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73552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老龄化的形势愈加严峻。老年人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日益增长。社会的开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局部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空巢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更为特殊和弱势化的群体,他们比非空巢老人有更多的特殊需求。论文着重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问题;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安康;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关

2、键词:空巢老人 关心 生活现状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改善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 空巢老人家庭。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根据调研课题和走访调查,现就*市西区格里坪镇空巢老人的生活情况、根本状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展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根本情况:空巢老

3、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心的老人和子女在外工作、外出打工的老人。西区格里坪镇空巢老人根本情况如下:1、在全镇空巢老人身体安康状况。2、主要经济收入来源。3、 生病后会采取的治疗方式。4、 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5、 是否有老年人活动中心。6、 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是否满意。7、 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8、 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原因。9、 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10、 现阶段最大的感受。 11、 希望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采取的措施。随着大批年轻男女外出务工成为打工一族,本应在晚年得到子女反哺以颐养天年的老人,成了留守一族。亲

4、人的远离、体力劳动的繁重、隔代教育子女的无奈,让他们倍感艰辛。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养、医、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等问题日益突出。二、产生的原因: 1、空巢老人家庭的大量出现,是社会经济开展的初步阶段和社会群体构造发生变化的结果,是经济开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社会客观原因来讲,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实行方案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安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主观上有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和子女趋向于独立生活。2、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远游这些年来,许多年轻人有的出国留

5、学,有的外出经商,有的在外打工或工作,造成许多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虽然大局部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时机,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他们认为在外务工比在家种地收入大。同时,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迁往城镇。一些通过求学走出农村的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为下一代考虑,也会选择争取一*城市户口而留在城市。在这次调查中发现,54%的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和外出务工造成的。 3、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巢。一是在当前家庭中,比拟

6、典型的是,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有的距离老人还算比拟近,空闲时可以适当地照顾一下。然而有的却离很远,根本上处于与老人隔绝的状态,这对于养儿防老的老年人来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击。二是有的空巢老人认为,子女工作繁忙,跟他们住在一起反而会影响到他们工作和生活而拖累他们。他们认为自己还有能力照顾自己,足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可以说,从*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由于老人的奉献而形成的空巢现象。三是城市空巢老人子女下岗、失业,出现啃老现象较多,所以选择了空巢。四是子女不孝,对老人不闻不问。4、居住拥挤、子女再就业迫使老人空巢。这局部老人主要是工矿企业退休人员。因为原

7、企业倒闭、破产,大都收入较低每月100-700元不等,只能维持根本生活,谈不上改善居住环境。很多的老人只有50、60多平方米的住房,有的一家三代人拥挤在一起。为了改善老人居住环境,让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轻松愉快,子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和未来,纷纷外出再就业,离开父母造成老人空巢。三、困难与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籍和生活照料,在这方面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随着空巢老人队伍的不断加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容无视,主要表现在: 1、经济收入低,生

8、活质量差。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本钱高,收入低。据调查留守老人的人均纯收入大多数在400元以下。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标准低,也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还要照顾孙子,儿女几乎不给他们钱,仅靠自己种田的微薄收入,既要生活又要看病,生活很艰辛。在实地走访和调查中了解到三分之一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生计,不仅没寄钱回家给老人,而且孙子女的读书及一切费用还要靠老人负担。 2、无人照料,平安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

9、,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平安。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平安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平安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3、隔代教育造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负担重。如果仅仅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的教育却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一是因为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如果小孩比拟淘气,老年人根本无法管教。同时,当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各种负面的信息都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不少老年人都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空巢老人缺乏

10、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调查中有的老人为此而伤心、哭泣。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等消极情绪也是在所难免。 四、措施与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在加速人口老龄化。我镇空巢老人问题,已是一个不可无视的突出问题,解决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空巢老人家庭的现象,政府担负着

11、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如何解决好 空巢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等等问题,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依靠社会力量实现老人平安,实现老人与年轻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老少共融、代际和谐的新型人口老龄化社会。 因此,可以从以下面几方面考虑: 1、把老龄工作纳入经济开展整体规划,特别是乡、村(社区)基层组织要将老龄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把老龄事业经费纳入区、乡两级财政预算。政府在将大量资金投向城市养老的同时,应当兼顾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加强农村的养老保障,应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常抓常议常

12、新,尤其是要尽快推行农村新型互助式养老保险。 2、大力宣传贯彻老年法,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敬老、养老意识。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宣传敬老、养老先进典型人物,谴责不尽孝道的行为。使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 3、加快为老效劳福利事业的投入。一是政府应加大为老效劳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让各涉老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经费开展工作,从源头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二是要建立空巢老人照顾效劳体系,逐步建立亲属、邻里、社区和社会组成的为老效劳网络。如老人日托所、送医送药上门效劳、洗衣、清扫卫生效劳等最根本的生活照料的有偿效劳队或者志愿者。三是政府应制

13、定切实可行的开展社会福利效劳事业的优待优惠政策。四是新建、扩建和改善一批上规模、有影响的老年福利机构。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兴办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五是充分利用社区、乡、村组的老年协会成立有偿效劳队。如:邻里照顾效劳队、为老志愿效劳队、简单生活照料效劳队等等。效劳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工作,如打一个问候一声,上门为老人购物、配药、洗衣、清扫卫生等等。一旦发现被看护老人出现不正常现象及时通知子女家属或社区、村委会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大大减少悲剧的发生,起到很好的平安监护作用。4、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

14、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局部钱或老年人以房养老即房屋出租,搬进托老所,进展社会化养老,解决 空巢老人无人管等问题,发挥家庭养老功能,鼓励村民兴办托老院。经济条件好的村可以以村(组)为单位创办敬老院,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效劳。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5、办实事,关爱空巢老人。一是要开展评优树模活动,做好好媳妇照顾邻里老人先进事迹的宣传,树立和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二是在医疗上,结合新农合,对困难老人交费局部要减免个人应交的新农合金,对贫困的大病患者实行医疗救助,对

15、其报销局部相应提高比例。开展家庭医疗病床,实行定点诊疗,定期送医送药上门效劳。三是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以区乡老年组织为依托组织青年妇女、学生定期上门为老年人开展拆洗被褥、补缀衣服、清扫卫生、陪老年人聊天、抢收抢种、购置生活用品、表演文艺节目等效劳,消除老人孤独感,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四是城市社区应将空巢老人纳入新型医疗合作*围和城市低保内(国家公务员离退休的除外),以解决他们的养医问题。五是我镇要继续大力开展敬老模*乡镇的创立活动,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气氛。 6、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的低保*围,让农村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都参加进来,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到达根本生活水平。其次是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保险,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每年出一局部钱,各级政府补助一局部,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7、提高城市、农村三无老人的生活待遇。一是三无老人应集中供养,改善生活条件和就医困难局面;二是制定完善三无、农村特困、鳏寡老人大病救助制度,解决贫困老人患病后顾之忧。8、要注重 空巢老人的精神扶持。孤独寂寞情绪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对于空巢老人,关注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兼顾他们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