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咏柳》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17330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6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咏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3年《咏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3年《咏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23年《咏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23年《咏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咏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咏柳》教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咏柳教案 2023年咏柳教案1教学要求会写“乃、夜、润、物、玉、刀”六个生字,会认“潜、妆、裁、剪”四个生字。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诗,感知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3.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重点难点1.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课时两课时1古诗二首春雨咏 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导读:首句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用“碧玉”来形容柳树,不仅突出了柳树的绿,还让绿有了亮度,有了光滑感,突出了它的颜色美。第二句写柳枝,突

2、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导读:第三句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第三句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春天气息。】字词导读时节:节令;季节。当:正当;就在。乃:就。潜:这里指悄悄地,不为人所觉察。润物:滋润万物。妆:装扮。绿丝绦:绿色的丝带。裁:剪。似:好像。春雨1.会写“乃、夜、润、物”,会认“潜”字。并理解这些字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初步懂得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了解古诗的意思并且感受作

3、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课件一、 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吗?2.复习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方法: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诵读,会省略一些词语,用很少,很简洁的文字就可以把意思变得曲折、生动、跳跃。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要先把古诗读通、读顺,然后再熟读成诵,逐句诵读领会,最后再联想全诗大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揭示课题: 春雨1.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成为“诗圣”。)2. 解题: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雨。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

4、天的雨有什么特点。三、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通全诗。1.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遇到不会读的字,不懂的词语该怎么解决?(、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2. 用这样的方法读读这首诗。3. 教师范读。4. 指名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流利,有节奏。)四、指导朗读,领会诗意1.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句?可以读一读吗?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3.合作探究:讨论:(1)诗人认为什么样的雨是好雨?(2)诗中描写的春雨有什么特点?(3)你从哪里看出来?(教师相机指导:知时节、乃发生、潜入、润物、细无声。)(知时节、乃发生:在诗人的眼里,这场春雨就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

5、知道春天到了,世界万物需要雨水滋润了,所以就下了;潜入、细无声:诗人把这场春雨当成一个调皮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白天人们要工作,所以,到夜晚人们休息了才悄悄地下,不会打扰人们休息啊!)4.指导朗读:提示前两句可以读出喜爱、高兴的语气,后两句可以读出静悄悄的语气。五、拓展创新结合学过的这首古诗,想象春雨过后会给万物带来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画笔画出来。知 当乃(特点)春雨 善解人意,滋润万物潜 润 细 无声(作用)1.学习本课时,可从学生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然后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通过介绍,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他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上的地位。这样的导入开课,就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

6、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2. 学生在初读古诗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发情感,再次深入诗文情境。教师可以启发式提问,如“既然我们从这句诗中听到了这么美的声音,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地读一读”“你说得真好,你能把它读出来吗”。一、看拼音,写词语。y wn z x w t hng rn( ) ( ) ( ) ( )附答案:夜晚 仔细 物体 红润二、原诗背诵填一填。春雨杜甫好雨( )时节,当春( )发生。随风潜

7、入( ),润物( )无声附答案:知 乃 夜 细三、词语解释。1.知:_2.乃: _3.发生:_4.潜:_附答案:1.知道 2.就 3.促使植物生长 4.偷偷 潜入咏柳1.会认“妆、裁、剪”这两个生字,会写“玉”“刀”,认识牛字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对诗意的理解。教学课件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

8、悠扬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游戏找春天)(设计意图:课件制作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环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1简介作者。(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

9、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设计意图:运用幻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妆”字。(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6出示“物”字,告诉学生“物”的偏旁是牛字旁,做偏旁的时候,“牛”的最后一笔是提。7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1指导朗读理解第

10、一句。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1)借助课件出示的“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2)课件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1

11、)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2) 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3) 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4)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12、)(5) 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2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习背诵。咏柳(唐)贺知章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

13、,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这是一块很完美的(y_)石,不可以用(do_)来裁剪的。附答案:玉 刀二、按原文填字词。咏柳贺知章碧( )妆成一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不(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附答案:玉 万 知 刀三、词语解释。1.丝绦:2.碧玉:碧绿色的玉,在这里比喻春天的_。3.妆:附答案:1.用丝编成的绳带。形容像丝带般的柳条。2.嫩绿的枝芽3.装饰,打扮。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