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17585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的并发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急性肺水肿1. 发生原因心肌有急性弥漫性损害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急性机械 性阻塞致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及排血受阻,如严重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等;急性心 脏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伤等引起心瓣膜损害、腱索断裂、 乳头肌功能不全、室间隔穿孔等,此外静脉输血、输液过多过快时也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发生急 性心室舒张受限,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脏压塞导致心排出量减低和体循环淤血等; 组织代谢增加和循环加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大多数急性肺水肿病人在发作前有许多诱因,如饱餐、大便用力、情绪波动、劳累、急性感染 等。2、临

2、床表现面色苍白、呼吸急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可闻及哮鸣音。口唇、甲床紫绀,涌出大量粉红色泡 沫痰,全麻病人可表现呼吸道阻力增加和发绀,经气管导管喷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听诊:满肺 湿罗音,血压下降。预防与处理:1.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 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2. 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 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 510 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 带应逐渐解除。(2)高流量氧

3、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 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 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3.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 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 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二、血肿1. 发生原因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针头对穿血管壁。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2.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

4、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3. 预防及处理 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 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 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 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 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三、神经损伤1. 发生原因 使用夹板使外周浅表神经受压(尺神经经尺沟处、腓总神经经腓骨小头处)、静脉针刺伤神经或发疱 性药物渗漏损伤神经。2. 症状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3. 预防及处理避免局部神经

5、受压。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 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四、过敏反应1. 发生原因 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2. 临床表现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 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3. 预防和处理 询问过敏史。 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 正确判断阳性指征。 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

6、救。五、热原样反应 1热原样反应的原因 (1)非代谢微粒:如橡胶屑、纤维、玻璃屑、药物结晶等。 (2)某些药物:如右旋糖酐中带有大分子物质、生物制品含有微量蛋白质、还有类胆固醇类药物等。(3)某些机械刺激:如输入静脉的液体温度与人体体温差异过大,输液速度太快,药物浓度太高、刺激性过大,都会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发冷发热。(4)溶液的质量问题: 瓶盖松动、瓶身破裂,使瓶内液体被污染。(5)某些药液本身就易致输液反应,如白蛋白、B-内酰胺类药物、细胞色素C、蝮蛇抗栓酶等。(6)输液器具被污染: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袋、管道及针头等。(7)联合用药:加药时被污染或药品变质。有些液体在加入某种药物后,可导致p

7、H改变,或 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分解、聚合、沉淀、产生微粒而导致热原反应。(8)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9)病人机体自身因素: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2. 处理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对症处理。药物治疗。3. 预防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 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减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六、静脉输液危象气栓型危象1. 原因 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大量双氧水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2. 机制 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 脉痉挛,导

8、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3. 临床表现 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4. 预防处理 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七、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1. 原因 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2. 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 部布满湿啰音。3. 预防处理控制输液速度。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酒精湿化加压 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八

9、、静脉输液危象超高热危象1. 原因 输液过程中致热原进入静脉系统。2. 机制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病理性体温升高,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3. 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寒战、体温高达40C以上,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4. 预防处理严格执行操作前査对,如有效期、密封情况等。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清洁。高热病人先降温再进行输液。输液时,不能食用冰冷食物及冷水,减少因冷刺激引发过敏反应。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要立即停止输液,适当保温;病人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抽搐时用安定、地塞 米松等药物;物理降温时可用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交替进行。九、静脉输液危

10、象一一晕厥型危象1. 原因病人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2. 机制该反应平均10分钟可以自行缓解。反应实质是血管性晕厥:精神紧张可造成迷走神经亢进,内脏血 管扩张。3. 临床表现突然晕倒、出汗、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呼吸加快,呈迷走神 经亢进样反应。4. 预防处理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细致观察、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体质虚弱者卧床。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将病人平卧床上,松解衣扣,约10分钟不能自行缓解者,吸氧,必要时药物治 疗。十、静脉炎: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症状及体征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硬结型:沿给药静

11、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分类: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相关因素: pH值渗透压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消毒剂未干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PH值血液PH值为:内膜刺激小 pH为酸性为强酸性,无充分血流下可使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显改变pH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 pH为强碱性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

12、损伤静脉内膜常用药物的pH值Ampic il lin (氨苄青霉素) Bac trim (磺胺合剂) Cipro (环丙沙星)10-12Doxycycline (强力霉素)Phenergan (非那根即异丙嗪) Dilantin(地伦丁) Dobutamine (多巴酚丁胺) Dopamine(多巴胺) MorPhine(吗啡) Potassium(钾) Tobramycin (托普霉素) Vancomycin (万古霉素)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0sm/L, 285m0sm/L是等渗标准线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低渗溶液:240 mOsm/L如%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240-

13、340m0sm/L如%氯化钠、5%葡萄糖高渗溶液: 340m0sm/L如10%葡萄糖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度危险600m0sm/L中度危险 400-600m0sm/L低度危险400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0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常用药物的渗透压阿霉素2805-FU650环磷酰胺352长春新碱6103%氯化钠1030TPN1400甘露醇10985%碳酸氢钠119050%葡萄糖2526临床观察发现,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0%甘露醇-渗透压1098m0sm/L当甘露醇滴速为10ml/min。当输入高渗性液体时,血

14、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 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 症,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血液稀释不足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脉: 95ml/分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锁骨下静脉:分上腔静脉:分化学性静脉炎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一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静脉输液流速与静脉刺激有关,故应尽量减慢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时间延长,增加并发症的危险,故应尽可能缩短静脉输液的时间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首先考虑中心静脉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对静脉壁的刺激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物理刺激所

15、致相关因素 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症状:穿刺点及静脉出现红,痛处理:停止在此处静脉输液,局部热敷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细菌性静脉炎原因:感染所致相关因素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 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良;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剃毛 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