上升,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三类是以上两种的综合:刘永强(1988)认为“通胀是纸币流通下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人们持有的货币总量超过了社会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导致商品和劳务总的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货币贬值”。谭亚俐 (1988

14、)认为“通货膨胀是在货币供给增加量超过商品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对通货膨胀界定的差异导致国内测度通货膨胀率方法的多样化。国内诸如李金昌(1989 )、曾坤先(1989 )、夏海燕(2000 )、张一耿(1995 )、李强(1997 )、曾五 一(1989 )、宋锦剑(1993 )、张耀辉(1993 )、杨缅昆(1998 )、国家发展改革委 价格司课题组(2005 )等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都对通货膨胀率的测度做过理论分析和研 究。3、本课题尚待研究的问题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研究已 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着重于对国外相关理论的

15、介绍和应用,忽视了对本国问题的 具体研究。首先,我国目前仍然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编制方法,主要是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 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以及固定资产投 资价格指数为基础计算通货膨胀率,其中又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主。但对于我国这样一 个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国家来说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如何更准确地测度通货膨胀不仅 是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统计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面 临的一大课题。其次是关于我国价格指数发布的问题,目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例如,中国并不发布各类支出的权数,分类指数也比较粗:

16、无法取得详细分类的价格指数数据,也不发布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 CPI数据。中国在 CPI数据的发布上应向外国比如欧盟的 HICP学习,满足用户多方面需要。参考文献1 曾五一,王美今.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测算J.统计研究,1989,(06)2 杨立勋,王鹏.不同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11)3 曾坤先.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J.统计研究,1989,(05)4 李金昌.通货膨胀承受能力测算J.统计研究,1989,(05)5 统计研究编辑部,“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测算与物价统计方法制度的改进”座谈会发言摘要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1989,(01)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课题组,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